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琳
摘要:在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當前的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弊端。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較為實用的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本文首先介紹思維導圖的概念和特征,然后指出在高中階段使用思維導讀進行閱讀教學的意義,最后論述了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閱讀 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191-02
《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教給學生閱讀的內容,還要教學生閱讀的方法。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整體性知識框架,實現教學的可視化發展,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文章內容。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
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是19世紀末期一種興起的思維模式。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能夠將各個知識點的隸屬層級關系用簡單的圖案表現出來,具有圖文并重的特點,使學習過程高效、輕松。思維導圖主要利用關鍵詞、圖像和顏色等元素,使人們的思考過程可視化,以達到加深記憶、激發大腦潛能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的制作步驟與特征
繪制思維導圖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1)聚焦。將中心思想以中央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2)分層。各主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3)發散。次主題的關鍵詞繼續向下一層級分支。(4)關聯。用線條將各個有關分支進行連接。
三、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習者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焦聚語篇的關鍵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與大體框架,二次開發學習者的大腦潛能,調動大腦的積極性。因此,思維導圖對應于閱讀有著巨大的意義。對此,筆者列舉了以下幾點:
第一,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
學習動機對于學習成效來講至關重要。高中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學詞匯量相當有限,高中階段繁瑣冗長的文章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思維導圖可以基于中心點使人的思維進行無線延伸,人們可以利用中心圖或關鍵詞產生聯想。此外,思維導圖可以運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圖文,將知識按照不同的層次呈現,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思維導圖可以將復雜的結構簡易化,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因此在高中階段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篇章。
高中階段,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將課堂重點集中到了語法與詞匯的學習。學生應有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訓練與增強。學生在篇章處理和語篇結構的把握上有所欠缺。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各個部分層次分明地連接起來,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以圖形的形式呈現出來,符合大腦的記憶規律。此外,在制作思維導圖時,不同的顏色和圖案的選取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記憶效果。
第三,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增強。
傳統的閱讀教學普遍將閱讀課上成了翻譯課,缺乏對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提高。思維導圖按照人腦發散性思維的特點,通過對關鍵詞、圖片、線條層次分明的相互組合,將人們的思維過程可視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喜好運用顏色、圖片等繪制思維導圖,激發了學習者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同時,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問題,促使學生進行發散思維。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認知工具,能夠清晰地呈現不同概念之間的思維順序關系與層次。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利于同化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背景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邏輯順序,整體把握篇章結構。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常規教學流程基本可分為閱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后三個大部分,筆者試圖將思維導圖的應用貫穿于此三個環節中,以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前使用思維導圖
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好學習前的準備。文化滲透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文化背景的填充是閱讀教學乃至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閱讀前的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以文章的話題作為中心點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活動,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將文章的背景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擴充和整合。運用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對文章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的距離,并為接下來的學習環節奠定基礎。在此環節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激活學生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以及詞匯。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充分發揮了其自主性。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講授新詞匯,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學生之后的學習。
(二)閱讀中使用思維導圖
閱讀活動是構成整個閱讀課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一般由第一遍速讀與第二遍尋讀和第三遍細讀組成。思維導圖的使用,既可促進師生交流,又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語篇。
第一遍讀通常采用掃讀方式。教師引導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讀完全文,概括文章主旨以及段落主旨,并將主旨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出來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第二遍讀通常采用尋讀的方式,根據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閱讀中的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在文章中更快地定位和提取重要信息。第三遍進行細讀,完成思維導圖的分支,并補充細節。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思維導圖進行豐富和填充,借助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有意義的構建。基于思維導圖的逐層遞進的教學活動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思維導圖的設計體現了整體性的原則,把學生關注的焦點從字、詞、句轉移到文章的整體框架及上下文邏輯關系上,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構建一個高效的模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閱讀后使用思維導圖
教師通常于閱讀后檢驗以及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首先,借助閱讀中的思維導圖,師生共同回顧閱讀材料的語言知識,突出重點、分析難點,既形象直觀又省時高效。其次,教師可以繼續借助前文的思維導圖框架作為提示,鼓勵學生當堂對文章進行復述或者是有意義的背誦。再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圖的發散性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對相關話題進行思維發散,拓展學習內容,甚至是深化文章主題。在這一過程中,思維導圖為各個活動提供腳手架,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學生的主體性以及閱讀前后的教學設計完整性得到了體現。最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思維導圖模型,給學生布置相關寫作任務。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形成全局觀念,自主構建英語知識體系。此外,思維導圖將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地開闊視野,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難度。因此,思維導圖適用于高中的英語閱讀教學。
四、結語
隨著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語學習在當今社會至為關鍵。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使學習內容化難為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髙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雪梅.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及其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