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志 張華 劉勇
摘? ? 要: 酒店管理專業通過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教學資源、聯合培養專業師資、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和共同就業等舉措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取得明顯的育人成效。基于多年教學實踐,主要探索出“五個對接”:專業發展與行業產業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對接、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對接、科學研究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學生就業與市場需求對接。
關鍵詞: 應用型? ?產學研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萬豪班
安徽外國語學院近年來圍繞“轉型發展,二次創業”,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強化校企深度融合,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取得較大的進展。
我校先后出臺了多份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管理文件,從制度上規范產學研合作教育,并成立校院兩級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領導組,積極探索實施校企合作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堅持從共辦專業、共建教學資源、共同育人、共同就業入手,與合作企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共同為學生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的意義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產學研合作教育“既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又有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需要,更有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創業的需要”[1]。
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目標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全過程的深度融合,是辦學模式和育人模式的重要舉措,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堅持的育人目標。
二、酒店管理專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為進一步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開拓學生在上海等發達城市的就業市場,打造專業品牌效應。2012年5月,在校領導的指導下,國際旅游學院與上海綠地萬豪酒店、上海漕河涇萬麗酒店兩家五星級酒店簽訂人才培養協議,聯合開設酒店管理專業“萬豪”定向班,開展從聯合辦班招生、聯合教學、聯合培訓到聯合實習等方面的全面合作,積極探索與國際著名酒店管理集團開展聯合辦學的新模式。
(一)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該院吸收萬豪酒店集團有關專家為酒店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雙方共同研討制定和實施“定向班”的人才培養方案,合理編寫教學大綱,共同實施教學計劃。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萬豪酒店集團專家對人才需求的意見,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不斷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二)共建教學資源。
萬豪酒店每學期平均2次-3次派部門經理、人事總監來國際旅游學院,通過授課或舉辦講座等不同形式培訓“萬豪班”學生。萬禮豪程(注:萬豪酒店集團旗下的基金會項目)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實際需求開發了酒店管理專業教材與教學資源,免費提供給“萬豪班”師生使用。
(三)聯合培養專業師資。
根據合作協議規定,國際旅游學院每年派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到萬豪酒店掛職鍛煉、觀摩學習、開展科研等活動。該院聘請萬豪酒店集團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到校與青年教師交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該院培養了一批校企合作、專兼結合、新老協同的“雙師雙能型”優秀專業師資。該院現有酒店管理專業專任教師均具有“雙師雙能”素質、在五星級酒店工作、掛職不少于6個月,外聘教師均為酒店行業專家或酒店部門負責人。聯合培養專業師資,逐步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了酒店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目標的順利推進。
該院積極主動與美國萬豪基金會萬禮豪程項目組在師資培養方面開展合作,2017年,該院酒店管理專業教研室青年教師徐靜經美國萬禮豪程項目組選拔、推薦,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參加為期4個月的專業教學培訓。培訓結束后,國際旅游學院專門召開會議,徐靜老師和與會人員一起分享了她掛職鍛煉、備戰赴美進修的經歷及項目組研發教材在我校的使用情況,在我校青年教師中產生了較大的反響。通過與項目組開展相關合作,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
(四)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實踐教育基地是產學研合作教育實施共同育人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課程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萬豪酒店共建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育基地。雙方協作開設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專業課程和實習課程,充分發揮實踐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該院每年派畢業班學生到基地開展實習活動。為做好此項活動,國際旅游學院精心選擇實習單位,組織面試工作。實習酒店均為萬豪酒店集團旗下的五星級酒店,每個實習點都選配學生干部、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實習生負責人,組織實習工作。根據校企合作協議,萬豪酒店集團選派富有經驗的經理或主管進駐實習酒店全程指導實習工作,學校配專職輔導員跟進學生工作生活情況,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人才培養協議有關要求,萬豪酒店集團優先接收并安排萬豪班學生到萬豪旗下各大酒店就業,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
通過舉辦“萬豪班”,不斷拓展師生教學、實踐、實習、就業與科研空間,努力夯實我校“外語+專業+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各個育人環節。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在我校推廣實施由萬豪慈善基金資助開發的旅游及酒店管理類課程項目,為我校師生進入美國高校研修學習提供幫助,從而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水平。酒店管理專業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都在90%以上。從2012年至今,我?!叭f豪班”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其他專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三、我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現為實現了“五個對接”:專業發展與行業產業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對接、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對接、科學研究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學生就業與市場需求對接。
(一)實施專業動態調整和申報,實現專業發展與行業產業需求對接。
學校每年提前半年安排各院部組織人員進行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市場調研,并重點依據省教育廳每年發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對“十三五專業建設計劃”實施專業動態調整。在各院部申報專業設置報告的基礎上,邀請省內外有關領導、行家、企業專家進行評審遴選,最終擇優申報,正是因為集思廣益,才實現了專業發展與行業產業需求的對接。
(二)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現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對接。
為進一步提升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深化以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我校每年邀請省內外高校同行專家、企事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認真聽取專家評審和反饋意見,并根據專家指導意見認真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整改提升工作。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改,解決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問題。
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領導組引入企業行業專家,充分發揮企業行業專家的作用,注重“引智”(調動才智)“借力”(借助人脈),邀請他們參與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整合優化課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提供就業機會等。
我校先后聘請一批著名的旅游企業家作為兼職教授,其中有安徽中青旅、合肥天鵝湖大酒店、安徽環球國際旅行社、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及安徽合肥包公園管理處等業界的領導和專家。國際旅游學院積極利用和借助這些資源,邀請相關專家進校作學術講座,開闊師生視野,提升綜合素養。并吸收企業家為學科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他們對人才需求的意見,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
(三)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對接。
近年來,國際旅游學院在省內外已經建設了10多個實習基地,基本滿足了酒店管理本科專業教學的發展需要。2015年,我校與美國萬豪酒店集團建立人才培養協議,該集團在中國旗下所有酒店均作為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就業基地;到2017年底,該院擁有校外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基地15個(全部為五星級以上酒店),校外就業基地9家(全部為五星級酒店)。通過共同建設一批穩定的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教學見習、暑期實踐、畢業實習、就業等搭建了重要的平臺。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解決了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對接的問題。
我校通過與國際高端酒店建立實習就業基地、簽訂訂單培養及聯合培養專業教師等舉措,大力開展校企深度合作,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強化辦學實力,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四)校企共同開展應用型課題研究,實現科學研究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
國際旅游學院積極參與美國萬豪基金會萬禮豪程項目下六大合作項目(即教師掛職培訓、教師赴美進修、嘉賓進校講座、學生酒店參觀、高校課題研究資助及專業課程教材研發等)。先后在酒店情景英語教材的研發及使用推廣、教師掛職培訓、教師赴美進修、嘉賓進校講座、學生酒店參觀等方面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尤其是赴美進修項目實施以來,激發了該院專業課教師學英語、說英語的熱情,主動承擔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越來越多,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2014年12月,國際旅游學院副院長張華等人應邀參加了美國萬豪基金會第四屆萬禮豪程項目研討會暨皖、蘇合作院校項目研討會,并做了交流發言。2016年10月,美國萬豪家族基金會萬禮豪程項目總監董佳一行來我校交流訪問,進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空間。
(五)強化學生實踐環節訓練,實現學生就業與市場需求對接。
為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具有寬廣國際視野、應用型復合型高級酒店管理專門人才,國際旅游學院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訓練。加強專業建設委員會建設,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校外專家及行業企業負責人組成,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在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教學改革、師資培訓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完善適應本科教學要求的實踐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參觀學習,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教學科研課題等;強化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倡導“真題真做”。建立嚴格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以制度為保障,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教學貫穿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
經過多年實踐,國際旅游學院在探索酒店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就業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概括為:圍繞“三個領域”(產、學、研),把握“三個階段”(招生、培養、就業),夯實“三個環節”(課堂教學、校內實訓、企業實習),校企開展全方位合作,最終實現學生、學校、企業“三贏”。在合作中,學校與企業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加大經費投入,統籌建設好合作教育項目,合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13年,該院《酒店管理專業“全方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基于多方努力,我校在產學研合作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產學研合作既是應用型院校增強與企業聯系的重要契機,又是與企業實現資源共享的良好途徑”[2]。作為以外語類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不斷完善有關規章制度,不斷強化專業課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拓展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領域,最終達成校企雙方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恩志,尚文艷.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達成校企深度融合[J].文教資料,2018(23):112.
[2]安黔江,顏寶平,陳朝堅.產學研合作視角下的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8(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