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梓瑩
摘 要:我國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問題,即使在宏觀政策利好的條件下,中小企業以其規模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信用度低等原因依舊難以融資,發展受阻。本文在借鑒國外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的融資方式和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并結合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從企業的角度探究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方式;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占據企業總數比重很大,中小企業在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帶動就業、跟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國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甚至有些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隨著銀行對于不良貸款的管控力度不斷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加大,雖然我國股轉系統日前對發行、并購重組、做市商等多項存量制度進行優化改革,但是仍有很多中小企業未上市,處在資金緊缺的狀態下。中小企業由于其規模小、缺乏現代化管理制度、信用度低等原因面臨著嚴重的融資難的問題,因此針對中小企業自身的問題,從企業內部解決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外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1.美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美國中小企業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聞岳春(2006)研究發現美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不斷出臺小企業投資法或經濟政策法等法案,給中小企業在法律層面較好的保障;其次,美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占主導地位,VC、PE都在不斷發展,新型融資方式不斷出現,如眾籌等給予中小企業豐富的融資渠道。
2.日本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施錦芳(2015)得出日本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是間接融資,政府建立中央和地方信用擔保機制,在政府的監管協助下,企業既增加了運行信心,又分攤了擔保風險。其次,日本的主辦銀行制度形成了銀行為主的融資體系,大型企業和銀行構成融資體系的主體,形成了銀企互相參股的局面,助長了一批企業的迅速發展。
3.德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德國在其發達的銀行體系基礎上,經過巧妙的制度安排,董治(2017)經研究發現,德國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核心,資助銀行、擔保銀行以及社會信用信息體系為補充的中小企業融資供給體系。在這個融資體系內,信息較為對稱,中小企業有較為便捷的融資渠道,且有較強的應對宏觀經濟形式變動的能力。
二、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的融資方式
融資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主要分為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兩種形式,其中內部融資主要為企業的折舊與留存收益,外部融資又可分為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而間接融資主要為中小企業選擇最多的銀行貸款。
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物質可抵押貸款缺乏,常常依賴于內部融資的方式,內部融資是指公司將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再投入到生產的過程,而我國中小企業起步自有資金較少,難以獲得融資。銀行常常對中小企業存在“信用歧視”,使得中小企業難以融資。直接融資大多為股權融資,這對未上市的企業而言又是一道門檻,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1.資產規模小,競爭力薄弱
中小企業一般都處于公司起步發展階段,其突出特征有:資產規模比較小、發展前景不明顯、企業狀況不透明,與發展成熟的企業相比,競爭力十分薄弱。加之目前信用貸款主要是物質抵押貸款(比如廠房、大型設備之類),而中小企業發展尚不成熟,沒有可抵押的標的物,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
2.管理制度差,信用度較低
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缺乏科學的指導,家族企業大多依靠人際關系支撐,因而在在企業過渡期并不能很好地傳承;同時,中小企業缺乏現代的管理制度,經營狀況不透明,在財稅規劃、債務風險等問題上不夠重視,信息披露不透明極易導致在向金融機構借貸時出現信息斷層的現象,出現融資難的問題;另外,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下,很難有長遠的打算,經常追逐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資金的管理,最終引發債務危機甚至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3.無信用標準,有信用歧視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建立信用評級制度時,未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現實情況,對其借貸的門檻要求較高,形成了“信用標準歧視”的現象,使得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其次,中小企業申請的貸款數量很小,銀行的審批程序等卻不能減少,客觀上提高了銀行的操作成本,銀行為平衡操作成本只好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又極大打擊中小企業的借貸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4.安全系數低,科技風險高
首先中小企業可以從民間資本機構,通過抵押、擔保來借貸資金,但是民間資本機構的借貸利息非常高,同時由于民間機構得不到有效的監管,極易出現利率極高的情況,甚至引發安全風險。其次,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發展,雖然提高了融資的便捷性,但是網絡存在極大的漏洞,比如交易數據極易遭不法分子篡改以獲得利益,企業信息遭到泄露,引發金融詐騙等;另外,一些中小企業為獲得融資,在網絡融資平臺上出現財務信息虛假謊報的情況,而投資者無法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偽,因此許多放款機構無法向許多中小企業投資。最后,中小企業本身存在違約風險,極易產生信任危機,加之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協同性較差,缺乏有效監管,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每況愈下。
四、基于中小企業視角的解決對策
1.科學內部管理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現代企業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浪潮,不得拘泥于傳統的管理模式。可以改變家族企業的模式,聘用企業管理方面的優秀人才,學習先進的理念以輔助現代企業管理。科學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業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企業也要立足整體研究運轉情況,不可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丟失長遠發展的眼光,要通過建立科學化、系統化、經濟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使中小企業在現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2.加強信用建設
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渠道主要來源于銀行存款,銀行主要以信用評級作為借貸的標準,但起步晚發展尚不健全的中小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都比較差,為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貸標準,往往虛報數據、財務作假、偷稅漏稅,如此行為導致中小企業的信用度低,愈加陷入融資難的困境,這要求銀行為中小企業設置符合其發展狀況的評判標準,使中小企業在努力達成標準的同時不越出法律法規的邊界。中小企業自身更應該加強信用建設,保證信息的透明度與可信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機制,一方面在融資時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另一方面樹立企業形象,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
3.健全財務制度
中小企業在制定財務政策時,戰略方向要明確,否則組織機構會缺乏前瞻性,財務管理層級不能太多,否則可能會致使管理角色錯位、財權濫用的情況。在財務制度方面,打造企業內部資金循環機制,要建立健全內控體系和明確制度措施,防止做假賬、偷稅漏稅的情況發生。
4.拓寬融資渠道
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企業可以采取多元機制,除了向銀行借貸以外,還可以適當選擇民間資本、社會基金,甚至在信息披露完善的條件下申請風險投資以優化融資結構。當然,理性投資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融資前,都要待投資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從成本、周期以及回報率等角度多維分析,確保投資的可行性。
5.提高生產技術
技術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企業在發展中必然經歷的過程,技術進步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也可以使得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好的發展前景是投資者選擇投資項目的可靠保證。為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可以引進國內外專業人才,學習國內外先進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五、結語
融資難是眾多中小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對中小企業而言,不斷提高自己技術進步,增加信息透明度而提高企業信用,以科學的企業管理機制與財務管理機制為基礎,引進創新型人才,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融資水平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施錦芳,鄭晨,趙梓瑞.日本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日本研究,2015(04):59-65.
[2]聞岳春,莊道鶴,趙慧.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06):36-38.
[3]董治.德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4]周海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征信,2018,36(09):67-71.
[5]項華錄,朱翔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