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仕榮
摘? ? 要: 中國素有龍的傳人的說法,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古至今關于龍的傳說多種多樣,龍舟作為一項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其文化內涵已經超出體育的范疇,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而高校正需要這樣的精神力量加強社團文化建設。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分析高校龍舟社團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 高校龍舟社團文化建設? ? 實踐之惑? ? 應對之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的文化在中華大地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龍舟運動作為中華龍文化的一個載體,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地域特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文[2]“進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間體育,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的要求,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龍舟社團在發揮競技體育精神的同時,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為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做出貢獻。
一、龍舟文化概述
龍文化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力量象征,與之一脈相承的龍舟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龍舟文化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同時是我們民族優良品格的體現。在龍舟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不同民族表現出來的態度不盡相同,基本不外乎表現人們美好的愿望、合作拼搏的精神,這樣的龍舟文化正是中華民族逐漸積淀的精神文化。
(一)龍舟文化的起源。
關于龍舟文化的起源,說法可謂數不勝數,從古代先民的圖騰與祭祀到西周“舟”與“龍神”結合的產物——“龍舟”,再就是到現在人們一說到龍舟,大家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和紀念屈原有關。
其實根據專家考證的龍舟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端午龍舟的起源應該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得多。龍舟在中華大地各個地區發揮的作用都極具代表性,比如蘇州人們為了紀念伍子胥、廣西人們為了紀念馬援、福州人們為了紀念王審知等。
(二)龍舟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龍舟文化怎么發展也離不開它所扎根的龍文化,龍舟文化以龍舟這樣的載體,主要采用龍舟競渡的方式表現,它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它還蘊含濃厚的中華兒女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文化內涵。在高校社團建設中,可以充分借鑒和運用龍舟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增進社團內部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建設等方面的教育價值。龍舟文化充分體現出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團結性、包容性、競技性等諸多特性。
二、高校龍舟社團文化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龍舟隊成立于2010年4月,在學院領導的重點關注支持下,現有龍舟隊男隊員80名、女隊員12名有22人龍舟2只,12人龍舟1只,并配備專業船槳、救生衣等設施設備。隊伍秉承“自強進取、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隊訓,以“團結、奮進、文明、育人”為宗旨,嚴格管理、科學訓練,在短短的時間內隊伍發展迅速。學院積極推廣與普及龍舟運動,學院愿為青年一代的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愿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和發揚光大貢獻自己的力量。經過九年的發展,學院龍舟隊在國內外各項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重成績忽視文化建設。
在龍舟比賽中,大家都非常關注隊伍在比賽中所取得的成績,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連續九年獲得蘇州端午節金雞湖國際龍舟賽男子組22人大龍舟冠軍,并且在2018年代表蘇州參與了江蘇省運動會群眾比賽項目,女隊取得金牌,男隊取得兩枚銀牌兩枚銅牌的成績。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很多人都忽略隊伍的建設和平時訓練情況,一般都不予以關心。其實,一支成熟的龍舟隊伍,涉及的面是非常廣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人員組合,而是要從了解、關心隊伍的每個隊員的情況到平時隊伍的思想走向,再到整個隊伍的文化建設每個方面都需要有專人指導。高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龍舟又是極具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運動,為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大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搭建平臺,是高校龍舟社團文化建設的使命所在。
(二)龍舟運動的活動經費不足。
龍舟作為學校的品牌社團,在平時經費的使用中還是等同于學校一般的社團,龍舟作為傳統的水上運動項目,所需的龍舟、槳和救生衣都是有相關的指定標準的,加之平時訓練中因強度大、消耗多,所以學生日平均消費遠遠超過其他社團的學生。學校在資金投入上直接取決于比賽的成績,比賽成績優秀時,投入的資金就相對多一點,比賽成績不盡如人意時,投入資金就少,這樣的方式影響學生的興趣愛好,也阻礙學校龍舟運動的發展。
(三)龍舟運動的價值取向不明確。
龍舟體現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也體現了一個地區精神文化的價值。因為龍舟是一項講究集體榮譽感同時又特別講究團結協作的水上運動,若沒有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沒有永遠不服輸的堅強意志,沒有業精于勤、長期刻苦耐勞的訓練,則要劃好龍舟是根本不可能的[3]。假如所有的體育競技項目都能夠由結果推知過程,那么龍舟數以千計的各種各樣的獎牌是完全可以由結果推知龍舟團隊在平時訓練中付出的一切包括那些成員身上表現出來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的。一些高校還是沒能看透龍舟帶來的影響價值和龍舟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不可估量的價值。
(四)對于參加龍舟隊的學生優惠政策不明確。
在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迅猛發展的今天,龍舟項目也不例外,高校龍舟社團建設在各大高校陸續興起,越來越多的全國大學生龍舟賽事吸引各大高校積極參與,在這樣大好的發展形勢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龍舟運動需要的人數較多,對學生的身高、體重及身體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刻苦的訓練消耗的能量巨大,通常都是超負荷訓練,因此需要大量的能量補給,之所以有的高校龍舟運動停滯不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參加龍舟社團的學生相關優惠政策不夠,對學生的關心還需要加強,讓學生在積極投入刻苦訓練的同時感受到學校帶給他們如家一般的感覺,為進一步優化校園社團文化、提高學生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應對之策
(一)努力搭建交流平臺,讓龍舟文化發揚光大。
龍舟比賽是最能體現團隊協助精神的體育運動,對于隊伍的建設和平時訓練情況,要予以特別的關心,龍舟隊伍建設需要有專人進行指導。高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龍舟又是極具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運動,外包學院在文化建設方面已經走出國門,希望在今后的實踐路上可以走得更遠,爭取為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在一年一度的蘇州金牌賽事——金雞湖國際龍舟賽中外包學院會聯合多個國家的龍舟隊共同參與其中,將中國的龍舟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每個外國參賽隊伍,這將大大加強龍舟社團文化建設,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情懷,保持勇往直前的優良傳統[4]。除此之外,學院龍舟隊還率先跟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合作,因為蘇州本就有“東方威尼斯”的稱號,通過龍舟這個項目威尼斯和蘇州建立友好城市,大家約定每年互訪交流,通過龍舟這項中國的傳統水上運動,既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又切磋了龍舟技藝。
(二)各部門協同創新,鼓勵學生參與龍舟運動。
學校在對待龍舟社團建設方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首先,龍舟訓練會占用大家很多休息時間,學生一門心思地刻苦訓練,難免學習上花的時間會減少,因此學校應制定這方面的相關政策,不至于有學生因此出現掛科、重修的現象。其次,龍舟社團參加全國各地乃至出國參加各項龍舟競渡,代表的是學校的形象,都是為學校爭光,學校各位老師都應該支持和鼓勵學生,讓學生有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這樣龍舟社團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最后,在評獎評優中應該對于參加龍舟比賽獲得好名次的學生予以優先考慮,這樣才會讓參加龍舟的同學在訓練之余又有投身學習的信心。讓全體社團成員杜絕輕訓練、重學習,或者輕學習、重訓練的“不正之風”。
(三)重點扶持品牌社團,促進高校學生加入社團的積極性。
龍舟作為學校的品牌社團,在經費的使用上應不同于學校一般的社團,龍舟作為傳統的水上運動項目,人員多,訓練強度大、消耗多,學生日平均消費大。因此,學校應該在平時學生訓練中予以餐費方面的支持,讓學生在刻苦訓練的同時無后顧之憂,感受到學校的溫暖,這樣大家的積極性會有更大的提高,為成績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學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有促進和提高作用。
(四)通過品牌社團的示范作用,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龍舟的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正是學校社團建設需要的,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正因為有這樣的精神與文化,才有現如今龍舟競渡方方面面的成就。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可以說龍舟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樂觀精神和自信心,同時對大學生的意志也是很大的考驗。我們要發揚龍舟精神在學校各方面的示范作用,讓龍舟的價值在如今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開出絢爛的花朵。
四、結語
社團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伴隨著各大高校龍舟運動不斷興起,中華民族傳統的龍舟精神將會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做出應有的貢獻。總之,高校龍舟社團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相信在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同學的努力下,高校龍舟社團必將引領高校社團文化走在時代的前列,在有著悠久龍舟文化的中華民族,龍舟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深遠的意義,高校這塊新陣地必將結出傳統文化的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7.10.18.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Z].國辦發〔2016〕27號文,2016.
[3]萬建中.龍舟競渡活動的歷史淵源[J].體育文史,1995(3):44-46.
[4]劉秉果.龍舟運動發展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199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