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勝利 李永麗
摘 要:樹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育人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而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隊伍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職責。本文以十九大報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研究了會計精品文化在財會人才培養中的價值,首先討論了精品文化在財務人才培養中的價值,接著總結了當前高職院會計文化建設現狀和問題,最后在總結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打造會計精品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會計人才;精品文化;會計精品文化;舉措和建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教育專家認為,文化建設是高校存在的根本,是培育優秀人才的客觀需要;優秀的人才,與其說是課堂上“教”出來的,不如說是文化氛圍“熏”出來的[1]。正是基于這種理念,本文以十九大報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主要研究在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育中會計精品文化在其中的價值,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精品文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在總結當前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闡述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打造精品文化的舉措和建議,以期為當下做好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育提供一些參考。
一、會計精品文化的研究價值
研究會計精品文化,首先要弄清楚會計文化的內涵,所謂會計文化,一般認為和會計有關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學術界關于會計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范疇方面來研究會計文化,認為會計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會計的物質文化是指會計行業所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會計的制度文化涵蓋與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具體規章制度;會計的行為文化則包括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會計組織所處的文化環境;會計的精神文化體現會計人員對會計職業價值的理解和對會計工作的態度,體現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對自身行為的看法,包括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職業操守、群體意識和心理素質等等因素[2]。二是從精神理念方面研究會計文化,認為會計文化主要體現為“誠”、“真”、“靜”與“和”。 “誠”就是會計人員誠信,牢固樹立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操守;“真”就是要求會計數據真實、可靠、可信,絕不弄虛作假;“靜”就是為會計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給會計人員一些理解和關懷,為會計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讓會計人員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和”就是要求會計人員要重視行為文化建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道德文析會計文化的內蘊化水平[3]。可見,會計文化概念是多樣化的。
會計精品文化就是會計文化中優秀的物質、思想與精神等,這種會計精品文化對從事會計工作相關人員具有凝聚、激勵、導向和約束功能[4]。基于本課題的研究主題,這里著重闡述在當前研究會計精品文化的價值。
(一)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闡述了我國正式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樹立文化自信。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豐富會計文化,既有會計賬簿、算盤等物質文化,也有會計方法體系和制度設計精神文化,在新時代全面總結傳統文化中會計文化,打造精品文化,是新時代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要任務,必須繼承和弘揚傳統會計文化。
(二)實現企業文化與高校會計文化融合的需要
企業是創造社會經濟價值的重要部門和單位,優秀的企業文化在其中具有輔助和激勵功能,而企業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單靠企業自身是無法完成的,必須與高校相關專業文化部門結合,尤其是高校會計文化融合。這是由高校會計專業文化特質決定的。一般而言,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高素質會計技能型人才,為企業經營、融資和籌資等經濟活動服務,以保證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社會企業單位就是以最小成本生產出經濟社會需要的各類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其最大利潤,形成一種企業單位特有的企業文化。從微觀上,企業文化與高校會計專業文化是由一定差異的,但是從宏觀上思考,這兩種文化在經濟社會中目的和功能是一致的,如果兩者能相互融合與滲透,打造高校會計專業精品文化,培養出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從而提高企業文化是非常有益的。
(三)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企事業單位經營水平和科技水平日益提升,尤其是我國政府一直強調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尤其大數據、互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企事業單位對高校會計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高校財會招生人數不斷膨脹,導致在財務就業市場上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現狀,而在供過于求的現狀中還出現了這樣一種現實,就是初級財務人才比比皆是,而高級財務會計人才嚴重不足。因此,面對這種不足和缺點,改革和重塑傳統的財務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尤其是會計精品文化,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其重要舉措,理論研究和實踐都證明了,在財務會計教育教學中,注意打造精品財務會計文化,發揮精品會計文化的育人和陶冶功能,能夠全面提升高校財務會計專業大學生的綜合技能和核心技能,更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財務會計人才。
二、高職院校會計文化現狀
本課題組在總結當前研究成果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現狀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一)會計文化建設重視不夠
據本課題組調查和總結,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一般都非常重視高職生的專業技能建設,而對于會計文化等軟環境在思想上重視不夠。在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各高職院校都規劃和開設了大量關于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會計職業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以及《會計心理學》等二十多門專業課程,但是在這二十多門會計專業課程中,很少有高職院校開設專門的會計文化課程,就其原因主要是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會計文化建設重視不夠。高職院校教育者一般都認為,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大學生的技能培養最為重要;另外又因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時間比較短,技能學習時間都不夠,搞專業文化建設不實際,難以出成績。正是這種認識,致使在高校院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中,一般高職院校都不重視會計專業文化建設。
(二)會計文化建設系統不夠
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樹立文化自信,具體到高校部門,提倡在高校教育教學中重視文化育人,也就是通過文化建設,發揮文化陶冶和激勵功能,培養出新時代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因此,在會計行業和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中,有識之士認為,要大力搞好會計文化建設,國家和高校相關部門也一直在倡導和推動高職院校做好新時代的會計專業文化建設。但是,根據本課題組人員調查和研究,許多高校,包括高職院,在財會專業教育教學中都或多或少地開展了財會專業文化建設,動員許多師生,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是,如果認真研究和總計相關高校財會專業文化成績時,發現大部分高校開展的會專業文化建設都非常零碎,活動項目研究起來,和會計專業毫無關系,凸顯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系統不夠,缺乏全面考慮,思想上深度不夠,難以起到培養會計杰出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會計文化建設內容不夠豐富
打造會計文化,首先是要研究和認識會計文化,熟悉其范疇和內容。根據本課題組總結相關高職院校開展的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活動,存在會計文化建設內容不夠豐富現狀。關于會計文化的范疇和內涵,例如學者張戩非認為:會計文化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有關會計的物質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內涵,即廣義的會計文化是指會計工作者在長期會計實踐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混合體,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次構成。如果以會計文化這四個層次來衡量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文化建設活動,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會計文化建設活動僅僅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很少有高職院校會計文化建設涉及到行文文化和制度文化層面。會計文化建設內容偏頗和淺薄,這對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四)會計文化建設與課堂教學脫節
在高職院校打造會計文化,其最終目標是為培養杰出會計人才服務的,因此,會計文化建設理論上應該滲透到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堂教學。但是,據本課題調研和總結,大部分高職院會計文化建設是與課堂教育教學相脫節的,或者說聯系不夠密切。這種現狀主要存在于這些方面。在許多高職院校,會計文化建設者主要是從事學生管理教育的學工人員,而會計專業教師很少參與到會計文化建設中;另外,在開展會計文化建設活動使,基本所有的關于會計文化建設的主題在時間上都集中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在周末或者休息日。這種現狀的存在,使高職院校的會計文化建設與會計專業課堂教育教學脫節,使會計文化的內涵和精神難以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滲透到學生心田,這對會計文化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三、打造會計精品文化的舉措和建議
本課題組以H高職院校為例,研究在高職院校打造會計精品文化的舉措和建議,以期推動高職院校的會計精品文化建設。
(一)做好會計精品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說,在偉大事業中更進一步,我們要注重研究。首先要研究現狀;其次要研究歷史;其次要學習國際經驗。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會計文化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價值,首要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做好會計精品文化的理論研究。首先我們要研究會計文化概念,包括會計精品文化概念;其次我們要研究會計文化范疇,涉及到會計的物質、精神、制度和行為等等方面,在深入研究中一一弄清楚;再其次,我們要研究會計文化的內涵、特定和功能等,會計物質文化包括哪些內容、特點和功能,會計精神文化包括哪些內容、特點和功能,會計制度文化包括哪些內容、特點和功能,會計行為文化包括哪些內容、特點和功能。在研究會計文化理論中,一方面我們要做好會計文化的縱向研究,也就是要研究會計文化的歷史,包括中國會計文化史和國外會計文化史,在會計文化史研究中,研究會計的產生、發展和變化。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好會計文化的橫向研究,也就是區域為例,研究同一時期,會計文化在中國與外國的相同和不同,把握其地域差異。另外,我們研究會計文化,是為了打造會計精品文化,發揮會計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因此,在會計文化理論研究中,我們要甄別會計文化中精華與糟粕,努力汲取會計文化中精華,除去會計文化中糟粕,從而在會計文化中打造經典的會計精品文化理論。誠能如此,打造會計精品文化是非常可能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精心組織會計文化節實踐活動
做好了會計精品文化理論研究,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中發揮精品文化的育人功能就非常重要的。為了使會計精品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在總結相關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必須做好會計精品文化的實踐活動。從事會計專業精品文化的實踐活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許多種方法和方法。本課題組以H高職院校會計學院開展的會計文虎藝術節活動,討論在H高職院校會計精品文化建設中,精心組織開展會計文化節的內容、方法和成效,以期為相關高職院校開展的會計精品文化建設提供一定參考。H高職院校會計精品文化建設的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文化自信為理念,以某學院師生為對象,緊密結合某學院會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發揮某學院師生的能動性,打造新時代具有學校特色的新型會計專業精品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會計人才保駕護航。H高職院校會計精品文化建設的內容和開展方式主要包括思德教育與通識教育、科技創新與創新創業、文娛活動與身心素質、專業技能等四大板塊,由N個系列活動組成。思德教育與通識教育板塊包括:“會計人家”寢室設計大賽、“我的地盤我作主”教室美化大賽、榜樣的力量--杰出校友會計專家訪談、“傳承恩來精神,不要把算盤丟掉”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博覽群書,尋找會計經典”讀書節活動、“誠信為本,勵志成才—我的會計夢”演講朗誦比賽、海外會計學子學習生活圖片展等活動內容。科技創新與創新創業板塊包括:“強學術,增技能”會計學術報告、“發在今天,明在未來”創新創意大賽、“萌發創意,點亮人生”創業設計大賽、“彩繪青春,規劃未來”會計人生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內容。文娛活動與身心素質板塊包括:新生開學典禮暨會計文化節開幕式、尋找校園最美會計人”攝影、書法大賽、“會計術語”謎語大家猜、微電影大賽、“辯出智慧,論出精彩”辯論賽、“陽光心態,擁抱未來”心理情景劇大賽、會計好聲樂大賽等活動內容。專業技能板塊包括:會計手工帳技能大賽、財務決策大賽、會計傳票錄入大賽、優秀會計空間評比、PPT制作大賽、珠算比賽、會計信息化比賽、點鈔大賽、ERP沙盤大賽等活動內容。
實踐證明,正是由于精心組織和打造會計精品文化藝術活動,為H高職院校會計學院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多年來,該職業院校會計學院的財會專業學生在全國會計技能大賽、涉外會計技能大賽、會計信息化大賽、全國管理會計技能大賽等各級別大賽中都獲得了驕人的成績,這些有力地展現了會計精品文化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中育人功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石鑫.構建學校精品文化 鑄就名校優質品牌[J].華夏教師,2013-08-15.
[2]張戩非.論高校會計文化建設[J].納稅,2017-08-01.
[3]杜海利.析高校會計文化的內蘊[J].山西財稅,2016-01-15.
[4]帥振威.論高校會計文化建設[J].財會通訊, 20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