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琴 金永


摘? 要: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是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特點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受到眾多體育教師的青睞。本文主要運用文獻及邏輯分析法,從教學策略的角度切入,給出了宏觀、中觀、微觀的教學策略,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項目教學提供了理論方面的依據。
關鍵詞:教學策略;目標;動機;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11-0038-03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少兒趣味田徑項目越來越受到我國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青睞,逐漸在我國中小學推廣開來。為了更系統地了解該項目,本人對其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梳理,以期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提供有力的幫助。
一、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課程教學的宏觀策略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是國際田聯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等發育特點,制定出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躍、投擲等田徑基本項目為內容的活動游戲。較傳統田徑項目而言,其項目內容、形式更能激發青少年的體育興趣,更符合青少年心理、身體增長與素質發展的需要。
1.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的精神與教學理念
(1)全員參與性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面向全體學生。不管男生女生,無論高矮胖瘦,也不局限于身體強壯與孱弱、速度的快慢,都能夠參與其中,都能夠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其不同于成人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全員參與。在學習體驗過程中尊重每一個參與者,以團隊形式的教學與合作,更能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和合作精神。
(2)文化性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以游戲和比賽的形式融入教學,輔以色彩鮮艷且極具安全性的運動器材,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接受田徑文化并喜歡上田徑運動,帶領他們進入田徑的殿堂。
(3)專業教育性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針對7~15歲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兒童設計了發展規劃。項目難度由易而難,目標要求由低到高,技能標準由粗至精,確定了發展學生全面身體素質的基本目標,避免了過早專業化的出現,同時又為學生打開了田徑運動的大門。
(4)系統性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將教學、訓練、競賽融為一體。圍繞以上內容,田聯給出了系列實踐指導資料,包括教學、訓練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基本方法和比賽規則,為學生成就田徑項目的各項能力奠定了基礎。
2.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教學目標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實踐目標分四個方面:身體和動作目標、社會能力目標、道德目標與學習目標。身體和動作目標:通過適合的有指導性的活動促進孩子們的健康,和諧地發展所有身體能力。發展良好的動作功能,使孩子們能夠順利地迎接未來生活的體能挑戰,成功地參與運動活動。社會目標:發展學生社會生活能力以及團隊凝聚力,學習社會行為方式。道德目標:發展對他人的尊重、自理能力和承擔責任,努力達到個人的計劃目標。學習目標:將學生引入到“田徑運動”的文化領域當中,通過對田徑運動的學習加快對其他新鮮事物的適應過程,幫助孩子理解世界,并把自己與周圍的世界聯系起來,幫助孩子積極學習,他們在練習或機會活動中承擔實際責任,把學到的內容運用于實踐中。
3.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主要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內容包括了知曉性知識、操作性知識、綜合性知識和道德性知識(表1)。
二、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實踐教學的中觀策略
中觀策略主要解決教學的整體設計問題,根據我國中小學教學的重要指導性文件《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目標與要求,以及青少年運動與專項訓練的基本原則,將教學內容以直線式和螺旋式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排列(表2)。
三、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實踐教學的微觀策略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實踐教學微觀策略的著手點是教學設計,在制定教學方案時首要考慮的是目標的適宜性,以及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統一性和實效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保障參與者的安全,激發每個學生的動機,所有學生的體質以及運動技能水平都有提高。
1.保障參與者的安全
安全問題是體育課教學的第一原則,教育者應該提供安全可靠的教學環境。首先,建立教學制度,要求參加學習的學生進行健康檢查,有一份保險,教育者是接受過很好培訓的。其次,要有安全的場所和器材,地面應該是平坦舒適的,器材五顏六色且材質是安全性較高的。最后,在教學安排和方法選用上是科學合理的,運動量是適宜的,組織是嚴密的,方法是得當的。
2.激發每個學生的動機
所有人類活動的發生,都是由于存在與執行者的希望、需要和承擔責任義務相一致的動機。青少年參與田徑運動的動機主要有:參加比賽、感受樂趣、在一個團隊中參與團體活動、獲得新的知識和秘訣。而動機的主要來源有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之分,內在動力體現在優秀、成功、自我實現及自豪感等方面,外在動力則表現在獎牌、光榮、金錢、表揚等方面。
(1)激勵小學生運動的方法
第一,將教學變為游戲。年齡越小的學生,游戲越能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通過情景教學法設置不同的情景,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提升身體能力。
第二,獎賞每個積極參與的孩子。每次比賽結束后,為孩子頒發證書,這對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激發動機的效果。
第三,為孩子提供正面的反饋。教育者要通過肯定—批評—肯定的方式給予學生準確的評價,多運用正面的評價能夠鼓勵孩子,并給他建立自信。對于年齡小的孩子,教育者給予的支持是影響動機的一個主要因素。
第四,調整任務難度,讓孩子們成功地接觸它。每位教育者要將每一項動作的任務設計2~3級的難度水平,為不同運動水平的孩子安排不同的任務挑戰。
第五,組織比賽/運動會。對于喜歡挑戰的孩子來說,能夠參加適宜的比賽是一個強烈的激勵因素。當運動興趣下降或產生厭倦情緒時,教育者則需要重新分配新的任務。
(2)激勵初中學生參與的方法
保持小學生運動動機的所有方法都或多或少對中學生有用,但影響青少年激發動機還有其他方法。
一是鼓勵團隊生活。在教學、訓練或比賽中,教育者都要給他們灌輸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會激發團隊成員的熱情和拼搏精神,更加主動地完成任務。
二是發展學生的獨立性。教育者應該培養他們獨立完成各項運動的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練習水平,主動地完成練習任務,對自己有客觀的評價和積極的態度等。
三是對學生進行任務目標的說明。教育者必須對自己所安排的練習內容以及這樣安排的理由有充分的說明。對于青少年來說,讓他明白為什么這么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不理解的情況,則會造成練習散漫的現象,影響學習效果。
(3)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
教育者應該懂得制定長期的教學目標,但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應有所區別。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們而言,他們的目標是非常簡單的,能夠簡單的被說明的,也能夠通過努力可以很快實現。但對年齡大點的孩子而言,教育者當為其制定具有短、中、長期結構的目標,讓他們明確這同時是一個通向成功的步驟,讓他感覺到這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被學生所接受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將這些目標與計劃清晰地落在紙上,是可見的。
3.保證每個學生的體質以及運動水平都得到提高
(1)因材施教制定適宜運動量
教育者的任務是讓所有的學生在體質以及運動水平上都得到提高,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就應該有一定的工作效率,每次我們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保證足夠大的訓練量,但滿足這一條件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身體基礎條件,因人而異制定訓練量,即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當人數過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分2~3個小組開展,每個小組內的成員應當有相近或者是相等的基礎水平。二是擬定的訓練內容應該是很廣泛的,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提高運動水平。
(2)技能教學的基本步驟
技能教學包括技術教學及何時和如何使用技術的技巧。概括來講技能分為簡單技能和復雜技能。簡單技能是那些只用很少練習學生就可以完成的技能。復雜技能是學生感覺完成較為困難,需要較多時間去學習掌握的技能。
①簡單技能的教學方法
簡單技能的學習一般是不難的,有時初學者經過多次觀看就能完成他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技能學習中,80%被認為是通過觀察來完成的。所以學習簡單技能的第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模仿。第二種方法是示范、講解、練習和糾正錯誤動作。具體步驟為:一、示范并進行簡單的講解。二、留出時間練習,仔細觀察,找出正確的動作。三、練習時提供反饋,在必要的情況下中斷練習,強調動作的正確性,提出改進錯誤動作的建議。四、進一步進行練習,如果需要則進行更為細致的修改。
②復雜技能的教學方法
復雜技能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都是以簡化技能為主,使學習過程變得容易,進而達到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完整教學法的步驟:一、簡要示范和講解所學的整個技能過程。二、在練習過程中先簡化或掌握重點技能中的核心部分。三、逐漸改進動作要求,使整個技能形成成熟的形式。分解教學法的步驟:一、示范和講解所要學習的整個技能過程。二、將動作技能按正序、反序、難易度或身體部位分解成幾個簡單技能后進行分解練習。三、將各個已掌握的分解動作進行連貫整合,形成成熟技能。
四、結語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進入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堂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從教學宏觀策略而言,教學理念與精神符合時代發展的特征,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中觀教學策略做到教學內容具體,采用直線式和螺旋式排列法,教學時數分配及方法合理。從微觀策略層面則要求,激發動機,適宜運動量,掌握技能提高學生體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元昊.趣味田徑模式下的“陽光體育”小學教學之路探索[J].田徑,2017(6).
[2]章揚安,李成玥.趣味田徑教學走進中小學體育課堂的構想[J].田徑,2014(9).
[3]曹玲.比賽教學法在少兒趣味田徑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4]王偉楠.“少兒趣味田徑”運動在沈陽市小學體育活動中的實驗研究及項目推廣實踐[D].沈陽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