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雙 杜艷偉
摘? ? 要: 為加強師德師風引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11月2日,受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廳委托,“2016年中西部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吉林省培訓班”在吉林師范大學長春校區開班。為師者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學生,要有人格魅力和愛心,要言傳身教、表里如一,時刻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自己。良心教書,點亮教育人生。此次培訓會弘揚師德風范,提升師德修養,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與會青年教師感悟甚深,要從點滴做起,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
關鍵詞: 教師培訓? ? 教育心得? ? 教育方法
從事一門行業,就先了解這門行業的歷史,進入一所學府也是一樣的,早晨,迎著旭日,頂著一縷霞光,邁進了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從一個校園走出,歡喜而榮幸地踏入另一個校園,開啟了我的人生之旅——做一名人民教師。我熱愛校園環境,它的每個磚和瓦,每顆草與花,都顯得那么恬靜和淡泊;我熱愛學生,他們就像第一場春雨的萌芽,像出水芙蓉;我熱愛它的自由,給你空間讓你奔放與遐想,盡情繪制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宏偉藍圖;片刻間校園里的每個分子都有著說不完的寓意,整個校園的氣息都是純粹的,它既有文化底蘊,又有人文情懷。我深深熱愛這片熱土。走進校園,浮躁的心,頓時平靜了,喧嘩的街道,似乎頓時離自己很遠、很遠;走進校園,似乎看見的都是未來祖國的棟梁,看看莘莘學子高亢的朗誦,激情的背誦,似乎自己變得年輕了;漫步校園,靜填詩意,不,那不是詩意,那是祖國源遠流長文化的展現,每個校園都有它沉沉的智慧積淀,它是不朽建造,也是人文情懷;漫步校園,它的每棟高樓,每條街道,每個裝飾,每個角落,每寸土地都彌漫著文化氣息,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叫你怎能不被吸引。此刻,作為新教師我為之動容,這映入眼簾的這些壯闊景象,都是老一代教師們艱苦奮斗的結果,他們艱苦奮斗,書寫歷史,創造輝煌,譜寫華章,每一個歷史節點都擁有一個完美的句號。老一代教師們經歷無數個不眠的夜晚,無數次饑渴難耐,用智慧改變著校園。老一輩教師們用青春和心血鑄就的。此刻,我又有何理由不為之奮斗呢?踏著前輩的足跡,懷著對他們的感恩,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拋灑我們的熱血,奉獻我們的青春。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履行好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這四個職能。用心做教師,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有責任心。
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做一名人民教師猶如做一名演員,未來幾十年的“演員”演藝事業,應該怎么規劃和踐行呢?人生如戲,的確每個人都在演自己的戲,老師扮演著老師的角色,學生扮演著學生的角色,老師像電視劇中的演員,做好自己的角色轉換。每一部電視劇,或是每一場電影都有主角和配角,那么學生和老師這兩個演員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呢?此刻我想說的是,為了同學們的成長,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我就是配角。沒有老師,學校不是學校,當然沒有學生,學校亦不是學校。甘愿做燃燒的蠟燭,一刻也不停歇。“誨人不難,不倦卻難”,我們應時刻培養對待學生的耐心和寬容之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善于提問題的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和想法,用循序漸進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思維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用知識啟發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樹立“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只春蠶,就要吐一寸絲”的意識,不斷實踐,從中摸索,經常總結,不斷提高。多做工作多收益,早做工作早受益。全身心投入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爭做溫文爾雅、愛崗敬業、平易近人的學者。
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千千世界,一個“網絡”引領的時代,我們講授的知識是否前沿,我們說的話是否令學生信服,我們闡述的問題是否全面,可能學生一個“度娘”就解決問題了,然而,這就體現出教的重要性,“教”是老師教學生怎么理解和記憶知識,“教”是老師教學生怎么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釋未來面對的問題,“教”是老師教學生怎么診視和鑒別現實生活中的對與錯,然而“教”的同時,必須“學”。要給別人講解知識,首先必須豐富專業知識和技能,全面發展自己,教學上術業有專攻,科研上積極探索,促進科教結合。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努力使自己成為“育人之才,育才之人”,努力做學生的人生啟悟者。教育是育人、育己。高校教師只有努力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履行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個職能。他希望全體學員要用心做教師,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有責任心。他要求全體學員要遵守紀律、潛心學習,通過培訓真正有所收獲。春華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青年教師只有不斷付出汗水和淚水,才能有沉甸甸的收獲和情感。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須先做到。我們堅信只要你擁有健康的人格品位,在學生中才能樹立威信,才能被敬重,才能成為榜樣。
三、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國]布魯納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的搖動、推動、喚醒,其實就是傳遞正能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授課過程中,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怎么處理好這些事情呢?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處理,取決于教師自己,這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我們不應采用發牢騷、找借口、百般抵賴等的方式解決,而應把壞事情變成好事情,這是教師能力的體現。讓學生充滿陽光,首先教師必須充滿陽光。值得深思的是,如何用陽光照亮黑暗。應用穩定和理智的情緒感染學生,應用思維和行為處理事情,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可以成為一次教育的契機。樹立模范,才有執行力“學高為師”,學生最佩服的是這樣知識淵博的教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樹立模范,就更要具備崇高的人格魅力。回想迄今古代、當今中外的教育大師們,都具有一定特質的人格魅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身教重于言教,一個好的教師應有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點燃和溫暖學生心靈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教學相長,學生就是我們的鏡子,古語有言:“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學生聽課狀態不佳,要反思自身的問題。一改常態,打破規矩。從學生本身出發,關心、信任、真誠、幫助。把教學當成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的狀態,身體力行,用良心做人、做事。及時做好總結是教師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訓練環節,總結在授課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寫好教學反思。一節課一思,一學期一整改。
最后用捷爾任斯基的一句話總結: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須放出光芒——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心懷感恩,勇往直前,初心不忘,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張琳麗,楊翠秒,高玉曉.重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淺談師德[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05:159-160.
[2]劉美濤.2016年中西部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學習心得[J].長江叢刊,2017(12):166-167.
[3]周麗影.由“傳道、授業、解惑”再看教師的角色[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173.
[4]王廷珍,葉云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談寫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1):88.
[5]劉克琴.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如何閱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70.
[6]本刊編輯部.走在追夢的路上[J].教學與管理,2017(03):2.
[7]閆蕭宇.試論高校新手型教師培訓的三個必要環節——以中西部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為例[J].現代交際,2016(13):147.
[8]張悅.終身學習視域下的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模式創新探析——以“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