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李艷婷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 102442)
2016 年全國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系、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2017 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基于會展行業產業鏈的多元化,針對不同的產業端,供給方及需求方也相對復雜。會展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重中之中是展會規模與展會結構的改革。
目前,京郊的展覽、會議、節慶活動等的數量持續上升,辦展質量亟待提高;但同質展會或節慶活動競爭激烈,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各地區產業特色不鮮明,地區會展業發展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此外,展會活動題材雷同度較高,專業化程度較低。因此,本文立足京郊會展業,在借鑒服務業規劃指標體系、旅游業規劃指標體系、會展業評價指標體系等基礎上,探索構建有效的京郊會展業規劃指標體系,應對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以期京郊會展業指標體系的建立可以完善制度建設,為京郊會展業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方法,增加京郊有效會展的供給。
2016 年北京市展覽數量為409 個,展覽面積為634.14萬m2,較2011 年來展覽數量年平均下降3.1%,展覽面積年平均下降4.8%。由此可見,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展覽業市場正在逐步去除數量過剩的、質量低下的展會。
按照目前學者對會展業的劃分,京郊會展業主要包括在京郊舉辦的各類會議、展覽、節事活動、獎勵旅游、4 種形態,主要體現在國際高端會議、國際賽事、具有地域優勢的展會及節事活動、會獎旅游等多方面。在塑造目的地品牌形象、發揮京郊區域優勢、輻射周邊產業發展、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年京郊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性盛會,如2022 年冬奧會將在延慶設立賽區;如2019 年在延慶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2017 年在懷柔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4 年在豐臺王佐鎮舉辦的世界種子大會;2012 年在昌平舉辦的世界草莓大會等。
由此可見,北京作為我國政治、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在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進程中,與大型的政治類、競技體育類、文創類、節事活動類相關的會展活動首選在北京舉辦。同時,像APEC、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大型會展活動和國際性高層次的論壇或會議,也會將舉辦地選擇在北京。此外,為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北京承載著國家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定位,隨著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京郊的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設計展等文化會展活動也在蓬勃發展。
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與環渤海區域合作不斷深入等因素,都有利于京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會展,并提升發展目前會展的規模與等級。比如,北京與河北張家口聯合籌辦“冬奧會”,這樣舉世矚目的大型賽事對京郊特別是延慶區會展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
2016 年7 月1 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 年培育1000 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同年10 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共有127 個小鎮列入該名單。其中,北京有3 個,分別是房山區長溝鎮、昌平區小湯山鎮和密云區古北口鎮。與此同時,京郊會展業伴隨著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蓬勃發展。要實現京郊旅游的文化升級,積極發展會展產業,以產品創意、節慶創意、園區創意、產業創意、功能創意為載體,提高京郊的文化附加值和會展項目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在供給側改革、京津冀協同發展、特色小鎮培育等國家方針政策下,京郊會展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讓京郊在“十三五”期間抓住機遇,并使京郊能在會展業發展中發揮自己的自然環境優勢、產業優勢、社會優勢、資源優勢,確定自己的競爭能力,這是京郊在進行會展業規劃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所在。
確定京郊會展產業指標體系,第一要務是選擇設計一套與京郊會展產業運行機制相吻合的、全面的、有效的、突出京郊會展業特色的指標體系。在確定京郊會展業規劃指標體系時,既要立足京郊實際情況,與京郊現階段會展業發展水平相適應,不能超越了實際發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國家及北京市會展業發展的最新政策方針;同時,保證與國際會展業規劃指標體系有一定的銜接度。
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標具有實際可測量性,不能只考慮理論上可以測量的指標,一定是具有實際可以測量的指標。二是指標所對應的數據相對容易獲得,并且可以計算,而且指標應與北京市統計指標的標準一致。2016 年3 月28 日,北京市統計局新產業經濟統計處擬訂全市文化創意、旅游會展、體育、物流等新興產業的統計制度、統計標準和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組織實施新興產業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因此,目前對會展業規劃研究的理論和統計知識很少,有關會展業的很多發展資料難以搜集。因此,京郊會展業的規劃指標要立足于京郊會展業發展的現狀,以選擇比較容易量化、數據資料較齊全、統計方法可以處理的指標。
目前,會展行業是現代服務業新業態,城市的旅游業規劃指標、現代服務業規劃指標、城市物流業規劃指標等的研究成果相對比較成熟。因此,在設立會展業規劃指標體系時,要充分借鑒國內相關成果,盡可能與國外的規劃指標的內涵、外延、計量標準等通用準則保持一致。這樣將便利于資料的收集與比較。
在諸多影響京郊會展業發展的因素中,選取相關指標時應力求完整,這樣才具有全面性。同時,會展產業鏈較長,涉及行業較多,這一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就要求所選取的規劃指標不可能包括一切,因此,京郊會展業規劃必須結合京郊會展業特色,提煉出重點指標,抓住關鍵因素,盡可能保證選取指標的全面性。
京郊會展業規劃指標的選擇要體現京郊區域功能定位、經濟發展的特點、農業產業等優勢,在分析過程中,要以現有影響會展業發展的指標為基礎,逐步提煉和完善,對現有指標體系進行創新和升華。
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初步列出京郊會展業規劃發展的需求條件,同時,通過德爾菲訪談法、電話調查法及郵寄調查法咨詢征求京郊部分區縣的農委工作人員、會展研究專家及會展企業經理的意見,對原有條件要素加以選擇和補充。由此得出,京郊會展業規劃要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農業資源、旅游資源、社會政府方面、會展設施及配套設施等方面進行考察。本文從以下6 個方面嘗試初步構建京郊會展業規劃的指標體系。
區域經濟水平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會展業發展的根基,為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具體包括:X1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X2 區域經濟增長速度、X3 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在反映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各類指標中占重要地位,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等也會增加,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種“蝴蝶效應”。
X4 區域農林牧漁總產值,X5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X6瓜果及草莓產量,X7 農業會展從業人數,X8 農業會展接待人數,X9 農業會展經營總收入。區域農林牧漁業的全部產品總量可以反映區域農林牧漁業生產活動的各種支持性服務活動的價值。細分的主要農產品產量有效反映區域會展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X10 區域旅游人數,X11 星級酒店個數,X12 酒店出租率,X13 區域旅游業收入。這幾個方面從不同程度反映了區域在進行會展業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具有的旅游資源,即對外界的吸引力。休閑農業、民俗旅游可以聯動京郊區域會展業發展。
X14 市民文明程度,X15 社會秩序治安狀況,X16 會展法律法規,X17 政府管理效率,X18 政治區位條件。各項指標考察了城市的環境衛生狀況和治安狀況。也體現了政府對城市會展業發展的態度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X19 場館占地面積、X20 場館利用率、X21 場館的智能化水平、X22 交通設施狀況、X23 通訊設施、X24 金融設施。前三個指標主要反映了場館在會展業規劃中的重要性,在會展業規劃中一定要考慮場館的設施狀況;后三個指標反映了城市配套設施的重要性。
具體包括:X25 會展的數量、X26 外國參展商的數量、X27 專業會展公司的數量、X28 會展行業協會。會展的數量反映了該區一年中舉辦會展的個數;外國參展商的數量從側面反映了外國來華展的規模和本國展會對外來參展商的吸引力;會展業人力資源和行業協會反映了該區會展業發展規劃所需要考慮的智力資本和規范市場秩序、協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一系列因素。
根據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搜集各指標相關信息,上述京郊會展業規劃的指標體系中的定量指標主要來源于各區縣2016 統計年鑒、北京市2016 統計年鑒、區縣政府工作報告、統計信息網等公布的統計數據,并且均為2015 年度數據;定性指標系利用專家測評法通過打分的方式進行量化。使用SPSS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主要評價過程與方法為搜集數據、主成分分析、數據處理、得出排名、綜合分析。
以京郊各區縣為樣本,以表中28 個指標為變量。應用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見表1。

表1 解釋的總方差
(1)由表1 可知,提取因子后因子方差的值均較高,表明提取的因子能很好的描述這28 個指標。解釋的總方差表表明前4 個因子能夠解釋28 個指標的83.299%,第5 個因子開始,特征值差異很小。綜合以上,提取前4 個因子為主成分因子最為合適。
(2)使用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可以通過表2 看出,經旋轉后因子便于命名和解釋。

表2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第1 個因子變量包括:X1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X2 區域經濟增長速度、X8 農業會展接待人數,X9 農業會展經營總收入,X10 區域旅游人數,X13 區域旅游業收入,X18 政治區位條件,X20 場館利用率、X25 會展的數量;反映了影響京郊會展業發展水平的各項宏微觀指標,可命名為核心影響因子。
第2 個因子變量包括:X3 產業結構,X4 區域農林牧漁總產值,X5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X6 瓜果及草莓產量;反映了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水平,故命名為農業基礎因子。
第3 個因子變量包括:X11 星級酒店個數,X12 酒店出租率,X14 市民文明程度,X15 社會秩序治安狀況,X16 會展法律法規,X17 政府管理效率,X22 交通設施狀況,X27專業會展公司的數量;反映了各郊區縣外部環境因素,故命名為區域環境因子。
第4 個因子變量包括:X7 農業會展從業人數,X19 場館占地面積,X21 場館的智能化水平,X23 通訊設施,X24金融設施,X26 外國參展商的數量,X28 會展行業協會;這些指標反映各地潛在發展力,故命名為發展潛力因子。
由以上分析可見,對京郊會展業規劃影響的指標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各指標因素的影響程度卻有所區別:區域農業發展水平、區域旅游業水平、政治區位條件、專業會展公司的數量、場館利用率這些指標因子的載荷都比較高,因此在進行各區縣會展業規劃中,這些因素是要優先考慮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其他一些因素:如場館的智能化水平、城市配套服務設施的重要性。
由于會展業綜合性較強,面向領域較多,因此對其進行指標體系分析有一定難度。由于數據和文獻數量的限制,指標的選取大都是在查閱大量統計報告的基礎上,采取深度訪談法和德爾菲法選取,接著對選定的指標進行定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