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虹



摘? ? 要: 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模式的開展,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教材為例,通過訪談、課堂觀摩、文本分析法,研究高校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結果表明,教師對教材較為滿意,并采用增、減、改及調等多種使用策略處理教材內容,學生使用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寫作體裁意識,但是在風格、句型、詞匯等方面的體裁意識不顯著。
關鍵詞: 體裁分析? ? 英語寫作? ? 文體特征? ? 教材使用
教材是實現教學大綱的重要保證,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主要來源,高質量的英語教材是完成英語教學的基礎。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模式的開展,而且最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目前國內外語界對教學模式、教師及學習者的關注遠遠超過對教材的關注[1]。相關教材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教材內容分析、教材開發及評價和教材使用,研究者對前兩個方面關注較多,對教材使用的研究相對較少,有限的教材使用研究主要包括教師對所用教材的觀點和信念、關注學習者和教師對教材的整體使用情況。關于大學英語教材的研究整體偏少,現有研究多局限于對教材的介紹評析方面,基于教學主體的實證研究十分缺乏[2]。本文以《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教材為例,探討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以便更好地使用寫作教材,指導高校英語寫作教學理論和實踐。
一、研究內容
《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也是高校英語寫作課程的主要教材之一,共6冊,包括《基礎寫作(上)》、《基礎寫作(下)》、《中級寫作(上)》、《中級寫作(下)》、《高級寫作》、《學術寫作》。該教材以體裁為基礎,吸收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文體的閱讀材料及寫作特征。“體裁”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外語研究和教學界便有了初步的認識,90年代末秦秀白、方琰等學者介紹并述評“體裁理論”。人們在寫作時總是有一種選擇意向,在語言能提供的種種結構中進行選擇[3],表現了不同體裁在詞匯、句法、語篇上的文體特征。
研究內容主要包含《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教材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兩個方面。在《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教材使用之后,調查師生教材的使用現狀,了解英語寫作教材使用的滿意度、策略和問題等使用情況;通過分析學生不同體裁的英語寫作特征,研究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效果。
二、研究方法
通過訪談、課堂觀摩的形式,隨機調查三位英語寫作教師教材的使用現狀。根據寫作教材評估標準,主要關注以下一些問題:教材的目標與理念、教材內容、教材使用策略、教材的總體評估及優缺點等。
通過文本分析法研究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效果。隨機收集英語專業一個班學生30人,根據love這一主題,通過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三種不同體裁各寫1篇英語作文,共計90篇寫作文本,通過定量、定性等方法對這些寫作文本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發現不同體裁作文中的風格、句型、字詞等特征,探討學生寫作中選擇的體裁意識和文體特征,研究寫作教材的使用效果。
三、研究結果
(一)使用情況
訪談和課堂觀摩表明,在整體教材使用評估上,兩位老師非常滿意,一位年輕教師較滿意。三位教師都很認可英語寫作教材的目標理念,認為體裁分析對英語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只是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研究發現,教師A認為寫作應重視體裁、內容和思想,經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材料,分析結構、語言、內容等體裁特征,認為詞匯練習太多會讓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機會少,這樣學生會覺得寫作枯燥,失去學習動力。教師B認為教材提倡的體裁分析比較符合他的教學理念和風格,但是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時間較少,更多地關注語言層面如句子和段落的展開和語言能力的測評。與教師A和教師B相比,教師C擔任英語寫作教學兩年,教齡較短,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專業英語寫作教學理念,教學時主要依賴教材的內容,在教材講授過程中適當依靠新媒體等資源,補充新話題,讓他們有興趣學,有興趣寫。
教材中的內容與教師使用的材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三位教師都認為教材僅是眾多資源中的一種,因此不會嚴格按照教材來教學;在使用時會采用增、減、改及調等多種策略處理教材內容。具體地說,教師A為了彌補教材中寫作理論知識偏少的不足,會補充相關的體裁知識,擴展寫作技巧;教師B認為學生寫作能力比較弱,有意放棄某些閱讀材料,選擇其中的一兩篇作為代表分析,并給予充分的時間進行語言文字的練習;根據單元主題,教師C會增加教材中沒有的內容或者在原有基礎上另外增加新話題,學生積極參與合作,討論熱烈,興趣濃厚。在這四種策略中,三位教師使用“減”策略最頻繁,其次是“增”策略,“調”策略,“改”的頻率大大少于前三種策略。由此可見,英語寫作教師教材使用策略受到自身寫作教學理念、教材觀、學生需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在英語寫作教材使用情況上,三位教師比較滿意英語寫作教材的目標理念,認為體裁分析對英語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在教材使用時都會采用增、減、改及調等多種策略處理教材內容。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寫作教學理念、教材觀、學生需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使用教材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二)使用效果
表1說明,高校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寫作中基本能夠根據不同體裁命題要求寫出相應體裁的文本,但是議論文和說明文體裁寫作時還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記敘文命題中,30篇中有23篇真正記敘事件;在說明文命題中,30篇中有28篇解釋和說明某個觀點,符合說明文體裁;議論文命題中,30篇中只有12篇符合議論文體裁,17篇沒有提出爭議性的觀點,沒有反駁反方觀點,類似說明文體裁。從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寫作風格都是隨意的、口語化的,正式文體僅有一兩篇。可見,在體裁意識上,學生在寫作中基本能區分記敘文,但是不能清楚區分說明文和議論文體裁,正式文體和非正式文體的選擇很隨意,基本上不采用正式文體進行寫作,沒有意識到不同體裁選擇不同的文體。
研究結果表明,在句子選擇上,學生在寫作中基本傾向于短句、簡單句和陳述句,并未針對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不同而選擇不同類型的句子。在記敘文命題中,30篇中有19篇傾向于選擇短句,24篇傾向于簡單句,7篇含有感嘆、反問、疑問等非陳述句型,基本符合記敘文句子特征;在說明文命題中,30篇中有18篇短句為主,25篇簡單句為主,10篇含有感嘆、反問、疑問等非陳述句型,較符合記敘文句子特征;在議論文命題中,17篇傾向于選擇短句,23篇選擇復合句,6篇含有感嘆、反問、疑問等非陳述句型,較符合記敘文句子特征,也不太符合議論文句子特征。具體地說,對主題“love”進行定義時,不同文體句型基本一樣,如,在記敘文寫作時,學生應用的句型有“Love is an abstract term. All in all, love can be described in diverse forms...”;在說明文寫作時,學生應用的句型類似“Love is a type of loyalty...”;在議論文寫作時,學生應用的句型也類似“ Love is a kind of respect...”。短句,簡單句、陳述句、隨意性本屬于記敘文主要語言特征,但是在說明文和議論文中到處可見,如,“Love, a happy and warm word, full of energy, can conquer all. ”,“Shortly without love, we cant live,and love helps to connect two individuals.”,“Love, a timeless word, makes everyone want to experience it. ”。一般而言,記敘文傾向于短句、簡單句,多用口語化的句型,如感嘆、反問、疑問等,說明文和議論文更側重長句子、復合句、陳述句等正式的語言表達。由此可見,不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在寫作中只傾向于選擇簡單句子,偏向記敘文句型特征,體裁意識較為模糊。
研究發現,在字詞上,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寫作中基本沒有根據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體裁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字詞,在具體詞、抽象詞,實義動詞和非實義動詞選擇上較隨意,不存在明顯的區別性。在記敘文命題中,30篇中有13篇選擇較多的具體詞和9篇選擇較多的實詞;在說明文命題中,30篇中有8篇選擇較多的具體詞和7篇選擇較多的實詞,12篇混合應用具體詞和抽象詞,13篇實義動詞和非實義動詞選擇也差不多;在議論文命題中,10篇選擇較多的具體詞和9篇選擇較多的實詞,有11篇混合應用具體詞和抽象詞,13篇實義動詞和非實義動詞選擇也差不多。在字詞應用方面,記敘文多用具體詞、實義動詞等,少用抽象詞等,說明文和議論文更側重抽象詞,少用具體詞、實義動詞。但是,在學生文本中,抽象詞在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中都出現較高頻率,如“devotion,love,feeling,affection,passion,a beautiful feeling,the deepest and profound thing,the purest thing,a magic thing”,無明顯的實義動詞、心理描述詞語,如kiss,hug等。可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在不同體裁寫作時都傾向于選擇具體詞和實詞,說明文和議論文虛詞應用不明顯,其選詞、用詞方面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具有一定的寫作體裁意識,可以明顯辨別不同體裁的文本,具有一定的使用效果。但是,在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不同體裁寫作時體裁意識還有待強化,不能很好地區分不同體裁命題作文的風格、句型、詞匯等方面的應用,寫作時較為隨意,沒有足夠的區分性。
四、高校英語寫作教材使用的啟示
在教材使用時,教師必須選擇借鑒并吸收先進的英語寫作教材編寫經驗與理論,努力構建一個更完善的英語寫作教材使用體系,從而切實提高現階段英語人才的寫作技能。首先,建立體裁教學循環模式。悉尼學派的體裁教學循環模式被認為是“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4],該模式可歸納為確定語境、范文分析、共同創作、獨立寫作、比較分析五個階段。為了強化學生英語寫作的體裁意識,英語教師在寫作教材使用時,可以借鑒體裁教學循環模式的五個階段,使用英語專業寫作教材,確定相關的語境,分析同一體裁的不同語篇或不同體裁的語篇,強化不同體裁的風格、內容、句型、用詞等方面的特征,指導學生運用體裁特征進行寫作,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和語言應用能力。其次,利用多種策略使用教材。英語寫作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通過增、刪、補、改等方法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不斷對英語寫作教材內容和體裁種類進行有選擇性的豐富與充實,最大限度地強化教材使用效果,強化學生寫作的體裁意識和寫作能力。再次,結合體裁與話題,提高學生興趣。教材應在符合學習者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趣味性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最后,完善以體裁為基礎的教材使用評價體系。我國大學英語教材評價存在評價目標比較模糊、評價主體過于單一、評價內容和標準不統一、評價的方法缺乏針對性、評價的結論不夠科學等問題[5]。三位教師對教材都較為滿意,但是評價標準較為多元化,并沒有針對性地思考教材中的體裁特征。
五、結語
從使用情況上看,高校英語教師都比較認同《現代大學英語》寫作系列教材的目標理念,也會采用多種策略處理教材內容,只是著重點有所不同。使用教材后,在英語寫作教材使用效果上,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具有一定的寫作體裁意識,效果較為顯著,還需要提高。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努力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英語寫作教材使用體系,全方位地強化學生體裁意識和寫作能力。正如Davis & Pearse所說:“若想有效使用教材,必須熟悉和了解這些教材。”[6]強化高校英語專業寫作教材的使用效果,有必要了解教材背后的體裁知識,夯實學生的體裁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裁意識,將成為中國英語寫作教材使用時強調的核心內容。當然,由于寫作教材不同、學生差異性、教師教學多樣性等不同因素,英語寫作教材的使用效果會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研究范圍,結合問卷和訪談等方式探討英語教材使用的相關問題,進一步促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不同體裁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試論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材健康發展的外部因素[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2]黃建濱,于書林.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研究: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2009(6).
[3]Traugott, E. C. , Pratt, M. L..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80.
[4]Hyland K..Genre - based pedagogies: 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
[5]祁穎.我國大學英語教材評價研究述評[J].教育探索,2014(4).
[6]Davis &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