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若夢,侯東昱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世紀60年代對于中西方國家都是不平凡的時期。當時的中國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體現出濃厚的政治色彩。二戰的結束促使西方經濟的發展,服裝行業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尤其是成衣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因此,這一時期被稱為“成衣時期”。研究中西方背景的差異,有助于我們對這一時期服飾方面的了解。
1.1 時代背景的差異。60年代初期,中國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棉花的減產直接影響服裝行業的發展。從1966年開始,長達十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文革”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服裝行業在這一時期出現了退步,如碎花裙,高跟鞋、旗袍以及稍微花哨的服裝都是不允許穿著的。
60年代,經歷了二戰后的西方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出生率增加,導致一大批年輕群體的出現。新出現的這批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疾苦,所以他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摒棄了傳統的觀念,在時裝上主張典雅的特點也統統都被舍棄。“年輕風暴”思潮的出現,導致一些新思想、新的服裝風格的出現。
1.2 審美觀念的差異。社會背景的變化導致審美觀念的變化。在這一時期,軍便服、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為時尚主流,在當時流行一句話“不愛紅裝愛武裝”成為當時人們最流行的一句話,由此中國進入了無彩色服裝時代。
西方社會年輕群體的出現,使整個西方國家出現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文化觀念。年輕群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人群,他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著裝方式反映出叛逆的思想。他們的著裝引導著服裝的流行,使服裝也朝著年輕化去轉變。
2.1 服裝風格的差異特征比較。當時的中國受到“文革”的影響軍裝是非常流行的,在當時能夠擁有一件軍裝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男女軍裝色彩單一,不分男女,不分職業的軍裝在中國盛行。
1966年,伊夫·圣·洛朗設計了“吸煙裝”,其特點是服裝中加入了女性化的元素,將男女時裝完美的結合起來中性風也流行起來。同時,未來主義風格時裝也開始流行,未來主義服裝是以太空、宇航為主題設計的。
2.2 服裝款式的差異特征比較。中國60年代中后期開始流行軍便裝。其特點是中山服領飾、門襟暗扣、有5粒紐扣、下面有兩個暗袋、色彩為草綠色,男女都可穿用。在當時還流行紅衛兵裝,紅衛兵裝實際上就是一種黃綠色的舊軍裝,通過紅衛兵裝來顯示自己是革命的后代,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青年中流行“海魂衫”這與當時“海上英雄艇”和戰斗英雄麥賢德的事跡有關。從這些服裝款式中,都可以體現人們對于服裝的需求。
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因為受戰爭的影響,許多人通過留長發,蓄長須,聽爵士樂等極端行為反抗社會,抗拒傳統。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宣泄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60年代,設計師Mary Quant設計的迷你裙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也代表了突破傳統的加鎖。在當時還流行連褲襪、平底靴和比基尼。從服裝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流行印記,不管是內在思想的轉變還是外在款式的變化我們都可以從服裝中找到答案。
2.3 服裝色彩的差異特征比較。服裝色彩是構成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色彩可以表達服裝的內在和外在。60年代的中國服裝色彩被附上很多政治因素。因此,這一時期中國人民的服裝色彩是以藍、黑、灰顏色為主,這種色彩被稱為“老三色”。而西方社會服裝的顏色比較鮮艷如:嫩黃、紅色、果綠色、鮮桔色、粉紅、等顏色在服裝中流行起來。
2.4 服裝配飾的差異特征比較。60年代軍帽,軍裝,皮帶,解放鞋是當時流行的服裝配飾。雷鋒是艱苦樸素的代表人物,雷鋒帽也由此流行。隨著,中國橡膠行業慢慢發展,中國人民開始穿解放鞋,一穿就是好幾十年。文革開始后,制作毛主席像章進入了鼎盛時期。此后,全國各地開始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
西方的60年代是一個黃金時代,當時的配飾都是極其夸張的,平底靴、黑色超大墨鏡、金色鏈條、各種徽章、大太陽帽、等都是當時最流行的配飾。超大的配飾象征著獨立、自我、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
現代服飾設計中很多都用到了60年代的軍裝元素,西方的中性服裝風格、未來主義服裝的流行元素以及超短裙在現在服裝中也是很流行的。尤其是PVC面料不僅用在服裝中在服飾上也有很多運用。所以說,服裝的流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去創新的,在設計服裝時我們不能完全脫離歷史,這樣才使設計的服裝更加有韻味,更加有內涵。
從20世紀60年代中西服飾文化對比研究來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服裝風格。在同一時期,中國和西方從社會背景和服裝風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在60年代服裝的顏色和款式都是很保守和傳統的。而西方的60年代受到戰爭的影響,導致服裝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由此來看,過去服裝風格對現在服裝的設計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