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烏珍
摘? ? 要: 2012年,“中國夢”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全國開始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奮斗的目標。對于“中國夢”的實現,當代青少年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中國夢”思想,可以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能幫助大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夢”的核心思想內涵,對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實現個人理想都是非常有益的。
關鍵詞: “中國夢”? ? 高校思政教育? ? 融合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今時代青年肩負著光榮的使命與擔當,要實現“中國夢”的遠大理想,當代大學生必須有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發揮作用,作為重要任務將引導大學生深刻理解和體會“中國夢”的理論內涵,使大學生更加深刻地牢記“中國夢”,肩負起時代發展的重擔。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引入適量“中國夢”的核心理論思想,創新改革高相關校思政教育內容,改變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使學生的理想高度更上一層,將國家理想與個人理想更好地融合,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出一分力量。
一、“中國夢”的主要內容
作為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國夢”進行理解和把握:一,在理解“中國夢”的內涵上,“中國夢”是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為實現中國富強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與不懈追求,也是用來提高人民的凝聚力,激勵奮進的強大動力。二,從了解“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上來說,需要做到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視歷史不但要深刻地從歷史中反思,而且要將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堅守民族的根。三,從把握“中國夢”的本質上講,堅持黨的領導就是“中國夢”的本質,通過黨的領導,建設一個民主、文明、富強且和諧的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我們從“中國夢”的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的概念,不但通俗易懂,還容易被社會大眾傳播和接受,也容易吸引高校學生了解?!爸袊鴫簟笔且环N新的思想體系,它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涵,為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因此,非常有必要將“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結合起來,主要從下面幾點分析:
(一)是人才培養的必要要求。人才對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做好高校思政的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當肩負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中國夢”,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明辨是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二)是思政教育理論創新的發展需要。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社會思潮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特點,這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造成了一定的挑戰。為了更好地維護高校校園安全和社會穩定,正確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高校應當思考如何更好地將“中國夢”和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規律。將“中國夢”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理想與民族理想相結合,實現個人社會奉獻價值。
(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需要。長久以來,大學生一直是中華民族發展和進步的主力軍,是實現國家富強夢想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群體接受較高的教育,更應該具有良好的素質。做到對自己嚴格要求,對自己負責,才能談論更好地對社會負責。高校作為大學生培養的主要場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強迫在眉睫,整合“中國夢”,培養真正的高素質人才,為復興中華民族打下堅實基礎。
三、實現“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
“中國夢”對今天的大學生來說意義重大,其思想和方法都是新的創作。實際上,“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強化大學生實踐“中國夢”的能力,豐富“中國夢”多樣的內涵和強烈的號令力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新的生命力,在實際教育中按照以人為本、總體把握的原則,將“中國夢”想牢牢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當中。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加強“中國夢”的教育?!爸袊鴫簟币雽崿F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就必須在大學生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滲透。高校需要把提高高校教育者的能力和水平作為首要任務,教育工作者本身應當具有對“中國夢”的基本認知,并且具有能夠很好地將“中國夢”向大學生普及的能力。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是行為的主體,他們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清楚地把握“中國夢”的精髓,積極引導大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夢”的內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結合是他們的重要職責所在。另外,高校應該更重視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積極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將“中國夢”的理論思想滲透到思政理論教程中,增強學生對“中國夢”精神的認知。“中國夢”的主體與高校的思政理論教育相協調,不但需要結合馬克思主要的基本原理,還要在發展“中國夢”的新方法和新內涵中與時俱進,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夢”的精神力量,鼓勵他們積極上團課和黨課,加強“中國夢”的宣傳和教育,舉辦各類“中國夢”相關主題的講座,聘請黨內精深人士,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二)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中國夢”。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展示的重要窗口。高校校園活動與“中國夢”的教育相結合,可以實現相互促進,既可以推動校園活動的創新和完善,又可以推動“中國夢”在高校校園的傳播。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更好地推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首先,高校應當切實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校園環境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幸福感受提升來講十分重要。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成長和才華。高校不僅需要重視校園硬件設施環境的建設,而且需要重視校園的文化軟環境建設,多多鼓勵學生在學校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多多舉辦積極健康有益的實踐活動。其次,可以進行跨專業文理交叉的知識講座和邀請社會知名人士為學生做演講等,逐漸提升大學生的文化高度,提高大學生們對“中國夢”的認識程度,激發愛國情懷。在文化傳播過程中更好地結合互聯網多媒體的應用,以更好地把“中國夢”主題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開展多形式的網絡文化活動,強化“中國夢”的教育引導。
(三)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融合“中國夢”教育?!吨泄仓醒腙P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指出,對在校學生們不但需要學習專業文化知識,還應該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更加關心國情,了解民生,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中國夢”作為一種新時期的理論指導思想,更應當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讓大學生更好地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會“中國夢”的核心內涵?!督逃奎h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提案在2013年被中共教育部黨組提出,正式通過文件的形式要求把“中國夢”的教育與高校教育活動相結合,讓大學生在基層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中國夢”。具體來說,高??梢远嚅_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各種形式的社會調查,逐步擴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的內容量,通過各項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更好地在接觸社會中了解社會,逐步明確自己可以為“中國夢”的實現發揮的力量。高校還應該多多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包括一對一幫扶結對子,參加社區義務勞動,去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周末幫助清潔工大掃活動;學前支農勞動,畢業前夕選擇到艱苦邊遠地區實習等,讓大學生在幫助別人中感受被需要,提高自我價值感,在實踐過程中向勞動人民學習勤勞質樸的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奠定實踐經驗基礎。此外,高校還應該多組織“中國夢”系列的學習參觀,定期組織學生到一些具有革命歷史教育意義的地方,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培養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信念,以忘我精神努力奮斗。
總之,“中國夢”是現代社會中的全新思想體系,在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方面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時代的要求時刻變化,思考“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實現更好的結合已提上教育日程,既要實現與大學生的成長規律相符合,又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高校思政課堂上融入“中國夢”的元素,做好“中國夢”的文化傳播。比如可以多多開展高校校園的思政教育實踐,在校園文化打造中融入“中國夢”教育,實現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及國家夢想的實現的有機統一,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是充滿艱難和險阻的,但是我們有著堅強的毅力和信念實現,我們始終堅信,中國的廣大青年是復興的一代,是有為的一代,在廣大青少年的不斷努力下,“中國夢”的實現指日可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N].重慶時報,2013-5-4(1).
[2]劉云山.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N]中國教育報,2013-04-09(1).
[3]楊曉慧.高校社科學者暢談“中國夢”——把“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N].中國教育報,2013-04-18.
[4]張爍.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