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快了司法改革的進程,伴隨網絡的不斷普及和改革,也逐步朝著更高的深度與廣度發展。司法信息公開是憲法與法律確立的基礎原則,是社會公眾得到司法知情權與參與權等的核心方法。因此,為避免司法工作人員隨意使用權力,重點就在于公開司法信息。所以,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進行了簡單闡述,然后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的積極作用,最后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的對策,希望以此為廣大研究司法信息公開問題的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 司法信息 公開
作者簡介:劉月,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300
“互聯網+”背景下,利用新媒體人民群眾掌握信息的時間得到了提升,并且信息傳播速度也有所提高。特別是信息傳播形式上,能夠不受時間及地點的約束,在任何情況下均可以共享信息和宣傳信息。以往采用的是紙質新聞媒體,紙質新聞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會受到版面因素的影響,對人民群眾信息反饋整理與匯合有一定的困難。在“互聯網+”時代中的新媒體不會被以上因素所影響,網民有自由的溝通與互動的空間,不單單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并且也可以自行上傳信息,分享身邊的時事新聞,自由評論新聞。當新聞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重視,發揮出了輿論監督權,才能夠經過新聞傳播解決現實問題,特別是在提高司法部門辦事公開上,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此次研究就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司法信息公開有關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一、“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概述
司法信息公開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司法原則,是當前時代法治標志與司法民主的表現,同時還是公民權利保障的主要內容之一。針對司法信息公開的涵義,經歷了長時間演變的過程,在這一概念提出開始,司法信息公開就是法院信息公開的專用詞匯,目的在于表明涵蓋法院庭審信息等在內的司法信息公開。經過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以后,司法信息公開被給予了新的涵義,也就是說,司法信息不單單包含了法院司法信息公開,同時也包含了一切和訴訟有關的司法信息公開,也就是審判信息、檢務信息、獄務信息與警務信息公開等方面的內容。基于篇幅受限,以下僅對法院系統司法信息公開作為探究的重點。
司法信息公開主要包含了司法行政信息與司法程序信息、法官信息公開。其中,司法行政信息公開涵蓋了基礎信息與人事信息、法院采購、預算與決算信息、司法統計信息等的公開。司法程序就是司法程序里面,法院采集與制作的所有信息公開。法官信息就是法官現在任免期間的信息、法官個人信息和紀律處分信息等的公開。可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人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背景下,法院司法信息公開也具備了新的涵義。簡單來說,“互聯網+”背景下的司法信息公開就是指通過微信與微博等新媒體技術為媒介,面向全社會公開司法信息。
二、“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的積極作用
(一)有益于公眾行使表達權,實現公眾監督權
網絡在給司法機關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的時候,也給司法機關和公眾建立了交流與互動的橋梁。司法機關把和司法活動相關的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公眾經過司法信息的了解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把自身對于司法信息的疑問和對于司法機關的建議經過網絡平臺反饋于司法機關。公眾能夠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行使自身的表達權,并且司法機關和社會公眾間也可以構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其次,監督權可以確保知情權實現。司法信息不公開,那么社會公眾就不能行使司法監督權,司法活動就會出現腐敗行為。“互聯網+”背景下,多種社交媒介的涌現利于公眾經過各種渠道監督司法活動,同時給公眾曝光司法工作人員違法行為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平臺,有效處理了社會公眾投訴無門的問題。“互聯網+”時代背景和司法信息公開相融,可以促使公眾司法監督權行使的深度與廣度得到拓展。
(二)有益于保護公眾知情權
當前,全球各國普遍承認的政治性權利就是知情權,知情權是實現公民表達權與監督權的前提條件。在司法活動過程中的知情權就是說當事人了解司法過程中和自己權益有關的信息權利,或社會公眾從司法機關取得司法信息的權利。伴隨司法改革的持續深化,民主和法治觀念逐步深入到人們的心里,社會公眾逐漸意識到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掌握司法信息的想法日漸強烈。在“互聯網+”背景下,新媒介的產生,促使司法信息得到了快速且便捷地傳播。過去因為時間與距離的限制的傳播方式,在“互聯網+”時代下得到了改善。公眾僅僅需要登錄網頁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知道的司法信息,進而達到司法知情權的目的。
(三)有益于建立能動司法
與外國的司法能動主義不同,能動司法是整體性的司法模式,希望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法律效果、社會與政治效果的協調,是我國司法實務采用的適用性法律方式。這樣的司法模式利用互聯網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適用。利用互聯網平臺,國家政策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布,最新的法律規章發布能夠在短時間內被社會公眾了解,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能夠迅速被公眾知悉,如此一來,互聯網把社會公眾與司法機關牢牢連接在了一起,司法決策也以最大限度向人民公開了。司法決策的所有內容向人民公開的原因在于,中國是一個民主性的國家,作為國家權力核心構成部分的司法權應當向所有人負責,其運行時需要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基于此,執掌司法權的一方,不管是最高人民法院,還是基層法院,均應當將一切的司法決策放在人民群眾的視線以內。國家行使權力必須要受到人民權利的約束,此乃避免國家權力對人民權利侵犯的方式,是民主政治的要求。社會公眾經過互聯網問政直接影響著司法決策的結果,使國家權力運行可以為社會公眾所理解,也可以做到法理兼顧。司法信息公開是法院與檢察院的重要義務,并非是法院與檢察院裁量行使的權力。能動司法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經過一些規則利用司法經驗,始終堅持法律價值,創新法律的適用活動。
三、“互聯網+”背景下司法信息公開的對策
(一)優化更新司法信息公開理念與認識
“互聯網+”時代下,必須要司法部門優化更細對司法信息公開的認識理念,充分借助網絡輿論加速發現問題,如此一來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才更加具備信服力度,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條件下,各個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會變得非常嚴謹。以往工作模式下,司法人員對于網絡信息公開有一定的誤解,其認為網絡僅僅會帶來司法壓力,無法幫助處理實質性問題。可是,根據現實角度來思考,了解到該觀點是不正確的,司法信息公開能夠給人民群眾提供非常多的了解法律的機會,對于法律的普及是很有利的。轉變以往的理念,經過增強每一個系統間的管理,同時加強網絡交流與溝通,是經過“互聯網+”來提高司法信息公開程度的方式。轉變理念的時候,也規定司法部門深入了解新的辦公技術,進行無紙化辦公,并且防止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司法信息安全,實時對互聯網中的不正當言論進行處理,經過該方式準確使用互聯網新聞帶來的輿論監管案例,這也是工作突破實現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開拓網絡公開的深度與廣度
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實施為標志,司法信息的網絡公開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潮流。司法公開是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公民基本權利、增強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司法信息公開,不應當只是經過表面的工作公開完成任務,應當注意信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如此才可以充分處理好常見問題,在信息利用效率上才可以有非常顯著地提升。信息公開通常要有一個過渡的時間,司法部門應當科學把控好時間,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切實保證司法工作正常開展,在公開階段,受害人的隱私保護也同樣要注意到,避免因為信息公開對工作帶來不好的影響。針對信息公開的廣度,應當挑選出信譽好的媒體來進行宣傳,如此一來,人民群眾也可以更信任信息的精準程度。各案件性質有一定的差別,在公開審理與否的決斷上應當尊重案件雙方的意見,不僅要保證法律的公信力,并且還需要思考準確利用輿論壓力與否,以此推動司法過程更加健全與完善,此也是信息公開深度的影響。在宣傳控制深度的過程中,需要掌控好輿論壓力,同時經過專業的法律知識積極引導輿論向準確的方向發展。
(三)增強對網絡公開工作的管理
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信息公開,必須要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看看是否有網絡負面影響。輿論帶來的影響為雙面的,在司法信息公開的過程中,應當從各個角度發現且處理問題,看看是否還需要再做深入的觀察現場影響壓力問題。按照已有的互聯網平臺構建完整的管理計劃,如此才可以進一步處理常見的技術性問題,針對管理計劃的落實也更加能夠符合實際狀況。司法部門需要構建專門的工作隊伍,對網絡信息意見或者建議進行審核與整理,經過該種方式防治問題持續發展蔓延下去,并且也可以把握網絡中的輿論走向,采取準確的引導方式,防止問題影響到最后的司法公平與公正性。在制定管理計劃的時候,應當了解網絡特點,持續探索問題處理的方法與手段,同時對管理計劃進行健全,如此才可以持續促使司法信息公開。且也與“互聯網+”背景下人民群眾對司法信息公開程度的需求相符,只有在健全的管理計劃之中,各個管理工作健全以后司法工作的進行才可以更順利。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推翻了,實現了信息傳播技術改革,宣告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其特點在于: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各種形式的新媒體不斷涌現出來。網絡突破了以往媒體受地點、版面等方面的限制,轉變了信息壟斷的尷尬局面,具備了平等、自由與即時性等特性。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進入到了網絡時代,網絡時代給司法信息公開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因此,怎么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客觀需求,推進與深化司法信息公開,是當今時代人民法院面臨的一個難題。
參考文獻:
[1]唐忠民、楊彬.司法機關領導辦案的形式化困局與制度性破解——基于媒體報道與裁判文書的實證研究.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
[2]黃浩洋.“互聯網+法律”:傳統行業的破局之路.法制博覽.2018(27).
[3]李帥.司法改革視角下法院副卷公開研究.云南社會科學.2018(5).
[4]孫祥飛.“互聯網+”時代司法信息公開的技術驅動與數據驅動.復旦公共行政評論.2017(1).
[5]吳學安.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彰顯“看得見的正義”.人民法治.2017(9).
[6]溫澤彬、李劭申.“互聯網+”背景下的司法信息公開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示范法院”為對象.現代法學.201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