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阿歡
摘 要: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環節,也是幫助新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大學觀的重要開端,對新生的大學生活和學習質量都存在重要影響。近年來,各高校不斷嘗試探索創新入學教育模式,以期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時效性和長效性,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也對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進行了課程化的嘗試,收效良好。
關鍵詞: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課程化
一、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學教育也是如此。新生入學教育是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環節,是大學新生進入大學的良好開端,是幫助新生盡快了解大學生活環境和生活設施的重要方法,也是幫助大學新生認識大學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更是增進對大學同學的熟悉程度和增進親密關系的重要階段,而這正是增進新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適應大學生活的必要環節。
入學教育在大學中普遍開展,形式和效果各不相同,隨著社會發展,學校也依據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對入學教育進行調整,以求入學教育的時效性和長效性。國內外已有不少大學對新生入學教育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教育方式各不相同。國外以探究性、體驗性和互動性教育方式為主,國內以講座方式開展居多,各自取得不錯的成效,可以說各有千秋。同時也發現,在入學教育中存在問題,如時間短效果差,有組織無監管,有實施無評價等問題,使得入學教育難以開花結果。
近年來,部分學校開始嘗試將入學教育課程化,以增進其規范性、標準性,同時,設置了入學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也在多年入學教育探索的基礎上,開始了對入學教育課程化的嘗試。
二、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雙院制”教育模式
自2014年起,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開始實施“書院+院系”雙院制教育模式改革,同時實施了通識教育改革,將學生的學習區域和居住區域分開,實現學生的學習管理和生活管理的分工,學院和書院分工合作,學生學習在院系,生活在書院,院系負責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書院充分利用生活區域的便利性、關懷性和生活性開展學生的通識教育,“雙院制”改革是人才培養新機制的創新,形成了專才業發展和全面發展齊頭并進、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并駕齊驅的人才培養新格局。
三、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雙院制”模式下新生入學教育
在“雙院制”育人模式下,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不斷對新生入學教育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將入學教育課程化并納入我院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在教育內容、教育實施、教育時間和考核方式方面進行規范化調整,不僅保障了新生入學教育的有序、有效進行,也逐步提高了新生入學教育的質量水平。
(一)教育內容課程化、規范化
根據我院“雙院制”人才培養目標,入學教育課程以促進新生入學適應為具體目標,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終極目標,課程內容包含國防教育、安全教育、宗教教育、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校紀校規校史校情教育、書院文化教育、學生組織教育等14個版塊,充分吸納校內外相關專業領域權威專家、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書院書記等組成高品質的教師團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講授與體驗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將入學教育內容傳授給學生,啟發學生充分感受和理解運用教育內容,同時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合理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教師的課程授課效果。
(二)教育實施協作化、個性化
為保障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嚴密、有序,我院新生入學教育有學務部組織成立新生入學教育領導小組,聯合書院、院系和各職能部門制定入學教育方案和實施辦法,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同時,堅持共性內容統一化,個性內容特色化的原則,將國防教育、安全教育、宗教教育、校紀校規校史校情教育、學生組織教育等共性內容統一規劃,由各職能部門負責開展實施,而書院文化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等個性化內容則有書院和院系依照學生安排分別開展。實施過程有學務部統一協調、監督,保證教育落到實處。
(三)教育時間延長化、彈性化
根據新生個性特點和適應規律,我院靈活確定入學教育時間。對大學新生來說,大學校園環境相對復雜,集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功能為一處,學生的適應需要充足的時間來對環境進行探索和親密接觸,包括對集體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摸索、對課堂學習方式的適應、對人際環境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大學生活方式,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故而,我院新生入學教育會根據學生的適應狀況貫穿9月、10月,給學生一個盡量充分的入學適應期,以幫助新生從容建立自己的適應機制,保障和促進新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教育考核靈活化、多樣化
為保障新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入學教育的內容,對學生形成相對合理、客觀的評估,新生入學教育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將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對學生開展考核。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互動提問評價學生的整體狀況,同時引入線上實時考核考查知識掌握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實時反饋、督促和糾正,從而保障知識傳播和掌握的準確性。
四、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發展與展望
入學教育是大學新生的“入學第一課”,是加強大學新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增強學生愛國愛校意識,促進校風、學風建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的重要起點,也是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入學教育內容課程化,可以促進新生入學教育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不斷充實專業教師團隊,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是一個卓有成效、值得推廣的入學教育方法。但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內容固化缺乏靈活性、方式受限缺乏機動性等問題,盡量給予教師和教育內容和形式以靈活、機動的時間、空間,保障入學教育的活力和趣味性,避免受限。
參考文獻:
[1]劉云.國外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9(4):72-74.
[2]曹光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課程化設計[J].濰坊學院學報,2016,16(6):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