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典 趙珂馨 董永逸 楊曉宇 劉文平



摘要: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伍家臺村生態觀光茶園為例,基于美景度評判法(SBE)法對茶園景觀美學功能進行了評價,并從空氣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光照度、輻射熱等方面測度了茶園生態環境效應,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茶園景觀美學功能和其生態環境效應的耦合關系。結果表明,美景度與茶排優美程度、建筑物美觀程度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同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茶排優美程度與空氣相對濕度在0.05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與光照度、天空輻射熱、地表逆輻射熱、空氣溫度、地表溫度、風速則沒有顯著相關性;茶園建筑物美觀度、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均與生態環境因子沒有顯著相關性。可見,茶行排列是生態觀光茶園建設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關鍵詞:生態茶園;景觀評價;生態評價;美景度評判法(SBE法);恩施州伍家臺
中圖分類號:S68?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2-008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2.024?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aking the Wujiatai village ecotourism tea garden in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landscape aesthetic function of the tea garden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and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ased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relative air humidity,and illuminance,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in tea garden was studied on this ba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enic beau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cefulness of the tea platoon and aesthetics of buildings at 0.05 level,an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rails and the environment at 0.01 level. The gracefulness of the tea plato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air at 0.05 level,and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the illuminance,sky radiant heat,surface radiant heat, air temperature,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Whi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rail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integrated data suggested that tea platoon arrangement is the focus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tea garden; landscape evaluation; ecological evaluation;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 Wujiatai,Enshi Prefecture
隨著黨的十八大“美麗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提出,人們對于建設美麗中國的關注度不斷增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新載體[1]。茶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健康旅游方式吸引了世界游客的目光,它是山區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發展模式,現已成為山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目前,茶旅游熱已帶動了大量生態觀光茶園的建設,如貴州湄潭生態茶園、江西虔心小鎮生態茶園、湖北恩施州伍家臺生態茶園等。然而,盡管生態觀光茶園建設實踐推進快速,如何營造景觀效果和生態環境效應均良好的生態茶園仍不明晰?,F有研究大多數停留在探討生態觀光茶園資源的開發條件、開發意義、開發前景等基本問題的層次上。如李帆等[2]針對個案對四川省雅安市的龍茶園的構建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以生態茶園旅游開發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的模式。李榮林等[3]、陳紅偉[4]、章兵等[5]研究了茶園的景觀評價體系并且將其分成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指標篩選。還有學者在對茶園生態環境進行研究后認為茶園氣溫、濕度等小氣候因素對茶葉品質有很強影響,并提出把這些氣候因子作為評價茶園生態效應的重要指標[6-8]。生態觀光茶園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茶園,其兼具觀光與茶葉生產的功能,集景觀美學功能和生態功能于一體,且生態環境是影響茶園產量和茶葉質量的重要因子。揭示生態觀光茶園景觀美學功能和其生態環境效應之間的耦合關系,對生態觀光茶園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是湖北省惟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茶產業是恩施州的支柱產業,而宣恩伍家臺則是富硒茶、貢茶產業經濟帶的核心區,地處東經109°11′-109°55′、北緯29°33′-30°12′。伍家臺生態觀光茶園面積67 000 m2,平均海拔800 m。當地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同時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具有適宜茶樹生長的獨特生態環境,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伍家臺村已被列為“湖北省2012年休閑農業示范點”,而伍家臺貢茶文化旅游建設則是休閑農業的重要內容,對推進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等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推進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伍家臺核心觀光茶園進行實地調查,評價其景觀美學功能和生態環境效應,并分析二者的耦合關系,以期為生態觀光茶園科學合理開發與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1.2? 數據采集
1.2.1? 樣方劃分? 研究場地總面積約為1.2 hm2,根據其場地分布特征,每隔25 m取一個點,將場地劃分成14個大小相同的方形樣方區(圖1)。經過現場調查篩選出景觀特質不同的6塊場地進行測量,其對應編號分別為圖1C中的3、4、6、10、11和13號區域。各場地景觀類型分別為背陰茶田(A)、向陽茶田(B)、開敞空間游步道(C)、林下茶田(D)、山頂觀景平臺(E)、林下游步道(F)。
1.2.2? 景觀美學評價因子篩選與照片采集? 參考文獻[9]以及結合當地實地踏查情況,從景觀自然性和景觀人文性兩方面共篩選出6個景觀美學因子,分別為綠色比(X1)、茶排優美程度(X2)、園林植物整齊與協調程度(X3)、建筑物與環境協調程度(X4)、建筑物美觀程度(X5)、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X6)。
對所選的6個景觀單元從各角度分別拍攝10~15張照片作為景觀美學功能評價的材料。拍攝時,確保以人的正常游覽視角拍攝、拍照時段相同、曝光時間相同、拍攝視距統一變化等,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共采集109張照片。將拍攝所得照片中不符合要求(重復、非人視角、景深偏差過大等)的照片刪除,最終選出88張可以較好地反映場地全貌的照片。
1.2.3? 生態環境因子篩選與測度? 參考文獻[7,8,10]以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主要選擇了光照度、天空輻射熱、地表逆輻射熱、空氣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地表溫度以及風速等因子進行生態環境效應測度。在景觀照片拍攝的同時(上午和下午各一段時間),每隔15 min觀測并分別記錄6個研究單元中的各生態環境因子數據。
研究數據獲取時間為2017年5月。
1.3? 數據分析
1.3.1? 美景度評價? 美景度評判法(SBE法)[11,12]是讓評判者根據景觀評價標準對每一景觀單元的綜合美景度進行評分,分值范圍1~10。該分值越高,表明該景觀單元的景觀效果越好。基于SBE法,隨機選取132人對景觀照片進行打分,取平均分作為各照片美景度最終得分。同時邀請風景園林專業人士對各照片的景觀美學功能評價指標分別進行評分并取平均分作為每張照片各指標最終得分。
1.3.2? 耦合性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17軟件對美景度得分和景觀美學功能各指標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隨后對景觀美學功能指標得分和生態環境因子(取平均值)進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茶園景觀美學功能
伍家臺生態觀光茶園各景觀美學因子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山頂觀景平臺類景觀SBE評分最高,達到了8.1,但其綠色比與茶排優美程度得分均低于其他5種類型景觀;背陰茶田、向陽茶田類景觀綠色比得分達到了9.0及以上,明顯高于其他場地;而開敞空間游步道的建筑物與環境協調程度和建筑物美觀程度兩項指標得分只有1.0,這是因為場地中只有相關設施而缺少建筑物。此外,背陰茶田、林下游步道類景觀因為缺少建筑物以及相關設施未予評分。
景觀美學功能與美學因子相關性分析結果(表2)顯示,美景度與茶排優美程度、建筑物美觀程度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同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同園林植物整齊與協調程度相關性較小,而與綠色比、建筑物與環境協調程度則沒有相關性,表明在四周環境綠色比例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人們對景觀中茶排形狀的變化以及建構筑物變化變得更加敏感。這可能是茶園景觀中綠色比達到一定比例后,人們就開始關注一些獨特性景觀,如植物的奇特造型或者是一些獨特而具有美感的建構筑物。在一大片綠色為基調色的茶田和成片的森林中,顏色和質感不同的游步道打破了原有的單一植物(軟景)景觀,且其尺度在整個茶田中又不顯得很突兀,因而增加了整個茶園的美景度。此外,美景度與園林植物整齊與協調程度相關性較小,原因可能是因為茶田和背景植物占整個茶園的絕大部分且一般均為綠色,這可能會引起人們視覺上的疲勞,進而削弱了人們對于植物整體造型美感的感知。
2.2? 茶園生態環境效應
伍家臺生態觀光茶園各生態環境因子的測定結果見表1。向陽茶田、山頂觀景平臺與開敞空間游步道類景觀對應樣方的光照度、天空輻射熱與地表逆輻射熱是背陰茶田、林下游步道和林下茶田類景觀對應樣方的2倍以上。前3塊場地(B、C、E)的光照度大于45 000 lx,天空輻射熱大于140 kW/m2,地標逆輻射熱大于19 kW/m2,而后3塊場地(A、D、F)對應生態環境因子值則分別小于20 000 lx、70 kW/m2和10 kW/m2。山頂觀景平臺空氣溫度最高,達到31.69 ℃,而空氣相對濕度最低,為41.46%。林下茶田類景觀對應樣方的光照度、天空輻射熱、空氣溫度與地表溫度都是最低,而空氣相對濕度則最大??梢?,山頂觀景平臺、向陽茶田、開敞空間游步道類景觀對應樣方因四周缺乏高大植被或建筑遮擋,陽光照射充足,熱輻射量較大,而背陰茶田、林下茶田和林下游步道類景觀對應樣方則因高大樹木或日照較少,則陰涼、濕潤。另外,背陰茶田風速最大,其次為山頂觀景平臺,其他場地風速較小。這可能是因為夏季風向由南向北,背陰茶田(南坡)受風影響較大,向陽茶田(北坡)因為山體阻擋導致其風速較小,而山頂觀景平臺因為地勢較高、喬木較少,阻攔風的要素較少,導致風速較快。
2.3? 茶園景觀美學功能與生態環境效應的耦合性
通過上述景觀美學因子與美景度相關性分析,篩選出與美景度顯著相關的3個因子,分別為建筑物美觀程度、茶排優美程度和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將3個因子與生態各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3)顯示,茶排優美程度與空氣相對濕度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與其他各生態因子無顯著相關;建筑物美觀程度、游步道與環境協調程度同各生態因子之間相關性都不顯著。可見,茶行排列影響視覺效果,是景觀美學的重要因子,而茶行的密度、排列方向等則會影響地表覆蓋度和空氣流通,對地表水分的蒸發速度起到重要調節作用,進而影響空氣相對濕度。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茶排優美程度、建筑物美觀程度顯著影響茶園景觀美景度。因而,在對生態觀光茶園進行規劃設計時,設計師可與茶農協作,一方面盡可能地通過修剪或調整茶排方向、種植密度等手段提升茶園的美景度;一方面關注茶園周邊及內部建構筑物的美觀程度,在滿足居民生活要求的基礎上,對茶園建構筑物的高度、材質、色彩、造型、觀賞視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如在伍家臺茶園內可觀賞到其他民宿,白色的民宿建筑物在場地中并不顯得突兀且十分具有當地特色,極大地提升了茶園的地域特色和可觀賞性。另外,由于茶園美景度同游步道與環境的協調程度也呈現出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而游步道的設計也是生態觀光茶園規劃設計中應重點關注的內容。設計師可在滿足茶園生產、生態等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對調整游步道的寬度、質感、色彩、游線等方面的設計,增加游步道與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具體來說,游步道的寬度不宜過大,以防破壞茶田景觀的整體協調性;游線設計應在滿足交通需求的基礎上,同時滿足人們對茶園的趣味性觀賞需求。此外,從茶園生態環境效應來看,茶排優美程度與空氣相對濕度顯著相關,可見優美的茶排設計還可增加茶園空間的相對濕度,進而保障茶葉品質和產量。這是因為合理的茶樹種植密度、種植坡度以及茶排的朝向既保障了茶樹間良好的光照、通風條件,同時具有秩序性的茶排又符合人的審美心理,營造了良好的茶園景觀。
參考文獻:
[1] 王衛星.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3(1):1-6.
[2] 李? 帆,石錦安.鄉村景觀與生態茶園構建模式探討——以雅安和龍茶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7):1483-1487.
[3] 李榮林,李薇薇,彭? 英,等.生態觀光茶園景觀評價體系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3):49-52.
[4] 陳紅偉.試談茶園的美學特征[J].茶葉機械雜志,2000(2):14.
[5] 章? 兵,殷? 巧,汪? 天.生態農業觀光園景觀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278-282.
[6] 彭? 萍,侯渝嘉,徐? 澤.不同類型群落茶園生態效應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4,17(6):769-772.
[7] 楊偉光,付? 怡.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J].環境保護,1999(2):26-27.
[8] 徐雁南.生態園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優化與應用[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1.
[9] 董建文,蘭思仁,林? 潔,等.觀光茶園景觀美景度評價及營建技術[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3):142-145.
[10] 冷平生.園林生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11] 翁殊斐,柯? 峰,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中國園林,2009,25(4):78-81.
[12] 俞孔堅.自然風景景觀評價方法[J].中國園林,1986,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