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昌鋼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標的修訂,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出,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充分認識音樂核心素養的內容與特征,是實現音樂鑒賞的教學目標,決定音樂課堂教學的走勢、決定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前提。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定位應從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音樂實踐、回歸音樂本體等方面出發,為學生感性智慧的培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核心素養
近兩年“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各報刊書籍媒體,也深入了一線教師的心靈,其最早是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被首次提出。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確定了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能力。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無論是對學生個人的終身發展或是社會發展都意義重大,它既是課程目標,又是一種新的課程觀,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也成為教師們新的挑戰。就音樂教育工作而言,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生理向成熟過渡的關鍵時期,而音樂鑒賞作為高中音樂學習的必修課程,是音樂教學的進一步拓展與延伸,此時期的音樂素養培養不容忽視,教師們要圍繞新形勢下的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開展音樂鑒賞教學。那么,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么,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意義是什么?高中音樂課教學現狀如何?如何理解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定位?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才能找準方向,與時俱進。
一、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音樂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審美感知:“指對音樂藝術聽覺特性、表現形式、表現要素、表現手段及獨特美感的體驗、感悟、理解和把握”。將審美感知作為高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之一,旨在提升人文修養、涵養美感,引導學生對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強對真善美的謳歌與塑造能力。
2.藝術表現:“指通過歌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和音樂創編等活動,表達音樂藝術美感和情感內涵的實踐能力”。將藝術表現作為高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之一,旨在激發學生參與音樂表演和創作實踐的興趣,提高藝術表現水平。
3.文化理解:“指通過音樂感知和藝術表現等途徑,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音樂藝術的人文內涵”。將文化理解作為高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之一,旨在通過音樂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同時,以平等的文化價值觀理解世界音樂的多樣性。
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這三個方面是相互融合、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學科素養的整體。“文化理解”、“審美感知”,直接影響“藝術表現”的高低;“審美感知”和“藝術表現”是文化理解的路徑。
二、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意義
從教育角度講,“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服務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音樂課程的具體化”,音樂課程目標依據音樂核心素養培育指向,圍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展開教學活動,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服務,它統領我們的教學設計、指導教學行為,也是音樂教學的“育人”抓手,只有抓住音樂核心素養,才能全面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
從學生的角度講,音樂核心素養是通過音樂學科學習后所形成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素養,為豐富精神、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必須是“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整合”的人,音樂藝術與人的精神、情感及審美和人文素養關系密切,是滿足人類精神文化境界的需要。
三、高中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1.高考分數依然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高中音樂課的開設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影響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落實。
2018年3月,我們通過分布在各地市任教高中音樂的20位同學進行調查統計,結果是:12所學校只開設兩學期高中音樂課;3個學校開設兩學期高中音樂課,但是音樂美術課隔周上;只有5所中學按要求開齊開足了三個學期的高中音樂課。而且音樂課教學的認真程度也是參差不齊。同學們認為只有把高中音樂課納入高考,至少納入會考,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升高中音樂的教學情況,高中音樂核心素養才能有條件實施。2015—2017年,國家以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義務教育質量監測,2018年7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其中顯示,八年級學生在對音樂的節奏、節拍、音色、力度等音樂基礎要素的聽辨上,八年級學生的題目答對率只有53.8%;在對音樂作品的風格、體裁與形式、情緒與情感以及名家名曲的賞析方面,八年級學生的題目答對率只有63.2%。數據說明在高中階段學生的音樂素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2018年8月福建省教育廳公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初中辦學水平和質量提升的指導意見》明確了 2019年音樂納入中考科目。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文件中,音樂學科也納入其中,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開始對音樂課教學重視起來,相信不久的將來,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會有很大的改觀。
2.教師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缺失影響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落實
從教師層面上說,一是教師以自己的喜好,或為了迎合學生口味,隨意跳過或刪減教材中的傳統民族音樂內容。二是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中,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缺失。
從社會層面上說,一是學校追求高考成績導致的課程設置不足,造成音樂教師上課狀態消極。二是媒體宣傳導向,造成流行音樂在文化市場的強大沖擊,湮沒了中國民族音樂的一席之地。媒體的宣傳導向應該往中國民族音樂方向做一些傾斜。近幾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最好宣揚。2018年2月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歌曲,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將經典和流行有機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學習詩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若是能以中國民族音樂為主題開展類似的活動,相信對中國民族音樂的推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音樂教師對學科知識與學科育人的關系認識不到位
現實中音樂教學,教師往往糾結于學科知識的多與少、深與淺。多了、深了,怕被扣上“喧賓奪主”的帽子;少了、淺了,又怕失去“學科性”,常常會出現,要么“知識化”、要么“去知識化”、要么都“蜻蜓點水”等現象。對學科育人價值解讀不夠深入。
四、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定位
教學走勢決定于教學定位。音樂素養是我們需要為之奮斗的教學培養方向,而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及人文精神,并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審美能力和情趣,獲得審美需求的滿足則是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也主要依靠于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體驗、摸索、積累、思考和體悟,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允許多樣思維并存的現象并進行正確引導。
1.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其發展需要為依據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應幫助學生建立音樂鑒賞的信心,養成欣賞音樂的習慣,要讓學生通過自主鑒賞音樂,領悟音樂作品中的美學意境和人文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反復被強調的,因此在對教學定位時,始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設計也要依據其發展需要為前提。這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思想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環節、內容等,讓音樂鑒賞課真正與學生的心靈世界連接起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從而體現音樂鑒賞課程的價值。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主觀體驗
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的培養離不開音樂實踐活動,音樂核心素養也強調學生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參與實踐。因此,音樂實踐也應成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在此前提下,教師圍繞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為出發點,為學生創設豐富多樣、綜合性強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音樂的本質,感受音樂情感的魅力,體驗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音樂的滿足,同時積累廣泛的、豐富的音樂活動經驗。
3.回歸音樂主體
教師必須認識到,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的首要前提是“音樂”教學,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教學環節中,“音樂”主體性應一貫始終。而現在有些音樂教師則更傾向于文本知識的傳授,課堂內容看似豐富充實,但其實已經脫離了音樂的本質,忽略了音樂課堂的根本性特征,
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是無益處的?;貧w音樂主體,即以音樂元素串起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著重提升音樂教學的“音樂性”,在音樂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內心世界架起連接的橋梁,讓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驅使下自主探索,在音樂所創造的活動氛圍中獲得審美滿足。只有通過以“以音樂為主體”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定位也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走向。當前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高中音樂教師要將自己的音樂教學放在培養要求的視野下,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設計,從正確的教學定位出發,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音樂教育客觀規律的同時,兼顧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引導其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多樣性,在音樂實踐中滲透音樂審美意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使得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真正煥發出盎然生機。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2第一次印刷.
[2]馮巍巍.音樂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J].課程·教材·教法,2018(3).
[3]馮巍巍.音樂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
[4]余文森.河西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1.第三次印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