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江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超聲診斷在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方法:79例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臟腫塊患者,均患者行肝臟病灶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術前、術中和術后超聲診斷,以病灶解剖病理和術后3個月超聲復查結果為標準,分析原發性肝癌超聲診斷的準確性、特異性和靈敏性。結果:與標準比較,術前超聲診斷的準確度為80.68%、特異度為79.63%、靈敏度為81.05%。術中行超聲診斷引導病灶切除術進行,術后超聲診斷查漏發現新病灶28個。與標準比較,術后超聲診斷的準確度為94.20%、特異度為92.59%、靈敏度為94.77%。術后超聲診斷的準確性和靈敏性明顯高于術前診斷(P<0.01)。結論:圍術期超聲診斷可以指導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切除術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原發性肝癌;超聲診斷;切除手術;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引 言
食管癌、原發性肝癌以及胃癌是我國三大高發惡性腫瘤疾病,其中肝癌發病率非常高,且病死率也較高。原發性肝癌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病,且肝臟的強代償性導致患者發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肝臟功能也不會出現明顯的改變,因此臨床診斷難度較大。近年來,老年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手術是目前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但老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因此存在很大的手術風險。有學者提出,超聲診斷可提供原發性肝癌病灶大小、惡化程度等信息,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為進一步探討分析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圍術期進行超聲診斷的臨床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50例老年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圍術期進行超聲診斷的臨床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79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表現、CT及甲胎蛋白等檢測確診為原發性肝癌。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65~83歲,平均年齡為(72.7±11.4)歲。另取30例肝臟良性腫塊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為63~79歲,平均年齡為(70.6±9.5)歲。排除手術切除不適應癥患者,排除有轉移性肝癌患者,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礙或消化道出血史患者。
1.2方法
術前8h,囑咐患者禁食,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取患者側臥位、平臥位,觀察患者肝臟情況,通過二維超聲常規檢查腫瘤大小、數量及形態等情況,設置探頭頻率4.0MHz-5.5MHz;通過疊加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腫瘤內部病灶情況及其周圍血管形態,設置探頭頻率為4.0MHz,探查深度為11mm-12mm。對患者進行肝臟腫塊切除術,術后將超聲儀器探頭放置于滅菌袋中,探頭緊貼肝臟表面掃查,觀察患者肝臟實質及肝臟內血管情況,了解腫瘤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灶周圍血管分布及形態等信息,明確切除范圍。
2 結果
2.1 兩組老年患者的一般情況
原發性肝癌組患者79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65~83歲,平均年齡為(72.7±11.4)歲。對照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為63~79歲,平均年齡為(70.6±9.5)歲。兩組患者中,乙肝患者63例,丙肝患者11例;合并肝硬化患者57例;甲胎蛋白AFP升高患者75例;合并高血壓患者40例,糖尿病患者23例,冠心病患者5例。一般資料比較P>0.05。
2.2 兩組老年患者切除術前后超聲診斷結果的比較
原發性肝癌組患者超聲圖像多表現為病灶處為近似圓形的低回聲;且回聲隨腫瘤體積增大而變強,病灶直徑為(0.5~17.5)cm;病灶周圍可見暗暈,但邊界比較清晰;肝硬化患者圖像中實質回聲增粗,分布不均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病灶內部有短節狀或星點狀血流信號,且血流走形彎曲、不自然;病灶周圍有血流包繞。對照組患者多表現為病灶處為中、高回聲,但無明顯占位效應;病灶的形態較為規則,但邊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病灶內部無血流信號,病灶周圍血管分布自然。術前經超聲診斷原發性肝癌組患者共有124個病灶,對照組患者共有43個病灶;167個病灶中肝細胞癌113例,肝內膽管癌11例,良性腫瘤43例。術后行超聲診斷原發性肝癌組患者共145個病灶,對照組患者共有50個病灶;195個病灶中肝細胞癌133例,肝內膽管癌12例,良性腫瘤50例。對所有患者進行切除術手術,檢查切除病灶病理并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后3個月超聲復查,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統計發現,原發性肝癌組患者共發現153個病灶,對照組患者共54個病灶;207個病灶中肝細胞癌140例,肝內膽管癌13例,良性腫瘤54例。
2.3 超聲診斷原發性肝癌預測值結果
結果顯示,術后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高于術前診斷,而陰性預測值低于術前診斷,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肝臟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肝癌的確診往往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不宜行切除術治療,而外科根治性切除術是目前原發性肝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臨床統計發現,原發性肝癌患者在無治療情況下的平均生存期不超過6個月。所以,對原發性肝癌的早確診,早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臨床研究發現,原發性肝癌分期為Ⅰ至Ⅲ期時,其手術切除率為100%~76.3%,其根治切除率為88.9%~32.6%,這說明越早對原發性肝癌確診,根治性手術的可能越大,患者的生存率越高。
綜上所述,老年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圍術期進行超聲診斷可為手術順利開展提供科學指導,大大提高了病灶清除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彭浪,王愷,樊友文,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原發性肝癌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的應用價值[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2):218-222.
王惠,楊東紅,馬蘇美,等.超聲造影和增強CT對甲胎蛋白陰性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28(4):2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