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新
摘 要:最近,在大數據及各種云技術的發展與推動下,在國家審計署的號召下,把建設大數據為核心,發展大數據聯網審計行業分析應用作為審計工作的轉型與提升,使用新的更科學高效的新手段實現更高的審計監督。大數據主要是對數據的大規模的采集,通過整理、分析其隱藏的價值過程。審計可以在大數據下運用功能更強大的先進軟件工具,通過統計分析,獲得更大的抽樣范圍,從而拓展審計新發展,加強審計監管力度,加強審計能力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審計質量;審計效率
在網絡飛速發展,充斥著信息化的當今社會中,“大數據”已逐漸成為大家普遍認可的發展新方向,大家認為它充滿了科技的力量與數字的嚴密性。通過一定的時間,于多方面、多維度的對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匯集為巨大的信息樣本,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便利。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新的科技與信息化包圍著我們的社會,服務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推動著未來的發展。
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工作的審計,主要的任務就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合規性進行監察,在進行本質工作的監察活動的時候,數據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說審計行為就是于數據下才可以進行。在大數據的應用下,在擁有更多、更精準、更真實的數據支撐下,能讓審計活動進行的更為順利與高效,并且完全符合國家所提倡與致力于的科技強審。大數據多樣化,精準與快速的特征服務著審計監督活動,這必將推動著拓展出審計新宏圖,這無疑是國家審計的新挑戰與機遇。
一、大數據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信息化的時代下,現在大數據已經是時代的必然發展,如果在審計工作上要是能把大數據與審計相結合,那么不僅僅是審計質量的提升,還有審計成本也會有明顯的降低與控制。大數據審計在電子數據、賬務及信息中,能夠在大量甚至無窮的數據庫中進行快速、高效的檢索與處理,對于任何類型的部門與情形都是極佳的審計方式。大數據審計無論是對數據進行結構化的處理,還是在對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處理上,這都是對審計工作的技術、人員素質及實踐的進一步更高的要求。
二、大數據審計的基本特征
大數據審計就是審計工作人員利用大數據資源,利用現代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數據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在對這些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監督與檢查。
1.所有數據都是被分析對象
將各類數據進行挖掘、采集與整理,構建出數據庫,設立審計信息系統新框架。在這樣的新框架下,在大數據平臺下,所賦予大數據審計的樣本豐富且具有準確真實的特點,這樣就使審計風險能夠得以把控。審計資料豐富,審計人員也能對被審計單位有個良好的認知,使得最終的分析評審出的審計報告也更客觀,所以從中涉及到的所有的數據都是被分析對象。
2.不需要函證
在大數據審計這種新型審計工具中,審計人員登陸大數據資源庫,可以方便的獲取出所需的被審單位的相關與往來賬務,且獲得的數據都是原始的,這不僅僅是準確性得到了保證,而且也可以減少被審計單位舞弊的可能,極大的節省了人力資源,還相比傳統的審計,對大量紙質及不同格式的電子賬務與資料進行繁瑣的查閱要高效許多。審計數據變得方便取調,審計工作變得快速高效,實現了向信息化要資源,向大數據要效率的目標。
3.受約束條件少
大數據審計中,審計人員只需使用權限,通過互聯網獲取大數據資源,就可以獲得到所需要的數據,然后對其分析得出結果。也就是說,新發展下的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必要工具少,不受傳統審計的時間、地點的限制,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讓審計效率得到提升。
三、大數據對審計工作的挑戰
1.對審計制度的挑戰
目前現階段我國的審計依然還是以傳統審計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要不就為多個不標準的系統構成,企業在考慮經濟效益的狀況之下,在沒有政策支持與條令約束下,不會輕易的投資數據資源,因此大數據審計所需要的數據無法進行上傳,這就使審計工作效率難以得到保證,審計工作水平與信息化發展不統一。所以現階段我們急需將審計制度與審計程序相匹配,促使審計制度的發展與進步。
2.對審計人員的挑戰
雖然說目前大家對大數據這個概念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但是由于是新技術,所以真正利用到工作實際中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在長久的審計發展歷程里,還從未有過這種方面的創新。即便是近年來不斷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審計人員對于使用計算機等信息化工具,進行審計工作的能力還停留在起步階段,未能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水平。這就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長期的培訓,提高信息化下審計能力,加強審計專業知識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的培育。
3.對審計技術的挑戰
軟件、硬件設備不能符合大數據審計的需要。在軟件系統下,在面對大量的半結構化數據與結構化數據中,審計單位需要將采集到的被審計單位的數據,轉換為大量非結構化數據,但是在實際中審計單位的系統比較老舊缺乏保護系統,可能會造成數據泄露。在硬件設備方面,大數據審計對之也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單位的設備較為落后,處理數據慢,運算時間長,很難滿足現在的工作需要,且設備更新又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這對于很多單位是十分困難的。
四、大數據審計帶來的機遇
1.提升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
在大數據資源中,有存儲著海量數據,可以讓審計人員輕松地隨時隨地的進行辦公,在沒有時間空間的約束下,取證及外勤可以適當的減少,且對精準的有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也更客觀更科學,這也會使分析程序時間減少,審計結果更精準更真實。在軟件技術的支持下,審計工作人員能夠快速準確的發現所需信息,把握其重點、疑點,進而更有效的開展審計活動。各種費用降低,工作效率提升,使得審計效率提升,審計成本下降。
2.提升審計質量,降低審計誤差
在大數據信息化審計管理下,運用軟件的實時記錄,可以隨時了解到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進度,通過設置質量監督點,上級可以在不打擾審計工作人員工作下,隨時監督審計人員的工作狀態與工作結果,這大大提升了審計的質量,形成了一個高效完善的審計體系。同時數據庫中的數據資源,都是與被審計單位直接連接的,也就是一手的原始的,這樣的數據更真實,更有利于審計作用的發揮,從而使得審計質量的提升,審計誤差的降低。
3.擴大審計內容,降低審計風險
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樣本很受限,樣本小審計風險就大,而大數據審計與傳統審計相比,擁有海量的資源,也就是有足夠多的被分析對象,可綜合考慮的分析因素更多,審計風險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大數據審計下的數據資源極其豐富且復雜,使得審計內容也大增,所以在審計工作之中我們要更加精準有效地抓住關鍵,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各類云數據的信息進行更好的把握,從而強化審計責任,優化審計資源配置,促使審計升級,實現科技強審,運用充足的、恰當的審計內容,減少誤差,用客觀的事實數據說話,降低審計風險。
五、總結
大數據在審計領域中運用中,不僅給審計工作人員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對審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大數據審計平臺,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從大量信息中檢索出不合法不合規的結果及所需要的數據。這樣以來可以通過追蹤審計,很好的把控住市場的經濟發展狀態,使得事后審計可以成為事中審計,甚至是事前審計,促進審計全面覆蓋的實現,使得審計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價值與高度。但是在目前現發展階段,由于技術發展的限制與數據挖掘、采集不夠,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將人員能力與工作所需相匹配,并且挖掘出更多的數據,將無用、失效與類似的信息進行刪除。
參考文獻:
[1]劉汝焯.審計數據的多維分析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秦榮生.《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學習筆談摘要[J].審計研究,2016(1):3.
[3]審計署.大數據環境下財政審計模式創新探析[D/Oh]ttp://ww w.audit.gov.cn/n6/n41/c76329/content.html.
[4]靳思昌.大數據背景下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路徑[J].財會月刊,2016(1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