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晶
摘? ? 要: 民間游戲不僅是一項運動形式,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承載,它所體現出來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在科技發展越來越現代化的當下,人們的生活環境中無處不是手機網絡游戲等高科技的元素,再加上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偏差,幼兒的民間游戲空間受到了壓縮。因此,認識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意義,并不斷完善其在幼兒園的實施策略是勢在必行的。
關鍵詞: 民間游戲? ? 幼兒教育? ? 社會性發展
幼兒園作為一個孩子最早接觸到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養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強民間游戲在幼兒園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開發其自我意識,還對其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價值觀念的建立有著不容忽視的效用。因此,為了更好地給幼兒創造出成長的快樂空間,幼兒園必須在去小學化的基礎上重視對民間游戲的引入和開發,不斷積極地探索,從而將民間游戲同幼兒教育更好地融合起來。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
(一)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發展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包括幼兒對社會環境、社會行為規范、社會活動、對他人及對自己的認知,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社會認知相當于基石一樣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民間游戲產生于日常生活,蘊含豐富的自然和社會知識,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也是幼兒親切他人、親切社會的過程。例如《頂鍋蓋》的民間游戲,要求一名幼兒手心朝下,其他幼兒將食指頂在其手心,一起說:“頂鍋蓋,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蓋,呼,一口風,呼,兩口風,呼,三口風。”說完食指要立刻離開對方的手心,否則就要被抓住回答“今天家里炒的什么菜”,幼兒要回答“炒菠菜”、“炒雞蛋”,等等,教師借機為幼兒展示各種蔬菜的圖片,可以幫助幼兒對各種蔬菜形成認知。
(二)民間游戲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可用在幼兒教育中的民間游戲不管是內容形式還是游戲規則、過程都是比較簡單易學,同時又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的,幼兒可以很快地掌握游戲要領,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有些游戲還配合明快有趣的兒歌,幼兒在做游戲時可以一邊玩一邊唱,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發展環境,豐富幼兒的詞匯,提升幼兒言語表達能力。比如游戲“炒黃豆”,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一邊拍手一邊唱“炒、炒、炒黃豆,炒完黃豆翻跟頭”。兒歌讓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開口說話,因此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另外,有些民間游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開展一些帶有競爭性的游戲會調動幼兒的斗志及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鍛煉幼兒在競賽中勇敢堅持、頑強拼搏的毅力和勇氣。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時,可以極大地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當面臨失敗時,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成功和失敗,并在挫折后的多次嘗試中找到操作要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意志力及最終完成比賽后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
(三)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在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中,建立日常生活規則與社會規則是最為重要的內容,所有游戲的正常進行都依賴對游戲規則的遵守,就算是競賽類的游戲,例如“斗雞”、“挑棍”等,也需要游戲各方按照游戲規則行事,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游戲規則那么游戲就沒有進行下去的意義。在幼兒教育中開展民間游戲,會讓幼兒在依循老師所提的要求下,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規則意識。
(四)民間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民間游戲可以為幼兒提供語言發展環境,主要體現在游戲本身帶有的兒歌、臺詞之上,幼兒在游戲時為遵守游戲規則而做出的語言表達,實際上民間游戲對幼兒表達與交往能力的培養促進作用還體現在,幼兒在游戲中為了更好地與其他小伙伴配合,或者為了讓自己處在更加舒服的游戲狀態,會讓他們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幼兒的個性存在差異,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難免會產生摩擦,在游戲過程中可能就會出現各種矛盾。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一些幼兒就會針對“老鷹怎樣才算抓住小雞”而產生不同的意見,有些幼兒會認為只要“老鷹”手碰到最后面的“小雞”就算抓住,而有些幼兒認為只有“老鷹”牢牢抓住“小雞”的衣服才算成功,持不同意見的幼兒會主動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陳述自己的理由,這個交流的過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當幼兒難以形成統一意見時,教師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鼓勵幼兒多方交流最終達成合作,引導幼兒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克服自我中心,提高與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而且愉快輕松的游戲環境更有利于幼兒積極勇敢地進行自我表達,從而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五)民間游戲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團結協作意識
一般民間游戲都需要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完成,在幼兒教育中開展的民間游戲大多是群體游戲,那么在游戲過程中無疑會對幼兒的團結合作意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民間游戲獨有的特點會讓幼兒形成謙讓、寬容、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等親社會行為。在組成游戲伙伴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主動控制情緒,解決人際矛盾,并主動與他人溝通;而且,在幼兒們組成團隊的過程中,幼兒之間的鼓勵和互助會讓他們更好地體會理解、寬容、援助之后的快樂,可見民間游戲能為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時機。
二、民間游戲的實施策略
(一)收集、挖掘適合幼兒的民間游戲
民間游戲的種類和數量是豐富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從繁多的民間游戲中挖掘、收集適合幼兒年齡特征,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民間游戲。民間游戲來源于民間生活,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去當地的城鎮或鄉村,通過訪問等形式搜集各類民間游戲資源,并根據園內所需及幼兒年齡特征進行篩選或改編,這些游戲比較新穎,會給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增加更多的活力。在資源的收集和挖掘上,家長可以作為一個主力軍,教師在幼兒家長的支持下,讓幼兒家長提供一些在家中常與孩子玩的民間游戲,這些游戲幼兒比較熟悉,組織起來比較容易。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圖書館資源或者互聯網資源查找一些民間游戲,從中篩選出適合幼兒的游戲。
(二)讓民間游戲融入幼兒的日常活動
民間游戲的開展形式比較多元化,除了以單純的游戲形式進行以外,教師還可以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開展民間游戲,讓民間游戲與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相結合。例如在藝術領域,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包粽子”的民間游戲,先為幼兒講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讓幼兒了解屈原的事跡,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包粽子”游戲,就能夠帶給幼兒更加豐滿的游戲體驗;在健康領域,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跳房子”的民間游戲,先在黑板上畫好一個大房子,房子上有許多窗戶,每個窗戶上都貼一個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向窗戶內丟沙包,丟到哪個窗戶上就要帶著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去它們家做客。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投擲、會跑動、會跳躍,可以鍛煉一定的動作和協調能力;在社會領域,可以組織“找朋友”、“丟手絹”等民間游戲,讓幼兒一邊玩一邊唱歌一邊交朋友,鍛煉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夯實幼兒社會性交往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集體教學之外,充分利用過渡時間開展民間游戲,例如早上入園后、下午離園前、早午點的時間等組織一些便于收攏的、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民間游戲,如“花繩”、“剪紙”、“東南西北”等,讓幼兒的一日活動變得充實。
(三)對民間游戲進行拓展創新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對民間游戲進行拓展創新,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認知。可以對玩法進行創新,比如“投沙包”的游戲,針對小班的幼兒,將游戲創新為頂包比賽、投數比賽,對于中班幼兒可以適當地設置障礙增加難度,進行夾包、背包游戲,對于大班幼兒就可以開展跳方格、打沙包等游戲,用同一種材料玩不同的游戲。也可以對材料進行創新,比如讓幼兒合作用自己喝完的飲料瓶和瓶蓋制作風鈴,將易拉罐用寬膠帶固定制作“梅花樁”等,既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讓幼兒在合作中增進友誼。
總之,民間游戲在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方面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不管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還是即將成為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要正確認識民間游戲的重要性,掌握民間游戲的開展方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龍蓁蓁.民間游戲的群體性及其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24-25.
[2]吳玉娟.淺談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積極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6(7).
[3]陳健.把快樂種進孩子新田——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與體育活動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上),2017(6):44-45.
[4]錢玉娟.將傳統民間游戲進行到底——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傳統民間游戲[J].快樂閱讀,2016(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