陳春麗
摘要:英語的習慣用語是西方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討英語習語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在今后的英語學習過程當中更好地習得西方文化。
關鍵詞:英語習語 西方文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024-03
在英語的傳承與發展過程當中,大量的習慣用語逐漸出現在英語的語言文化體系中。習語的出現在方便了語言溝通的同時,也增加了語言的魅力。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如果對英語的習語的文化背景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知,不僅不利于英語習語的使用,也會對整個英語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筆者從英語習語和西方文化的關系入手,探討今后的英語習語的學習思路。
一、英語習語的內涵與特點
所謂的英語習語其實就是指英語在表達過程當中所使用的習慣用語。這些習慣用語也可以理解為英語中常見的俚語、口頭禪、固定搭配等等。英語習語大多帶有很強烈的文化背景。在不同地區英語習語的內涵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總體上來看,英語習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首先,情感的指向性。
英語習語在使用過程當中會通過一些特定的顏色和動物的名稱來表達這個習語所具有的情感指向性。例如,我們比較常見的“害群之馬”中所用的“black sheep”就是一種英語習語的文化表現。從這個“害群之馬”的表達可以看到,作者使用這一習慣用語的時候想表達的是一種厭惡的情緒。除通過習語來表達厭惡情緒之外,在習語的應用中還會進行積極情感的表達。例如,“愛屋及烏”,譯作“love me,love my dog”。借助狗這一詞匯的使用來體現出使用者所要表達的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習語的使用更有助于使用者情緒和情感的流露。
其次,應用范圍的廣泛性。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英語的語言體系中,習語的字條量已經達到了數千條。在數千條的習語中,它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有關于生活里的習語,有關于經濟類的習語,有關于政治方面的習語,也有關于軍事文化方面的習語。例如,在軍事領域中經常出現的“May day”,有的人把這一習語戲謔為“五月天”。這是飛機在飛行過程當中遭遇緊急情況,需要緊急支援報警時使用的一種軍事習語。另外,在日常生活,經常會出現很多耳熟能詳的習語。例如,朋友吃過飯后說“let us go Dutch”,這句習語的意思是均攤這次吃飯所支出的費用,而不是字面上的“一起去荷蘭”。
這種表達方式其實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所形成的一種習慣。另外,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與西方文化有著很大關聯的文化層面的習語,例如,“a French leave”,這個習語的內涵不是字面上的法國人的離開意思,而是指漢語中的“不辭而別”。從字面上來看,這是說一名法國人在與別人聚餐的時候,會出現不打招呼就突然離開的現象。這個習語似乎告訴我們法國人的禮貌指數有待提升。所以,在習語的具體使用過程當中,還應該透過其字面層面的含義,進一步了解其文化層面的內涵。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避免由于文化層面的差異而出現望文生義的問題。
再次,習語的發展性。
習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整個習語的演變過程當中會融會大量的時代熱詞。例如,好萊塢式的夢想,例如,各種以“門”作為特色的習語。尼克松在擔任總統期間因為水門竊聽而遭到了國會的彈劾。從此之后就出現各種以“門”作為特色的習語。例如,拉鏈門,棱鏡門,等等。這里的門其實扮演的是一個象征性的角色。所以,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英語的習語的演變過程當中不斷融入新的元素是其不斷完善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征。在今天的知識經濟時代,習語無論在數量方面還是在具體的文化內涵方面都呈現出了更加多元的發展態勢。這就在客觀上為英語習語的學習與應用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充分體現了英語習語所具有的發展性特點。
最后,英語習語的交流性。
在英語習語的使用過程當中,習語具有極為豐富的表達內涵。英語習語在日常的語言表達中可以更好地縮短與公眾的距離,因為習語本身是具有很多的功能性的。也就是說,在使用習語的時候,由于它具有比較高的普及度與知曉度,因此,大多數的英語國家的本土人士都會熟悉習語的內涵。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關于死亡的表達一直是一個比較忌諱的領域。所以,他們一般會使用“kick the bucket”來對死亡進行委婉、含蓄的表達。因此,在對這一習語的認知過程當中,不要僅僅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理解為所謂的“踢桶”。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習語在具體的表達過程當中具有情緒情感性、發展性以及普及性、功用性的發展特征。
二、英語習語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語習語帶有很大層面的文化屬性,因為習語和整個西方文化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一方面西方文化促進了英語習語的延伸,另一方面英語習語也在促進西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英語習慣用語的使用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很多典型的英語習語來感受的西方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例如,我們經常說的,“一個白色的大象”,譯作“an white elephant”,如果對英語文化缺乏了解的話,就會在主觀上覺得白色大象是一個非常吉祥的說法。但是,在英語的文化中“白色的大象”是指那些好吃懶做、整天無事生非的人。另外,還有很多習語具有豐富的文化的內涵。只有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內涵基礎上的習語的使用,才會具有更大意義上的科學性以及交流性。
在英語的文化中,宗教文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達·芬奇的著名畫作《最后的晚餐》中,由于出賣耶穌的猶大是第13個門徒,所以在英語習語中與十三有關的數字通常被理解為貶義或者說否定的說法。13數字的背后在某種角度上暗藏著更多的叛變與不忠誠。通過英語習語的學習與運用,可以更好地認知英語語言文化。從表達的方式層面來講,英語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語言。比如說,朋友之間互相慰問的時候,有的朋友會說“你是我最后一個想見到的人”,這里面其實就包含了一些習語的表達方法。“你是我最后一個想見到的人”其實就是表示“你是我這輩子最不想見到的一個人”,譯作“You are the last one I want to see”,通過這種習語的使用,讓整個語言的意思表達得更加委婉和婉轉。endprint
另外,在西方文化與英語習語的關系中,需要理清兩者之間的相互交融的關系。隨著西方文化的發展,英語習語無論是在內涵層面,還是在語言的表達層面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這一背景下,英語習語已經成為促進西方文化對外傳播的一個重要工具與載體。
三、英語習語與西方文化關系的學習啟示
在上文中主要探討了英語習語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作為英語學習者,要注意理清習語與文化之間的辯證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梳理可以發現,在今后的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地在習語背后的文化層面的學習方面下更大的工夫。如果在進行二語習得的過程當中,只是記憶了一些習語,但是在具體的運用過程當中,對習語背后的文化內涵缺乏相應的理解與學習,這就會在客觀上影響整個的英語學習與應用的效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予以積極的強化與提升。
首先,重視西方文化的學習。
眾所周知,在進行語言學習的過程當中,文化的學習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對文化的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在習語的運用與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積極的文化內涵與表達的融入。那么整個的英語學習過程以及英語的應用過程將會呈現出一定的片面性。所以,重視英語學習中,尤其是習語學習中西方文化的學習是今后在二語習得的過程當中所要積極努力的主要方向。例如,在進行英語習語學習的時候,如果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了解,會出現溝通中的障礙并產生溝通中的誤解。例如,在英語的使用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中西方之間的差異化的表達。“dear”是在西方的口語表達中比較常用的一種開頭語。但是,這一點與我國的文化傳統與表達習慣層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如果在日常的口語表達的過程當中忽視這種文化層面的差異性,其在一定層面上會造成溝通中的誤會。因此,在今后英語學習與英語的習語的運用過程當中,要重視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表達層面的差異。
其次,做個英語習語學習的有心人。
在進行英語習語的學習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地從習語所具有的內涵與特征出發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例如,可以將習語的應用的具體領域進行細分,從而提高整個的英語習語應用的科學性。例如,可以從宏觀上將英語習語言細分為禮貌層面的習語、交際層面的習語以及專業領域中的習語。借助這種專業上的習語的具體劃分可以更好地為整個習語應用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要注重英語習語的應用。習語的學習與英語的學習在本質上來看是相通的。通過習語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幫助英語的學習者去準確地把握習語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英語習語的積極學習也可以更好地為英語的學習者打開英語學習的新局面。借助英語習語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習語在助推西方文化傳播中的價值也將會得到更大層面的彰顯。將英語習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及意義進行很好的對接與匹配是實現英語習語準確使用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在英語習語的習得過程中,不僅要從字面上進行意思的理解,還應該從字面之后的文化內涵上來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剖析。例如,英語習語的產生背景在很大層面上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一旦在應用的過程當中,缺乏對這種地域文化的了解及理解,那么整個的英語習語的翻應用將會呈現出一種南轅北轍的現象。
再次,學會總結。
習語的學習與應用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過程,需要在反復的練習過程當中來進行相應的改進與提升。因此,在習語的具體應用過程當中,應該在每一次習語的使用之后及時反思與總結,反思在習語使用過程當中所存在的不足,也更好地進行相關經驗的總結。通過這種積極的反思來為今后的英語習語的使用提供更大層面的方向上的指導與支持。文化與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在今天語言學習的時候缺乏對文化的學習,那么即使其在語言的理論、技巧以及基本知識的掌握上再熟悉也很難體會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從而在具體的語言應用,尤其是習語的應用過程當中,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語言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對語言、詞匯、語法的認知,還需要在文化層面作出積極的努力。在大量的英語習語的實踐中,不斷進行英語習語應用水平與效果的提升。
最后,要重視英語學習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大量的網絡熱詞和流行語也逐漸成為習語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英語習語作為英語語言體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尤其是隨著現代網絡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網絡流行語逐漸并入英語的習語體系,使得整個英語習語的總量處于一個動態的發展之中。所以,在今后的英語習語的學習與應用的過程當中,應該擁有更為開放的心態,對新生的習語有著更多的包容性,不斷擴展自己的習語的范圍,在創新的學習過程當中去感受英語習語與西方文化之間的深刻淵源。
四、結語
本文對英語習語和西方文化的關系的總結可以為今后英語習語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借鑒。當然,由于研究的水平有限,在論述的過程當中,對于習語的界定與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確定與完善,懇請相關的專家予以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趙芬艷.試論英語習語的特點及文化內涵[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2).
[2]顧寶珠,張恒,王國輝.淺談英語習語與英語國家節日民俗[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
[3]費廣會.初探大學生學好英語習語的策略[J].學周刊,2014(19).
[4]崔超.淺談風俗習慣對英語習語的影響[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1).
[5]楊娟.淺議英語習語的特征及翻譯[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6).
[6]沈剛.論英語習語的特點及其應用[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7]賀音.文化差異下英語習語的翻譯技巧[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8]董應武.試探英語習語之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
[9]高曉薇.文化差異視域下英語習語的內涵解析及翻譯策略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10]王濤.英語習語初探[J].湖南農機,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