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崴
摘要:探討如何將職業教育中的文化課與專業課相結合,如何通過語文課程更好地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專業能力和素質服務的問題。分析中職語文課難以吸引學生且缺乏中職特色的原因。基于個人教學研究與實踐經驗,探索從“開發語文課堂教學的多種新形式”和“突出中職語文實用性和職業性的特點”兩個層面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新形式 實用性 職業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164-02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中國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要求。職業教育要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教育者就必須認清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分析不同中職院校學生特點,最大限度開動腦筋改進授課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職業教育迎來了美好機遇,同樣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戰。語文課程如何更好地為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服務,如何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本的語文素養,是所有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思索的一個課題。
我們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課堂上,學生很難保持專心聽課,不睡覺。玩各種電子產品有之,看小說的有之,講話溜號的有之。常見的場景是,講臺上的教師激情侃侃,書桌后的學生昏昏沉沉。沒有預習,也從不復習。有些學生一學期下來,書還像新的一樣。作業懶得寫,班級很多人都是一模一樣的版本。語文口頭作業諸如朗誦、背誦、演講等, 因為難以開展,索性忽略不計。學生下到實習單位后許多用人單位的反饋中都包含有諸如:學生溝通能力差,表達不清晰,不會撰寫應用文等等情況。語文課成為眾矢之的,使得一線教學工作越來越處于尷尬的境地。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初中畢業生中成績不理想的一撥孩子。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年輕浮躁,基礎不牢,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薄弱,缺乏學習方法。進入職業學校后,在以就業為主導的思想中,對語文等基本文化課程學習缺乏積極的態度,認為這與未來就業無關。
(2)老師。在中國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往往疲于日常事務缺乏自我提升,忽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只是把教學理解為知識的灌輸,教學方式刻板,對于職業能力的實踐訓練嚴重忽視,欠缺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注。學生們情緒不高,教師講課激情不足,周而復始教學上的惡性循環,使得語文課程的現狀每況愈下。
(3)教材方面。教材跟現在的生活和學生的專業距離較遠,現行教材在編排上,力求知識體系的完備性,而趣味性、人文性相對較弱,多數內容都是我們讀書時代學的文章。雖然對我們來說是經典,但對學生呢? 或許完全是舊典或者古典了。我有時在想,語文課為何不可以把周杰倫的歌詞比如說《千里之外》《青花瓷》拿來分析?當年柳永的詞也是非主流,可是幾百年后也成為經典。現在流行的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后未必不會成為經典,我想我們同樣可以在歌詞欣賞中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
要改變尷尬的現狀,就需要開拓新思路,既要遵循語文大綱,又要結合職專學生實際情況,更多地展現中職語文的職業性,突出其實用性,為形成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做好服務。
一、開發語文課堂教學的多種新形式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興趣不濃,原因很多,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簡單、陳腐、乏味,很難契合新生代中職學生的口味,也不適應其日后的職業需求是主要因素。因此使課堂更打動學生便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一)巧思動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枯燥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沒有辦法吸引成長在電子產品風起云涌的時代的00后中職生。喚醒“睡美人”,簡單易行的方式就是從聽覺和視覺上對他們進行感官刺激,進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
當我在講授《茶館》一課和同學們共同欣賞電影片段的時候,獲得了學生的熱烈回應。不僅讓他們通過最直觀的視覺感受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其實語文課可以很精彩。
除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還要求老師動腦筋營造語文氛圍。在講詩歌的時候,給學生親自示范朗讀,營造如詩如畫的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講說明文《神奇的極光》時學生難以想象極光的樣子,事先請學生分組制作極光的海報張貼在班級宣傳欄中評比,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講《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就特地買了荔枝拿到課堂上,跟同學們邊觀察、邊品嘗、邊感受邊學習。講《荷塘月色》欣賞不到荷塘,我就在滿月的夜晚,帶學生走到室外,感受校園月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我的感受是:只要是動了腦筋的教學安排總還是會吸引他們的。
(二)善用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1.討論式
教學方式上的“滿堂灌”,不僅無法發揮學生天賦,抑制學生動腦及參與度,而且不利于知識的吸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支持他們表現自我,表達觀點,真正迎合了當代中職學生追求自我的心理,更能夠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才使得語文課教學脫離了紙上談兵,有了收到成果的可能。
在講解《論語》“十有五而志于學”時我設計了“當今社會15歲立志學習是早還是晚”這樣一個辯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以兩方對壘的辯論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激烈的辯論過程中,從最初的片面分析,到最后聯系實際的綜合考量,充分認識到其中存在的辯證關系。整堂課,學生唇槍舌劍,有理有據的發言引發了陣陣掌聲和笑聲,收到了極佳的效果。
2.情景式
中職生天真爛漫、個性突出,很多學生有強烈的展示欲和表演欲。在語文課堂中,為他們創造情景,參與表演,收獲知識,贏得自信。在小說和戲劇教學單元中這種方法顯得卓有成效。課本劇教學模式的運用中,我選擇了《鄒忌諷齊王納諫》請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課文內容,學生大膽創造性的編排,把嚴肅的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舞臺,氣氛熱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自主式
教師要放棄自己是課堂主人的傳統想法,明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育教學的真正成功是學生最終能夠實現自我學習與自我教育。讓學生借助各種工具去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達到消化知識的目的。我在講《胡同文化》之前,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胡同及胡同文化都是一知半解。我就讓他們通過網絡、圖書館、報刊等多種途徑自己去了解這一建筑模式及文化特色。最后,可以綜合利用“討論式”“情景式”等方法,將他們的自學成果展示出來。
二、突出中職語文實用性和職業性的特點
職業中學的教學方式應有別于普通中學,中職語文的教學側重點也應不同于普高語文。“以人為本”以職業需求為本,在教學內容上突出實用性,強調未來職業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就業鋪路。
具體可分為“說”和“寫”兩個方面。
(一)說——口語交際
在口語交際能力上,不僅僅要求學生做到“能”表達,更要“會”表達。除了慣常的口語訓練——朗讀、背誦、演講等形式以外,根據學生專業不同,我設計了模擬面試,模擬公司接待以及產品解說等不同的口頭訓練任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語技巧。與專業對接,與崗位對接,與企業實境對接,這樣有針對性的口語訓練做到了滿足未來就業的實際需要,真正使學生未來可以學以致用。
(二)寫作能力
中職不需要出產作家,而是重在培養優秀的員工。中職寫作能力的培養更傾向于應用文寫作的訓練,使得我們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具備一般應用文檔和專業崗位文書的寫作能力。不同專業內容有所不同。我在動漫班開展的是動漫文案的寫作,文秘班重點講授各類行政公文的寫作。因為與實際就業密切相關,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所謂“教學相長”,在中職的教育教學一線走的時間越久就愈發覺得責任之重大,而不斷學習深造、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每個教師贏得課堂、贏得學生的唯一出路,謹以此文和同行交流探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