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凡萍
摘 要:在社會文化科技持續發展的今天,社會各界對以知識更新為首的新動能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此背景下,企業間的競爭也由傳統的技術競爭轉變為知識產權的競爭。作為企業新的競爭砝碼,加強對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則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但當前我國多數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普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力圖通過對企業在專利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探究企業專利保護的戰略決策,希望能為企業的專利保護提供借鑒。
關鍵詞:企業;專利保護;戰略選擇
在社會經濟體系的全球化發展趨勢日益顯現的今天,傳統的效率低下、質量堪憂、耗能頗高的產業和經營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持續升級和轉型的需要??萍紕撔潞桶l展進步的廣泛需求在社會經濟中不斷涌現,企業中具有創新性與領先性的新的產業技術模式初露頭角,為實現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新舊動能之間的轉換便迫在眉睫。作為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中升級而衍生出的重大戰略改革的創新機制,新舊動能轉換蘊含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此背景下,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解決就業難題的主陣地,更是自主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的重要主體。作為企業新的盈利增長點,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專利的運用與保護也成為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內容。但由于目前企業中普遍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各種問題,探究企業專利保護問題的解決策略對于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和企業的品牌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
一、專利保護的由來
中世紀的西方國家為了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某些賢明的國君致力于打破技術封鎖的不利局面,在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給予引進人以獎勵——特許引進人制造或銷售某種新技術或產品的特權。此時,專利保護的雛形便出現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更迭,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或技術的發明人、創造人尋求對自己成果的法律保護。根據歷史記載,世界上最先實行專利保護制度,并形成獨立的法律條文的國家是威尼斯共和國。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也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二、我國企業專利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一)企業創新成果產權化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其創新成果的專利保護意識淡薄,鮮少使用專利保護手段來保護合法的知識產權。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管理者的專利保護意識直接影響著企業專利的管理力度。我國大部分企業對于“專利”保護認識尚不深刻,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較少,特別是眾多中小型中鮮有申請專利保護的記錄。它們中的多數企業不能及時對企業的創新發明成果申請庇護,導致同行業中其他企業可以肆無忌憚地竊取其核心技術,致使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山寨產品,不僅非常容易地陷入知識產權糾紛陷阱,而且對企業品牌效應和市場地位也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企業專利管理機構缺失、人才匱乏
由于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夠重視,這導致了企業中專利的管理機構缺失,同時精通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人才較為匱乏,專利的保護工作往往交由其他企業代為管理,使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活動流于形式。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還有大量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而且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導致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不力。此外,知識產權保護和侵權糾紛處理等工作需要用到多種手段和方法,涉及戰略管理和法律保護等多方面內容。但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還不能有效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產權保護,這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缺失之間有很大聯系。
(三) 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
就目前狀況而言,我國許多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工作并未啟動,大多處于較為漠視與松散的狀態,并未健全建立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完整管理制度體系,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缺乏統一、規范、明確的規定。企業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標準化的制度與規定未形成,知識產權管理也無法有效貫穿于企業運營中,更談不上知識產權戰略優勢的發揮。知識產權管理關乎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保密性與工作進程,若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將無法形成統一合力,導致知識產權資源浪費,降低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能力。
三、企業專利知識產權保護的策略選擇
(一)提升企業管理者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與企業中其他人員相比,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對某項管理政策的重視程度將決定它的發展水平。
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評定考核、大型企業建立試點等方式建立示范企業的舉措來加大企業對知識產權專利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也應該自覺加強企業專利保護意識,通過宣傳、培訓、激勵等方式來推動企業的專利保護進程。
(二)健全完善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企業應該依據國家標準規范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1.企業內部成立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部門,通過聘請、培訓、獎勵等多種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培養和組建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管理和執行人才隊伍,通過高素質人才的崗位勝任力來實現企業高標準的知識產權日常管理工作,并通過有效的宣傳鼓勵全員參與,多方面多角度確保企業專利等知識產權的有效運用和保護。
2.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規章制度。一方面建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導方針與基本政策,另一方面完善企業針對不同產品和崗位人員而制定的專利等知識產權成果歸屬、保密協議制度。具體而言,企業應該建立完善如下專利保護規章制度:技術研發制度、專利申請制度、產權注冊制度、產權歸屬制度、獎勵制度等
3.完善企業專利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及爭議處理機制
針對公司侵權問題的集中點,及時有效地進行知識產權的識別和評估,明確企業各部門的風險預警管理職責,在供應、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與此同時,建立爭議處理、糾紛控制程序,運用適宜的爭議處理方式、以事實為依據,妥善處理知識產權(如專利)等方面的糾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施行企業專利知識產權的階段性保護
如上所述,企業在專利知識產權保護的各個層面都有欠缺,我們可以依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性階段性保護策略:
1.研發階段:針對多數人對專利申請的階段的認知錯誤,我們應該從專利研發階段就著手專利申請工作,企業應及時將專利相關資料報送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備案,避免專利研發外泄等情況的發生,保護發明人及企業的權益。
2.申請階段:企業申請專利時,應該注重專利申請權的權屬,即一方面應該明確是否是合作開發或者委托開發的專利申請;另一方面應該明確職務與非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歸屬,以上;兩方面都應該通過相關法律形式(如簽訂合同等)進行規范。
3.應用階段:當出現專利轉讓行為時,如為方便企業代為生產能夠產生效益的某類產品,個人會選擇在產品應用階段將專利轉讓給企業,此時應及時有效地簽訂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轉讓合同。與此同時,企業在接受專利轉讓之后,應該按時維護專利權的效力,進行專利成果的物性轉化。
4.侵權階段:當出現諸如私自制造、使用專利等侵權行為時,專利權所屬單位應該及時甄別侵權行為并采取協商、訴訟等手段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結語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是我國長期施行的計劃經濟體制間接導致了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起步較晚,對知識產權的接受程度不高,社會公民與企業普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有待提升。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保護專利等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鞏固市場地位、獲取利潤的重要武器。企業應該也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曉靜.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10):30-35.
[2]聞卉,曹曉剛,黎繼子.專利保護下考慮再制造競爭的閉環供應鏈定價決策[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21):64-71.
[3]許民利,莫珍連,簡惠云.考慮低碳消費者行為和專利保護的再制造產品定價決策[J].控制與決策,2016(7):1237-1246.
[4]鄭本榮,楊超,楊珺.專利保護下雙渠道閉環供應鏈的定價與協調決策[J].系統工程學報,2017(1):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