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華
摘? ? 要: 聽、說、讀、寫、譯是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必備的五項基本技能,英文寫作是一個難點,因為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的過程,有效的輸出是對學生詞匯量、語法、句法、表達、謀篇等基礎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考核。專業英語四、八級寫作考試大綱都要求學生做到內容切題充實,用詞恰當,條理清楚,結構嚴謹,語法正確,語言通順,表達得體。本文主要介紹了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并考查了作者指導的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銜接模式的使用情況,反思在平時寫作課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 英語專業學生? ? 畢業論文? ? 銜接模式? ? 韓禮德和哈桑
一、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早在1978年,Widdowson就指出銜接體現的是命題間的顯性的語言信號關系,連貫是言外行為間的關系[1]。Beaugrande和Dresser認為語篇可否用來交流,是否稱得上連貫,需滿足7個標準,而銜接和連貫是其中之二[2]。在韓禮德看來,銜接與連貫是兩個彼此不同但相互結合的東西,銜接是詞匯和語法方面的手段,連貫是采用這些手段得到的效果[3]。侯易認為,銜接是語篇的特性,連貫是讀者對語篇評價的一方面[4]。換言之,銜接較客觀,連貫較主觀。學者們的觀點不盡相同,但都認為銜接和連貫有密切關系。判斷語篇是否連貫,分析其中用到的銜接手段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對全面、深刻地理解整個語篇很有幫助。
胡壯麟指出,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模式偏重于語言內部的,尤其是詞匯句法層面的體現過程,但胡先生的研究主要討論的是語篇研究,而且主要談其一個方面: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在胡先生看來,“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是語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語篇研究能否站得住腳的關鍵。如果一個語篇前后銜接,意思連貫,那么,其可接受性則八九不離十”。這里所說的語篇是廣義的,既包括“話語”,又包括“篇章”[5],因此,銜接指的是語篇中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系,或者說是語篇中一個成分與另一個可以與之相互解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當語篇中一個成分的含義依賴于另一個成分的解釋時,便產生銜接關系。
二、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
韓禮德和哈桑總結出了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五種銜接手段[3]。前四種是語法手段,最后一種是詞匯手段。語法手段是顯性的,詞匯銜接手段是隱性的,它是伴隨語篇的生成過程產生的,是一種意義上的連貫。
韓禮德和哈桑列舉了三個句子解釋照應、替代、省略的區別:
a.This is a fine hall you have here. Im proud to be lecturing in it.(照應)
b. This is a fine hall you have here. Ive never lectured in a finer one.(替代)
c. This is a fine hall you have here. Ive never lectured in a finer.(省略)[3]
a句中的it指前面出現的hall;b句中的one替代了前面的hall;c句中finer后面省略了hall或者one。韓禮德和哈桑將照應,也叫指稱,分為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人稱照應主要指人稱代詞或物主代詞he, she, they, mine, hers, theirs等的照應;指示照應指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等,定冠詞the,表地點的副詞here,there以及表示時間的副詞now和then等;比較照應包括由 (the) same, similar, different以及形容詞及副詞的比較級構成的照應。替代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及分句性替代幾種。省略分為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及分句性省略。
連接指由連接成分把兩個或多個句子,或者段落連接起來的現象。這個連接成分可以是連詞、副詞或者短語。連接成分按照其功能可以細分為增補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和時間關系。表示增補關系的詞有and, or, besides, moreover, 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等。表示轉折關系的詞有yet,though, but,however,despite等。表示因果關系的詞或短語有so, therefore,for this reason,because(of),as a result等。表示時間關系的詞有then, before, now, finally, meanwhile等。連接詞作為語篇的邏輯紐帶,主要在句子或者段落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使句子和段落與篇章保持邏輯上的關聯和語義上的連貫。
詞匯銜接又分為復現關系和同現關系。復現關系指詞匯手段的再現,指的是某一詞以原詞、同義詞、近義詞、上義詞、下義詞、概括詞或其他形式重復出現在語篇中,語篇的句子通過這種復現關系達到了相互銜接。同現關系指的是詞匯共同出現的傾向性,在語篇中圍繞一定的話題,一定的詞往往會同時出現,其他一些詞匯就不大可能出現或根本不會出現,同現主要指反義詞同現、互補詞同現,這種詞的同現關系與語篇范圍關系非常密切。
三、該選題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利用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研究EFL教學的學者特別多,但目前用來研究寫作的并不是很多。周軍鋒在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英語作文中詞匯銜接手段使用的實證研究”中主要運用了韓禮德和哈桑詞匯銜接手段中復現關系的同義詞、上下義詞及同現關系作為理論支撐,同時借用侯易詞匯銜接理論中的簡單重復和復雜重復兩種銜接模式,所以他對兩種理論闡述得都不夠完整[6]。雷茜在“淺析詞匯銜接模式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中主要利用韓禮德和哈桑銜接理論中的詞匯銜接模式,從增強語篇的連貫性、提高選詞的準確性和培養學生自我評估和自我改錯能力三方面分析了詞匯銜接模式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7]。徐玉臣在“英語作文銜接模式與銜接錯誤的對比分析”中詳細介紹了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對比了不同年級英語專業學生作文中的銜接錯誤,作者通過研究發現,銜接錯誤隨著年級的上升而下降,高年級學生的照應錯誤、省略錯誤和詞匯銜接錯誤明顯比低年級少[8]。
聽、說、讀、寫、譯是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必備的五項基本技能,英文寫作是其中一個難點,因為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的過程,有效的輸出是對學生的詞匯量、語法、句法、表達、謀篇等基礎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考核。專業英語四、八級寫作考試大綱都要求學生做到內容切題充實,用詞恰當,條理清楚,結構嚴謹,語法正確,語言通順,表達得體。本文主要介紹了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并考查了筆者所指導的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銜接模式的使用情況,反思在平時寫作課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四、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中的銜接模式探究
由于筆者所帶的都是廣東省某民辦高校的學生,學生入校時對于英語沒有特別要求,也沒有進行分班測試,因此學生的基礎、水平和能力可能會參差不齊。經過四年本科課程的學習,他們在畢業論文寫作中的表現存在差異,優秀的論文占極少數,有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通篇都是語法錯誤,沒有幾個完整的句子,而且他們連最基本的銜接模式都運用得不是很熟練。例如:1.When readers read the works, we should care more about the details. 2. Every role of the passage was important. 3. It existed with its reason. 4.There were many clues hidden under in the sentences and the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在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銜接模式中的照應、省略及詞匯銜接中的復現,具體如下:句1中的readers-read(復現),readers-we(照應),the details(of the works)(省略);句2、3中的passage-it(照應), it- its(復現),句4中的clues-they(照應)。這其中存在照應錯誤及產生歧義的問題:句1中的readers應該和they照應;句3中的it可能回指句2中的role或者passage;句4中的they可能回指前一個分句中的clues或者sentences。
有的學生用了較多的復現手段,例如:1.This paper focuses on comparing Alex and Angel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Drouet and Hurstwood in Sister Carrie. 2.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male characters to the heroine fate in two novels. 3. And it aim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novels created in the advanced capitalist society.在這段文字中, “T(t)his paper focuses on comparing”,“male characters”均出現了兩次,還有difference-different, 以及連接手段中的增補關系:In addition,also,And。然而,很顯然,這些銜接手段的運用會讓人覺得這些句子不夠簡練,而且句意之間的銜接也不夠緊密,明明可以一句話說清楚的,作者卻用了兩個甚至三個簡單句。
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比較熟練地使用連接手段,例:Angel and Drouet are both adored by women. But Angel chose Tess as his wife, and he loved Tess as an imagination of holy goddess. Before Tess confessed the truth to him, he loved her crazily and eagerly proposed to her. In the opposite, Drouet was infatuated with Carrie because of her youth and beauty.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到了四種連接關系。分別為:轉折(But, In the opposite)、增補(and)、時間(Before)及因果(because of)。
五、結語
絕大部分學生會有意識地在畢業論文中使用各種各樣的銜接手段。在韓禮德和哈桑歸納的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五種銜接手段中,照應、連接運用得比較多,省略用得比較少,替代幾乎沒有;詞匯銜接中的復現關系中原詞重復用得比較多,同義詞、近義詞較少,上義詞、下義詞、概括詞幾乎沒有;同現關系中的反義詞用得不是很多,互補詞用得較少。畢業論文是對英語專業學生四年來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考核,是他們畢業前交的最后一份答卷。通過對他們畢業論文中的銜接手段進行研究,通過對這份答卷中發現的一些共性問題的反思,在今后英語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向學生講授相關的銜接理論,特別是省略、替代等語法手段,我們更要注重對詞匯手段中的上義詞、下義詞、概括詞、反義詞及互補詞等概念的講解及應用,因為識別語法手段只是識別句際間的形式組織和連接方法,只能理解字面意思;詞匯手段可以幫助我們連接語篇中不同部分的意義,使整個主題連貫,中心突出。
參考文獻:
[1]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28-31.
[2]De Beaugrande, R-A. And Dressier, W..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Longman,1981:3-4.
[3]Halliday M. A. K., and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1976.
[4]Hoey, Michael. 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ⅰ-ⅴ.
[6]周軍鋒.大學生英語作文中詞匯銜接手段使用的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1-53.
[7]雷茜.淺析詞匯銜接模式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J].考試周刊,2007(20):78-79.
[8]徐玉臣.英語作文銜接模式與銜接錯誤的對比分析[J].國外外語教學,2003(3):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