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巍
【摘 要】目的:評價延續護理服務對造口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行造口手術治療且順利出院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癌癥常規手術護理的對照組以及加行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的觀察組,對比2組造口患者出院后3個月自我護理能力ESCA評分情況以及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提高了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促進治療預后。
【關鍵詞】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造口手術;延續護理服務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service on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stoma.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were successfully discharg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une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cancer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xtended care after discharge. The ESCA scores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the score of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Conclusion: Continuation of nursing service after discharge improves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ostomy and promotes treatment prognosis.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造口手術常用于直腸癌以及結腸癌等一類癌癥手術中,以外科手術改變患者排泄物輸出情況,患者無法隨意排便,隨之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情況,增加了造口感染等并發癥以及患者負性情緒。延續護理服務即對出院患者給予的專業且系統的護理培訓,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質量[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造口手術出院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總結延續護理服務方案、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病例選自2016年3月-2017年6月,術前經腸鏡、B超、CT檢查,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同意參與,排除合并溝通障礙、意識障礙、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等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介于20-75歲,年齡均值(45.80±4.50)歲。進行實驗隨機分組,2組造口手術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手術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宣教、常規術前準備、營養支持、心理護理等。觀察組——手術常規護理+出院延續護理服務。(1)電話隨訪。患者出院首月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第2個月每2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電話隨訪每次15min為宜,隨訪期間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護理需求,綜合患者反饋指導護理,進行患者心理情緒疏導。(2)家庭回訪。每月進行1次家庭回訪,回訪時間控制在45min為宜,詢問患者身心狀況,評估患者身體恢復情況。(3)建立病情追蹤卡。發放病情追蹤卡,以便提醒患者用藥、復診,提高遵醫率以及配合度。(4)建立互助小組。建立患者互助組(3-4人),選擇心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強的患者作為組長,建立互助組的目的是便于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每2周進行1次交流會,鼓勵患者介紹自我護理經驗,通過病友間的交流加深患者自我護理意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記錄造口患者出院后3個月自我護理技能、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參考自我護理能力ESCA量表)以及生活質量(參考SF-36生活量表)評分[2]。
1.4 統計學方法
SPSS19.0進行造口手術患者觀察指標統計學計算。SF-36生活量表評分以及自我護理能力ESCA量表評分結果均以 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ESCA量表評分對比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造口手術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見表1。經統計學計算,觀察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造口手術患者出院后3個月生活質量為(86.20±3.30)分,對組造口手術患者出院后3個月生活質量為(76.80±3.35)分。經統計學計算,t=10.9488,P=0.0000。
3 討論
自我護理能力即個體為促進身心健康自我學習的護理行為能力,對造口手術患者而言,可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自信心、生活質量。延續護理服務通過電話隨訪、上門隨訪、建立病情追蹤卡以及建立互助小組等方式達到提高造口手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效果。
實驗結果和楊明瑩,張麗霞,王俊等人研究結果有一致性,患者知識水平、自我護理能力均有所提高,與實施延續護理服務前對比P<0.05[3]。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穩定了造口手術患者的情緒,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鄭敏華,郭云萍,應蓮琴等.延續護理對直腸癌造口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14):102-105.
陳齊鳳,鄺秀美,陳小茶等.由造口治療師為主體的延續護理對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4,(6):25-28.
楊明瑩,張麗霞,王俊等.延續護理服務對造口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4,(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