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明
摘 要:當今社會,我們非常重視幼兒教育,多數父母對小孩學習的重視度,從幼兒教育中就可以看出來。幼兒教育在適應新情況下,也面臨教育上的一些改革,其中區教活動作為幼兒在園期間重要實踐體驗,需要突破傳統,不斷加入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實踐需求。本文就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與實踐案例做了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方案舉例。
關鍵詞: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
一、活動室區角的劃分及功能
活動室區角設計是幼兒園環創課程中的一部分,本文總結多年的教學實例和教學資料總結如下。
分類有:益智區 表演區 美勞區 科學區 圖書區 建構區 生活區。
1.表演區 :提供音樂,頭飾,背景等等,發展孩子的當眾表演能力和自信;
2.建筑區 :提供雪花片,鑲嵌拼接式等等有益智力玩具,使他們動手又動腦;
3.繪畫區 :提供圖片,適合孩子欣賞的國畫,油畫,提供紙張和筆,供孩子自由發揮;交流展覽區 :孩子的收藏和觀摩。
所有區角的作品都可以拿到這里展覽,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 老師要隨時觀察,指導各區的活動,更換和調整活動內容,積極參與。
幼兒園大班已經要正式的學知識了,所以區角可以設:語言區“里面放置各種識字卡片圖片,一個新聞版,每日選擇有意義的新聞讓幼兒閱讀,貼圖讓幼兒理解講述。”數學區“里擺設各種能讓幼兒操作點數的實物,放各種數字卡片,算式卡片+圖片”游戲區“各式的玩具。音樂區“各種樂器,兒歌。”科學區“種上一些植物,養一些生物。設一版新聞角,每周選擇一個主題剪紙讓幼兒了解。再比如,利用一面墻,讓孩子認識大量的樂器和音樂家。將外拓出來的地方設計成鋼琴的黑白鍵,滿足孩子音樂的興趣~利用廢舊的瓦楞紙,加上藝術字體和簡單瓶蓋拼擺就能夠創造出Muji風格的音樂角標志。在音樂角的環創中千萬不要忘記為孩子提供,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
二、國外環創中的區角設計理念分析
(一)國外環創中的區角設計理念
外國的廚具也式別具特色,用它們做的音樂墻也是很有趣。國外的老師會利用戶外的場地,設計這樣的管道墻,不僅可以玩水也可以變成音樂墻。一物二用~外國環創都很重視彩色搭配,有著它們的審美品位。這也是美感教育的滲透,我們也要學習起來。國外的幼兒園也是呈現兩極分化,要不然就是教師環創能力震驚了小伙伴們,要不然就是崇尚自然、極簡風格。
(二)國外區角設計方案分析
1.娃娃家
家,通常讓人感到溫馨、親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兒(特別是小班幼兒)喜歡在這安全的港灣中,放松自己,體驗親情,扮演角色,得到滿足。幼兒只需用幾塊積木圍合起來,放進“小床”、“小鍋”、“小灶”等玩具,就可以再現家庭成員的言行與關系。為了讓幼兒玩得更投入、更開心,教師可以從環境布置、材料投放以及知道等發面動一番腦筋。 首先,“娃娃家”的布置應貼近家庭并充滿童趣。在場地布局上,最好用小屏風或積木將“娃娃家”分隔成“廚房”和“臥室”,以便活動的開展。“廚房”擺放“飲具”,“臥室”里放置“家具”,再掛上一張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歡的圖片,有條件的話,鋪上一快地毯,使“娃娃家”變得更加舒適溫馨。
幼兒園裝飾中“娃娃家”所投放的玩具與道具,應是幼兒在家常見的東西。如搖籃、布娃娃及日用品(奶瓶、菜籃、小桶、掃把、簸箕、圍裙、抹布)等。此外還需準備一些反映角色特征的服飾、道具或小標志,使角色更加形象逼真,也使扮演者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促使他們有始有終地扮演。 “娃娃家”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重要的是觀察幼兒的活動,并適時適度的介入指導。一般年齡較小的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強,他們喜歡游戲,但又缺乏經驗,活動的內容十分單調,常常是沉浸在玩具材料的擺弄之中。這時教師不妨扮演“外婆”的角色適度地幫助幼兒回憶各角色的言行與職責,提醒“媽媽”給“娃娃”“喂飯”、“洗澡”哄“娃娃”“睡覺”,“爸爸”去“買菜”,“姐姐”去“上學”??幼兒明確了自己所擔任角色的職責,便能逐漸使游戲的情節更加豐富和深化。年齡較大的幼兒已能共同協商,自選角色了,應獨立開展游戲。教師只需采取間接的指導方法來幫助他們拓展游戲的內容和情節,引導幼兒向健康的主題及更深的扮演技巧發展。如:給 “家庭成員”“過生日”,開“家庭聯歡會”,或到“商店”“購物”,到“美容廳”“理發”,促進“娃娃家”與其他主題的聯系。有時侯也可在一個班內多設幾個“娃娃家”讓各個“家庭”互相往來,到“鄰居家”中“串門做客”,培養文明交往能力。 “液化氣灶”: 在扁長形的紙箱上方挖兩個洞,并加上“開關”,然后稍加裝飾。 “鍋”: 用廢舊皮球切半或用大竹節等做“鍋”。 “搖籃”: 用毛巾或繩固定在兩張小椅子靠背上,就成為一個簡易的“搖籃”。也可用一個長形籃子或木版鋪上小床單,四個角安上繩子吊起當“搖籃”。 “洗衣機”、“冰箱”: 選擇較大的紙箱,在上方割成兩個可翻開的蓋,裝飾成“洗衣機”。如果在紙箱的側面割成兩個可打開的“門”,加上“拉手”,就是一個“雙開門冰箱”。若有條件,用木材制作成外觀像家用電器的柜子,將更加牢固,能長期使用。
2.制作區角所需材料
比如在美工區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材料,幼兒的各項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 所以要盡可能多的準備材料。例如: 各種各樣的筆(油畫棒、水彩筆 、毛筆、彩色鉛筆等),繪畫紙,也可準備些有造型輪廓的紙, 顏料,橡皮泥,廢舊報紙、紙盒等物品,剪刀,膠水。 環境布置:
美工區的位置最好選在離窗臺近一些的地方,采光要好這樣有利于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為幼兒提供作品展臺,展臺的高度要適于幼兒擺放作品和操作。美工區不單單張貼展示幼兒的美術作品,還要準備一下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成品,供幼兒模仿。美工區是獨立的一個區域,也可以體現老師其他學科的教學,比如,在老師教幼兒認識數字時,便可以在美工區準備一些描有數字體輪廓的作業紙,讓幼兒在輪廓內涂色或進行碎紙粘貼。老師在引導幼兒對樹葉進行認識時,則可以在美工區準備各種各樣的葉子供幼兒創意拼貼或是進行樹葉拓印。()對于有些繪畫能力差、但有一定講述能力的幼兒,可以請他們講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的知識,請教師或家長用文字記錄,并展示在區域墻飾上。這樣創設的墻飾內容豐富,表現的形式也可以使其涉及到藝術、健康、科學、社會、語言等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發展。
老師要為幼兒準備充分的筆、紙、剪刀、橡皮泥等活動材料,以滿足幼兒隨時的劃線、撕紙、剪紙及玩泥的愿望,如果當幼兒想畫卻沒有紙、想剪卻沒有剪刀,這樣就很容易挫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對美工的活動再也提不起興趣來。
其次,老師在各項美工材料的準備上,都要從幼兒的角度來進行考慮,比如,在剪刀的選擇上,就要選擇圓頭,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剪刀,最好有各種卡通選型,從吸引幼兒的目光,供幼兒隨意涂鴉的紙張準備上,則可以打破傳統的長方形,為幼兒準備一些各種各樣外輪廓的紙,比如花的形狀,半圓形、扇形等,在繪畫用筆的選擇上,中班幼兒可以選擇油畫棒、筆觸較粗的水彩筆,大班幼兒則可以提供排刷讓幼兒進行大面積涂色、細的彩色鉛筆及水彩筆進行細小輪廓的描繪。 另外,在美工區一定要設置一些必要的清洗工具,比如供幼兒粘貼活動時用的小塊方巾,擦試桌面顏料的海棉塊,以及方便幼兒提水用的小桶等,還可以準備一些防水圍裙,這樣就能避免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將衣服或手弄臟時手足無措的情況 。
再比如圖書角,作為一種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閱讀環境,不僅是現代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可或缺的板塊,還是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早期閱讀、語言表達、社會認知、人際交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優化;班級圖書角投放豐富的閱讀材料,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
三、結束語
幼兒教育慎重而道遠,針對幼兒的性格特點和群體特征,幼師要不斷拓展個人的知識水平和知識領域,環創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和“隱形課程”,對幼兒的智力發育、個性塑造、情感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斷的自我學習和從事教學的過程中,總結好的方案和案例,教授給學生,為幼師隊伍專業素質和文化修養的提高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邢夏婕.活動室區域劃分原則 [J].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制作,2017(06).
[2]張玉玲.淺談幼兒園區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08).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2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9: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