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 要:我國國內上市公司中,國有資本占多數。不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財務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會計信息失真、金融超額支付不合理、國有資產流失。這三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對財務收支管理的控制是否得當。因此,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環節仍有待加強。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
由于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仍不成熟,因而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晚于其他國家。近年來,不斷爆出國有企業丑聞,例如:中航油在石油衍生品的交易問題上虧損5.5億美元,最終導致公司破產。董事長擁有過多的控制力,甚至凌駕于公司的監事會。而且在事故發生前中航油的財報中并沒有披露這一情況,因此在中方和新加坡方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上都存在著缺陷。從近年來的國有企業會計事件和上市公司造假丑聞看來,若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國家經濟做出突出貢獻,內部控制舉措迫在眉睫。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20世紀70年代,外國學者就進行了內部控制的理論的研究。1974年,阿什頓進行了內部控制評估的實驗研究。阿什頓分析了審計師對不同內部控制案例的分析,結果顯示在場的審計人員都提出了高度相似的判斷結果。作者將責任劃分為最重要的內部控制設計因素。1980年,當作者使用會計學生做類似實驗時,他們發現責任分工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減少了。這一結果表明職業判斷、經驗和敏感度都影響到內部控制評價。
有關內部控制的內涵、發展,主要以美國的研究成果為例。美國COSO委員會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全面和權威的,并被廣泛使用、認可和參考。
在我國,內部控制這一概念還處在萌芽階段。學術界的主要研究還是以COSO框架和其他西方先進理論為藍本,同時結合中國特色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我國企業財務規范?!镀髽I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文件頒布后,國內研究人員針對企業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得出更應該關注企業內控信息化環境。目前,國內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各有千秋。但正因為研究人員的多角度理解才能使我們更加客觀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框架,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一些指導路徑。史晶晶在《中國內部控制研究評述--基于企業文化視角》中指出,《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頒布意味著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已經登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在規范員工行為方面也受到限制,不利于調動提高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時,企業文化的作用就顯得突出了,企業文化可以彌補內部控制體系的運作漏洞。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環境
大多數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習慣采用家長式的管理方式,內部控制觀念還比較弱,在他們的觀念里,企業利益是依靠實力來實現的,市場需求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最重要,一旦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會對組織的信任帶來沖擊,反倒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此外,一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多有誤區,他們以為內部控制僅僅是控制下屬而不約束上層管理者,對自我控制的抵觸情緒阻礙了企業職員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和執行。
2.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國企的控制活動則有待完善。比如說供應商的選擇,很多企業沒有對供應商進行詳細的考量以及綜合評估,因此公司利益乃至國有資產面臨損失。其次固定資產管理的風險控制也不完備。固定資產驗收入庫環節上一般只是由技術部門驗收之后再找財務部門簽字最后到經理處蓋章。這一過程生產操作部門和財務人員均無需到場查驗。同時企業往往缺乏正式的授權制度,經營過程中一般不是沒有授權審批,就是審批權高度集中在企業“一把手”的手里。授權審批要有一系列的手續要辦,繁瑣的過程降低了辦事效率,需要特別授權但不能集體決策經項目,常出現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損失。
3.信息溝通
處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信息傳遞的快速性、及時性不可或缺。而信息是否做到實時、暢達是一個企業能否發展的前提。未來的競爭焦點將會是社會內部成員同外部環境的有效溝通,而信息傳遞就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大多數國企信息溝通僅僅是上下級之間的方式,而缺乏同級員工之間的雙向溝通。各個部門互相不通氣,員工工作效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都會大打折扣。
三、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優化建議
1.強化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要健全治理層面組織結構。依據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內部各項規定,監督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發揮董事會的責任,對企業重大方針戰略的制定、決策提供可靠保障。為外部監管提供更為公開透明的有利條件。監事會責任也應該明確,要強化對國資委的責任。針對董事會的重大決議決策進行合理分析、問詢、審核。對經營活動進行定期檢查、評估,并做出及時匯報。
其次,加強對會計人員和會計工作的準確定位。財務人員應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必須改變分公司財務負責人由分公司營銷總監予以考評的制度,否則財務負責人會為了個人利益而配合營銷總監提供虛假信息,為其徇私舞弊開綠燈;或者因為堅持原則而得不到公正的評價、公平的待遇。
再次,對企業的人力資源要進行合理規劃。針對時刻變化的崗位和經營業務提前做好工作。同時不僅面向本地區、本行業,更要著眼于全國乃至國際人才。對高層次人才招聘,可以采取協議工資制,現有工資制度的基礎上考慮對技術性人才的補貼。也可以向本地外企學習其先進的員工考核評價制度,對生產人員、輔助人員、管理人員等可以采用不同的評價考核機制。按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強度評價。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大環境下,公司高層要做到順應時代要求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新的發展創造。例如加大對研發階段的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無論是在生產還是管理方面都應該加強創新活力,使得企業核心技術得以在本地區同行業有一定的競爭力。
最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履行社會責任使命。對于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應當予以懲罰。加強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的推動與促進,管理者的品行與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價值理念,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只會扭曲員工的價值取向,領導的以身作則是對企業文化最好的宣傳和推廣。強調協作和團隊精神,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2.強化內部控制過程
首先要進行良好的固定資產控制。建立詳細的驗收制度,嚴格按照標準驗收。建議先由部門提出申請,采購部長初審,再由財務、部門經理審核簽字,最后由總經理簽字批準。同時購置合同、簽字蓋章缺一不可。
其次要健全固定資產盤點制度,要選擇固定的時間進行盤點并且不得隨意變更,在年末或年中時全面清查固定資產數量及使用狀況,后對盤點報告加以分析,分析盤盈盤虧原因。對長期閑置的固定資產進行處置,防止長期積壓,對報廢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科學、綠色處置。
3.強化內部控制支持系統
促進信息與溝通協調有序。及時、全面收集與企業內部控制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監管機構文件、同行業發展現狀。管理者通過內部溝通了解員工執行戰略目標的情況,及時發現偏差并予以糾正;員工通過內部溝通,自下而上表達各種意愿。此外應科學合理地設置企業內部機構和崗位,保持信息與溝通渠道暢通,有利于信息在部門和人員之間的長傳和下達保持通暢,增強信息的獲取性。常見的內部溝通包括各職能部門編制利潤表、預算與實際差異報告、銷售分析等內部控制報告,通過組織報告會傳遞給管理層;召開工作會議,將公司經營預算和資本預算指標逐級分解向下傳達至全體員工,確保公司利潤目標和發展戰略、年度計劃充分貫徹實施。
四、結束語
隨著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問題的火熱,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也成為我國國企關注的重點話題。加之目前的內部控制理論尚未滿足實務工作的需求。因此內部控制的實行對我國國企良性發展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素會.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5):217-219.
[2]王興元,劉泓辰.網紅粉絲熱忱形成機制及對消費意愿的影響[J].企業經濟,2017(2):129-135.
[3]鄧敏.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