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曄
摘 要: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自古以來就注重地域歷史,并在此基礎上“以史為鑒,以地為輿”。這樣不僅展現了不同時空的整體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從本質上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活需要也不僅僅存在于溫飽上,隨著審美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講究性也在潛移默化中,上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購置房產的過程中,景觀設計就成為了大家參考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此種環境下,景觀設計就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從本質上看,景觀設計不僅屬于藝術文化的范疇,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景觀設計與地域性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并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因此,這里主要在現代化的理念中,深入的探究景觀設計所在地域民族歷史與生活空間,接著在設計的浪潮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地域性元素設計與表現,展現地域性元素的有效應用。并在景觀建設中,構建出來地域性建筑所承載的表現與傳播的內容,促進景觀設計產生新的突破與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地域性;元素;景觀設計
一、緒論
(一)地域性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究背景
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展現了很強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區,擁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與歷史環境,這樣就表現出了十分強大的差異性。? 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工業進程的不斷加深,我國城市建設的步伐也同樣得到了有效的發展。但是,在構建的浪潮中,景觀設計師往往為了追求現代化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設計內容放置到速度與效果上,從而忽視了地域性的文化與特色。長此以往,就讓給大家感覺到每一個城市就像復制下來的一樣,缺少自身的“生命力”。換句話說,在園林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生態方面的主要問題,這樣不僅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城市的“求同性”。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在在地域性元素設計的基礎上,將城市的內在因素展現出現,提升城市的品質與精神。并從整體到細節,精確的挖掘地域性元素。這里以濟南地域文化為例,探究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分析地域性景觀設計的可行性。
(二)地域性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究意義
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的主要形態發生轉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們需要深刻認知到這一理念,并將地域城市的風貌與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探究如何利用景觀設計,較好的使用地域性元素。設計師也應該轉變“千城一面”的格局,從地域文化中汲取特色元素符號,彰顯地域特色與民族魅力。
二、地域性元素在景觀設計中應用的相關理論性探究
(一)地域性文化元素
從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們可以看到兩種趨勢,一種是全球化的趨勢,另外一種是本土化的趨勢。這兩種理念是在相互矛盾又相互糾纏的趨勢上,深刻的認識到民族的東西,地方的東西才可以真正的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因此,從地域性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包含了歷史遺產、文化形態、生產方式、建筑風格、自然景觀、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從相互關聯的角度進行分析,展現了自然環境層面與社會環境層面,人文環境層面幾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二)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是一門新型的學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將其直觀感受與舒適度展現到實際的空間轉化中,并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從而去探究景觀設計與建筑學、生態學、材料學、美學等之間的聯系。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傳承人類文明發展,為人類創造滿足,讓大家感受到宜人的生活環境。
三、營造地域性景觀的方式與載體
(一)營造地域性景觀的方式
第一,針對地域性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第二,是對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提取與構建。第三,地域性文化與現代化科技的有效融合。第四,是針對傳統設計手法的借鑒。
(二)營造地域性景觀的載體
第一,從硬質景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就是為了區分景觀設計,在人工材料中處理與植物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例如:玻璃,金屬,磚,石材,小品等。第二,從軟質景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就是植物和水體等。例如:植物,水體。第三,將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相互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反映了城市景觀的特色,同時也展現了城市景觀的特點,當地歷史文脈。例如:粗糙的石頭與柔軟的草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形成強烈的色彩與質感對比,這樣也能讓人們產生視覺上的感受。在互補的過程中展現剛與柔的結合,從整體的角度引發大家的共鳴。
四、以濟南的地域特色為例進行探究
(一)濟南自然環境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濟南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自然風光優美,并且泉文化深厚,所謂得天獨厚,歷史悠久。從地理位置上看,濟南是沿黃河帶與渤海帶的交叉口,也是華北地區與華東地區的結合點,境內以平原丘陵為主。水系相對比較發達,北鄰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是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并且濟南以泉水為名,歷史記載一共七十二個泉水,其中,最為著名的及時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泉等。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稱。不僅如此,濟南物種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完整,展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礦產資源品種多樣。濟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例如《老殘游記》中就描繪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景象。
(二)濟南歷史文化
濟南受到齊魯文化的熏陶,展現了較強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孔子、蘇式、李清照等。齊魯文化、名士文化、紅色文化、泉城文化等展現了大家的視野當中。
濟南展現了悠久的五千年文化,地處齊國境內。上下存在2000多處文化遺址。最終形成了齊魯文化,名士文化,紅色文化,泉文化,商埠文化等。地域文化遺址包含了齊長城,靈巖寺,四門塔,都城煌廟,華陽宮等。
(三)濟南景觀特征
因此,濟南景觀特色創新的關鍵就是怎么樣才能利用好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資源,展現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環境,塑造特色的城市環境,展現個性化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的品味,促進城市景觀設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濟南在城市風貌的分區上,可以展現城市傳統風貌區,新城風貌區,商業風貌區幾個特點。因此,濟南就需要第一,利用自身的水系景觀,完善城市的水系景觀布局。第二,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有效應用,展現龍山文化的主要特點。第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科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展現“荷花”的主要形象。例如:泉城廣場就是體現了“山、泉、湖、城、河”等特色。并將現代化的科技文明,與齊魯文化,泉文化,有機的展現出來。其中,人工水體的地域性設計元素提取與應用,展現了“無水不成園”的主要靈魂形象。
五、地域性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措施
(一)景觀中地域歷史與文脈的融合及延續
因此,根據以上可以發現,景觀設計中,需要把握并體現地域性元素的構建。但是這些元素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與抄襲,需要將地域性文化的自然人特征與社會背景相互結合,利用材料的使用,打上鄉土的烙印。并通過文化的分析,探究傳統的脈絡,以批判態度吸收與創造的形式,把握地域的歷史進行文脈的摻揉與捏合。不僅如此,還需要真實的反應地域性文化的價值與傳授。從細節做起,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構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與此同時,還需要將人們的生活習慣進行延伸,將地域的歷史與文脈創新出來。歷史同文脈是一種區域復興的引擎,也是濟、社會、生活等多層次上的延續,只有遵守地域性元素的提取,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幅和諧的景象圖。
(二)全球化下的地域性景觀設計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全球化的趨勢下,任何一個民族,一個文化都展現了理想的居住環境與居住模式,但是這些都不意味著需要恪守獨有的特色。但是,在景觀設計構建的過程中,就需要花費心思,對地域性背景文化等進行調查,吸取精華,彌補不足,增強創新性,展現較強的生命力,構建歷史同文脈的延續。
(三)整體性原則,突出地方特色
隨著我國城鎮建設范圍不斷向外擴張,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為了塑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園林設計建設,成為城市規劃發展中的重點。因此,為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需要從景觀設計的整體性進行探究,提取地方性特色,展現景觀設計與周圍環境、人文風俗等方面的相互融合,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同時還需要將現代化科技與地域性文化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展現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六、總結
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方面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景觀設計,提升城市形象,拉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國際地位。其中,景觀是文化的載體,鮮活的教科書。同時,也是地域特色傳遞最直觀的形式之一。換句話說,為了更好的改善景觀生態環境,這個時候就需要在設計立意、規劃布局、構筑材料等環節上,靈活運用,展現“以人為本”的鄉土文化建設,保證地域性景觀目標的可持續發展,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參考文獻:
[1]韓君偉,董靚.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街道景觀視覺評價研究[J].中國園林. 2015(05):12-13.
[2]王筱竹,吳冠英.光的訴說——光在動畫敘事與角色塑造中的應用研究[J].? 裝飾. 2015(08):99-100.
[3]徐青,韓鋒.文化景觀研究的現象學途徑及啟示[J].中國園林.2015(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