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聞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們的先人在農、醫、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取得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一大批發明創造。”
朝華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一套《漫畫中國古代科技》系列,含《四大發明的故事》《古代建筑的故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古代醫學家的故事》四個分冊,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洪濤教授等人創作,中科院劉二中教授等人審訂。
這套圖書前兩個分冊講的是技術。對于“四大發明”,馬克思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造紙印刷術是常常聯系在一起講的,所以馬克思講的“三大發明”,同我們常說的“四大發明”,理無二致。
其實,中國古代的技術發明豈止這四項。中國的絲綢、瓷器、建筑、金屬冶鑄,還有很多很多,都是可以同“四大發明”相媲美的偉大發明。這套圖書在“四大發明”之外加了一冊“古代建筑”,真是太好了。
中國的古代建筑,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結晶。在古老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古建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星星點點,交相輝映,成為古老歷史最深厚的見證者。中國古建筑不僅是科學,也是文化;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當然,更是中華文明的大智慧大工程。
這套圖書后兩個分冊講的是科學,以人系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通過對古代科技人物的描述,體現中國大地人杰地靈,中華民族勤勞智慧,既有物質文明,更有精神文明,傳播正能量,勵志利行。
中醫中藥是中國傳統科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她流傳了幾千年,保障了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即使在近代西方醫學傳入的情況下,中醫中藥仍然同西醫西藥并行不悖,而且中西結合,前景更加輝煌。
《古代醫學家的故事》描寫了眾多大施“仁術”、懸壺濟世的神醫扁鵲華佗們“起死回生”“對癥下藥”的故事。反觀現實,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啟發了當代“青蒿素”的提取,造就了屠呦呦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千秋偉業。
用漫畫表現中國古代科技,是很有效的一種科普形式。記得15年前,2003年“非典”時期,被稱為“中國科普漫畫第一人”的繆印堂,戴個白白的大口罩到中國科技館來找我。他代表中國科普作協科學美術專委會和中國美協漫畫藝術委員會來同我聯系,和我們中國科技館合作搞一個《全國科學漫畫、連環畫、插圖大展》,首次回顧了中國科學美術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20年間的創作歷程和豐碩成果,讓美術家們在展出的作品中,用各自不同的藝術語言解釋科學,用生動、絢麗、幽默、形象的美術手段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在會心的微笑中走進“科學王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科學和藝術是一對孿生姊妹,互相影響、互相融合、互相促進,構成了人類文明殿堂的基石。科學美術則是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梁。
我為《漫畫中國古代科技》叫好!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原館長,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