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肖曉
摘 要:改革開放讓我國的倫理創新發展更具活力,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相結合,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倫理學發展從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走向成熟,目前呈現一片大好趨勢。我國倫理學較之前有極大改觀,為了滿足時代的發展,需要建立良好的研究隊伍,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改革開放;倫理學發展;創新驅動
我國至今的發展是以改革開放為基礎完成的,我們逐步加深了對改革開放的理解與認識,從“半信半疑”到“堅定不移”,不但標志著改革開放讓我們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標志著我國的經濟、政治等建設正向更高層次方向發展。改革開放對我國倫理學發展的創新驅動作用是全面的,是科學的。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40年的時間,我國理論學逐步找到了符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并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開創中國倫理學研究新局面
我國成立至今,倫理學逐步掙脫了傳統研究的枷鎖,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迎來了嶄新的局面。相關學者對倫理學實踐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促進我國思想道德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逐步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的理論支持。
(一)實現與精神文明建設良性互動
改革開放以來已經過去了40年的時間,在這一期間,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我國的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十九大明確表示要堅持文化自信,我們要扛起文化使命這桿大旗,這些精神不但指引著倫理學的進一步發展,還凝聚了倫理學中的科研成果,使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二)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
在改革開放初期階段,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都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倫理學原理等課程。歷經40年的深入研究,我國的倫理學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倫理學作為哲學中的一門學科,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中國倫理思想史、應用倫理學、基本倫理等研究方向。此外,倫理學中的交叉學科持續進步,制度倫理學、經濟倫理學、管理倫理學等已經吸引了廣大學者的注意,成為各自獨立的研究學科。我國的倫理學學科發展成為了從本科到博士后的培養人才的完整體系,為我國培養出了大量的倫理學科研人才,研究隊伍持續壯大。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專門成立中國倫理學會,為學術交流、開展研究與實踐活動、普及倫理學知識等提供了專業的平臺。
二、加強和深化中國倫理學研究
對中國倫理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努力來實現目標。相關學者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地位的原則,堅持正確導向,在新時期下,使我國的倫理學研究呈現更加繁榮的局面。
(一)樹立中國人的倫理自信
總的來說,我國在倫理學方面的研究在理論性上不夠令人信服,在國際學術界中并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與話語體系。例如,目前的倫理學研究,在解決社會中復雜的道德現象時表現的還不夠從容,在處理某些倫理問題時,缺少足夠的理論支持與說服力。再如,倫理學中的學術語不但與我國傳統的傳統倫理學模板存在關聯,還照抄照搬一些西方國家中的理論知識,造成我國的倫理學研究與實際國情脫軌,很難在國際學術交流中保持足夠的平等身份。要想建立屬于我國特色倫理學研究話語體系,不能沿襲傳統也不能照抄照搬,學術體系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活動中一點點積累所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我們要樹立中國人的倫理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具備我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才能讓倫理學研究取得更加長遠、更加堅定的進步。
(二)深化中外倫理思想研究
倫理學思想研究,不但是倫理學研究的重點,更是加強倫理學研究的思想源泉。新形勢下,倫理學思想研究尚處于宏觀勾勒階段,對重要思想以及其衍生出的理論還沒有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對倫理思想轉變與經濟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缺乏深刻的認識,研究體系尚不健全,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倫理思想發展的基本規律研究的繼續深入。怎樣通過唯物思想為指導理念,揭開倫理思想的與道德生活的內在規律,為倫理學研的深化與改革打下一定的史學基礎,已成為目前倫理學研究相關學者急需解決的難題。
(三)加強現實倫理問題研究
倫理學對于現實問題尤為重視,換句話說,對于較為重要的倫理學問題來說,都屬于現實問題的一種。改革開放至今,應用倫理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并不意味著倫理問題不再出現。倫理學的研究要保持積極。開放的姿態,對于倫理學相關的現實問題做到有據可依。對倫理學的創新,要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基礎,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其實就是倫理學發展的全過程。也可以說,只有將倫理學研究面向我國的倫理問題,才能發揮出資政育人的作用,為實現社會道德、倫理學的共同進步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物的發展都存在內部規律,我國改革開放至今歷經了40年的風風雨雨,為我國社會主義匯聚了巨大潛能。只有始終堅持文化自信,保持樂觀的態度,才能使倫理學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