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麗
摘 要:我現在是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之前剛教了一屆畢業生,結合幾十年的教學經驗,我深知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的基本能力,這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個人成人的需要。
關鍵字:閱讀習慣;小學
一年級的孩子處于懵懂期,沒有自我約束力,所以作為班主任我有責任培養他們的閱讀愛好,教以方法,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感受閱讀的樂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精選圖書,用經驗為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鋪路
作為班主任,我的責任首先是為孩子們選取適合他們的書籍,只有只有適合她們的書籍才能誘使出原始的欲望,勾起他們興趣。選擇合適閱讀書籍:先從圖文并茂的圖書開始。一年級孩子存在著比較大的閱讀障礙,雖然認識了拼音,也認識了不少的漢字,但畢竟閱讀技能還未很好地掌握。給孩子購買帶拼音的《兒歌》《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等,讓孩子最初的閱讀是喜愛鮮艷的色彩,被簡單卻生動的情節吸引,由興趣開始,把讀書變成他最高興的一項閱讀活動。
二、巧用故事,用感官激發閱讀欲望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故事是激發他們閱讀欲望的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始我每天早晨用15分鐘的時間,在教學白板上播放一篇帶有插畫的故事,讓孩子們通過插畫先來了解故事的大意,然后我再把故事繪聲繪色的講出來。視覺聽覺還有用心去感受,他們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他們會感覺到書是那樣神奇,書中有那么多好聽的故事,逐步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這樣聽故事不僅能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愛聽故事,漸漸就會養成自己閱讀故事的習慣。
三、蝴蝶效應,用比拼激發閱讀興趣
持續半個月的講故事之后,開始激發孩子們相互比拼,不服輸的精神。剛入學的孩子識字能力比較差,拼音學的也比較少,不能很快的看音階讀句子。我把孩子分成了幾組,每組選一個組長,帶領組員七嘴八舌的講連環畫講插圖。每個組相互比拼,形成蝴蝶效應,極大的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這時候這些精心選出的小組長,一個個的像斗起來的小公雞一樣,一邊非常主動的帶領組員討論,一邊關注其他組的動向。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又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們敢于開口積極思考的習慣,還有一些組織領導能力。又過了幾周,我教給每組組長一篇童話,讓其熟練的復述,再讓組長講給組員聽,并且由她來監督引領,以一個人帶動一個組,隨著一只只小蝴蝶的翅膀的扇動,引起全班孩子巨大的改變,孩子對故事對閱讀的欲望愈加濃厚。
班里有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薛峰,不喜歡說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圖畫,課后,我和他留在了教室里,給他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和他說:“我希望你今天再把它讀一讀,明天講給同學們聽。你能講得很好的?!钡诙欤谡n間休息的時候,我與薛峰關著門留在教室里,先由他把他準備講給同學們聽的故事給我聽,然后我給他糾正,給他示范,應該怎樣有表情地講述。在語文課上,我找到適當的時機,悄悄地告訴他所在組的組員,希望他們在薛峰講故事的時候要贊揚他,并告訴他,他們都非常喜歡聽這個故事。我還請他們能向他表達一個愿望,請他再多閱讀一些故事書,在明天、后天再給他們講故事。一切按照我的預定計劃進行。薛峰給全班同學有感情的講了故事,他得到了同學的好評,受到了鼓舞?,F在他已不是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故事了,而是在課間休息時,或在課后給同學們講故事。在他面前突然展現了一個書的世界。
四、成果展示,用演講鞏固閱讀興趣
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學完漢語拼音后,我便引導他們自己讀故事。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為他們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比一比教室讀書角設置讀書墻,每人讀過的書登記在冊:孩子讀完一本書,我會像“記賬”那樣幫助他們一本本記下來,有讀書名稱、讀書日期、作者、字數,主要內容還有孩子們閱讀的時感受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賬本越來越珍貴,翻開小本子數一數,自己已讀了這么多書,心里就有一種自豪感、滿足感,促使更加勤奮地讀書。并且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就獎勵一朵小紅花,看看誰的小紅花最多,最多的孩子得到了表揚興奮不已,讀書積極性更高了,其他孩子也都表示自己要多多讀書,爭取下次被表揚的是自己。
總之,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長期的,為了使孩子們酷愛讀書,還要告訴他們,書像一個善良的、有智慧的聰明的人一樣,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幫助我們,使我們得到快樂。
參考文獻:
[1]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孟凡柱.吉林教育2016
[2]全民閱讀如何從小學生抓起.張玉梅.吉林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