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業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為了提升就業,原本由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標準,逐漸轉向由社會(勞動市場)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因此,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轉向適用的類型。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不僅僅局限于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更注重學生能否適用于某一專門的實踐或崗位,以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因此,需求和市場導向的適用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的重視,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變革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適用人才的內涵,強調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市場的有效需求。首先,將“適用性”放在首位,然后分析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市場需求;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適用人才是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適合就業的素質和能力,具有創新性的人才。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形成新能力,保持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發展同步。他們不僅能勝任他們所做的工作,而且還能適應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新要求。
適用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是面向市場和市場需求的教育理念的實施和實踐,以及學生作為專業建設的主體。引導學生根據市場的有效需求和自己的愛好選擇行業和未來就業方向。
二、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首先,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根據具體的培訓目標和人才培養規范實施人才培養,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以及用于評估管理過程和培養結果的操作模式。實用型人才,相對于學術研究人才,應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社會實踐中問題的能力。實用人才的標準可以歸功于具有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適用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人才,具有針對性和綜合素質,直接從事一線工作。而非簡單的有動手能力的工作者。具有職業崗位的針對性指的是能夠和市場所需人才崗位相匹配,不需要經過再次培訓就能上崗就業,為了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適用的人才應該建立在實用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上。
其次,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具有職業崗位針對性。因為職業教育的特點具有職業性,必須是以工作導向體系為培養目標的,所以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布局,相關的企業可以參與校企合作,結合工程和學習的可能性。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尋求就業。為了滿足雇主或企業的要求,經過短期培訓,他們可以就業并具備專業能力。而實用型人才僅停留在注重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方面,缺乏對市場經濟的有效調研及分析,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崗位調整變化時的適應和創新能力。
三、實現適用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
首先,轉變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學為中心,學生是“服務”的對象,而不是參與者。實踐課或部分課程中的實務環節,質量打折,或受條件限制不能實現全員參與。因此,應增加對實驗教學的重視,不僅設備等硬件條件要完備齊全,也需要提升任課教師的實務指導水平。比如,教師可去企業進行崗位掛職鍛煉,參與企業培訓等。而學生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觀摩學習,有必要時可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作為一名員工實地參與到企業的運營或生產中去,體驗工作職責以及能力和質量要求。
其次,高校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適應社會需求,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大學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適應社會需求,并明確自己的培訓目標。在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上,培養合適的人才,實現技術應用和創新技術應用。職業教育是最接近市場經濟的教育類型。就業市場的需求直接反映了職業教育中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了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大量中等職業畢業生失業,找不到工作。專業人士不對,雇主不能招聘符合職位的人才。
最后,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整合。高校人才的培養應培養出適合市場和企業需要的人才。而使培養的人才具有適用性,高校必須了解并適應市場需求,讓市場和企業參與教育,這樣,校企合作就成為適用型人才培養的首選。它既可以促進校企間資源共享,互相任教和培訓,互為實踐基地或培訓基地;也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還可以提高學校人員培訓質量和就業率。
根據崗位的需要和學生的需求,企業和學校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整合。結合崗位職責要求共同設計教學任務;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使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將企業案例融入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對崗位的適用性;讓學生去企業實習,聯系行業,了解公司,培養技能,培養素質。通過企業的文化熏陶,制度規范,提升職業素養,使學生畢業就能適應企業需要。
高校應不局限于以知識理論的學習和掌握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唯一評價標準,而應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市場、企業的有效需求的反饋來進行檢驗,即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具備與相關職業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吳中江,黃成亮.適用型人才內涵及適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劉美艷.與現代服務業對接的適用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2014(O1).
[3]金祝年.高職院校校企共建利一技服務平臺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3(10).
[4]冉清文.適用型人才咋個適用法[N].中國教育報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