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杰
(德州市水利局水利施工處,山東 德州253014)
三劉攔河閘位于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境內,于1971 年8 月建成使用,主體結構為11 孔開敞式鋼筋混凝土框架,每孔凈寬5.8 m,高5 m,設平板鋼閘門,屬中型水閘。經多年運行,目前閘體多處存在病險問題,且局部維修無法從根本解除,因此決定對原水閘拆除重建。經地質勘測,閘基、橋頭堡、翼墻等基礎均坐落于砂壤土、粉質黏土等沉積堆積層,結構松散,土質較差,設計采用水泥攪拌樁技術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
本項目共設計5%、8%、12%、15%四個等級的水泥摻合量來測定其對樁體強度的影響程度,測試結果曲線見圖1。由圖1 可知:水泥摻合量越大,樁體強度越大,5%、8%、10%摻合量曲線上升平緩,樁體強度相對于原地基提升不大,而15%摻合量其強度由原地基的1.8 MPa 提高到4 MPa,提升量達到122%。據此本項目設計水泥摻量為15%。
齡期測試分為15 d、30 d、60 d、90 d 四級,曲線見圖1。隨著齡期增長,樁體強度逐步增加。經測試,30 d 后可達標準強度的70%左右,90 d 達到90%以上,由此在三劉攔河閘項目設計施工進度時,應保證在攪拌樁完成至少60 d 后再進行地表建筑施工。

圖1 水泥摻合量及齡期對樁體強度的影響曲線
三劉攔河閘項目以15%、12%、8%、5%、3%(對應編號分別為1、2、3、4、5)5 個等級地基含水量為研究對象,測定樁體強度與地基含水量關系曲線如圖2 所示(齡期為7 d)。其中4、5 號曲線隨含水量增大,強度逐步減小;1、2、3 號曲線強度經歷先增加后減小過程,最適含水量均在55%~60%。針對1 號曲線,其提高量在50%。

圖2 地基水含量w 對樁體強度影響
不同水泥品種其組分、石膏摻量、水泥細度等均存在差別,進而影響水泥水化過程。本項目設計常用的P·O42.5 和P·O32.5 兩種型號水泥其攪拌樁強度曲線(摻量均為15%),檢測結果見圖3。由圖3 可知:水泥強度越大,形成樁體強度越大,齡期60 d 后強度相差48%以上,因此三劉攔河閘項目設計用P·O42.5 型水泥作為攪拌樁使用。

圖3 不同型號水泥對攪拌樁強度影響
水泥攪拌樁完工后同原地基共同組成復合地基,要求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地面建筑所給載荷,三劉攔河閘地基容許承載力為130~200 kPa。
在設計攪拌樁時,在滿足要求前提下為達到最經濟,設計使土體對樁體支承力接近于樁身強度,主要設計參數為樁體長度L 和水泥摻入量(三劉攔河閘已確定為15%)。而長度L 可根據單樁承載力Pa、原地基抗壓強度qu確定,計算公式參照公式(1)(2)。本項目采用攪拌樁直徑為0.5 m,經計算得出L 范圍在13~18 m。

式中:f 為樁體側土平均摩擦阻力,kPa;Sa為攪拌樁周長,m;A 為樁體截面面積,m2;k 為強度安全系數,1.5。
樁體密度對復合地基承載力及施工成本有著決定性作用,在滿足承載力要求情況下盡量降低密度。置換率m 和樁數n 主要由設計復合地基承載力Rsp和單樁承載力Pa決定,具體計算見公式(3)(4)。經計算得,三劉攔河閘項目樁體布置間距150 cm,呈梅花形。


式中:Rs為攪拌樁間土容許承載力,kPa;η為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0.7;F 為地基加固總面積,m2。
設備就位后調整平整度和垂直度,三劉攔河閘項目要求樁機對中偏差不得大于2 cm,樁徑偏差小于4%,鉆桿垂直度小于1%。設備基礎做必要夯實處理,現場做好排水設施,保證施工中設備不出現偏斜、移動問題。
本項目水泥為P·O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入量15%;外加劑選用FDN-5,用量為水泥用量的0.6%;水灰比控制在0.4~0.45,要求水泥漿不得產生離析現象,且從制備到使用間隔不得超過2 h,否則直接舍棄。
在正式施工前首先對注漿泵流量、速度、管道等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施工,本項目要求注漿泵出口壓力保持在0.4~0.6 MPa,輸漿速度控制在6 m/h。為防止噴漿口堵塞,在攪拌頭下沉時可少量噴漿。每根樁必須連續作業,若遇中斷,則在12 h 內補噴,補噴重疊段應不小于100 cm。
為保證水泥漿端部、頂部質量,在第一次提鉆噴漿時在樁底停留50 s 以上,對樁端進行打磨;在樁頂采用同樣方法打磨30 s 以上。
水泥攪拌樁技術在松軟地基加固中應用效果及經濟性好,特別適合面積大、深度小的工程使用。三劉攔河閘項目應用該技術后其閘基承載力完全滿足要求,且防滲性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