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引進外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利用2008—2015年我國西南地區四省市引進外資數據,對貴州引進外資的質量進行評價并與其他三省市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發現,與其他三省市相比,貴州引進外資的綜合質量得分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從分項指標得分上看,貴州引進外資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技術溢出效應方面的貢獻明顯提升。但貴州引進外資的自身科技水平仍需加強。基于實證結論,從擴大外資規模、優化外資結構、提高外資技術含量和技術溢出效應等角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州; 引進外資; 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8-0046-06
Abstract: By constructing and calculating the foreign investments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d Guizhous foreign investments quality and compared it with other West China provinces. Guizhous foreign investments quality has experienced a steady increase and exerted positive efforts in promoting Guizh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technical spillover effects. However, Guizhous foreign investments technical level should be promoted. Based on findings, this paper delivered suggestions relating to the scale, structure, technical levels and spillover efforts of Guizhous foreign investments.
Keywords: Guizhou; Foreign Investments; Evaluation of Quality
[作者簡介]劉杜若(1984-),女,貴州貴陽人,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貴州省社會科學院2018年創新工程支撐項目(項目編號:2018CXZD05);貴州省社會科學院2017年院級青年課題(項目編號:YJQZ2017003)。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貴州外向型經濟取得明顯進展,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顯著提高。在引進外資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貴州引進外資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逐漸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發展為主,農業、服務業等其他產業協同發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齊頭并進的利用外資新格局。但另一方面,貴州引進外資也存在著境內外利用外資形勢嚴峻、利用外資總量和結構有待進一步擴大和優化、投資環境亟待改善等問題。目前在國家層面關于引進外資質量的研究較為豐富,但有關貴州的相關研究在樣本時間段、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可推進空間。本文擬采用統計分析、計量建模等科學研究手段,利用最新統計數據,全面深入評估、比較分析貴州省引進外資的質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引進外資質量的對策建議。
二、貴州省引進外資的質量評價與比較
本文采用傅元海(2009)構建的引進外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從經濟增長、資本積累、稅收、出口、就業、技術創新、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產業結構、經濟質量、技術溢出、環境污染、市場化以及對外開放等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貴州引進外資的質量進行評估。并與同屬西南地區的重慶、四川和云南①引進外資的質量進行比較與分析,使結論更深入和更具針對性。綜合考慮4省市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完整性,研究選取樣本年份為2008—2015年。
(一)指標測算與數據來源
1.經濟增長、資本積累、稅收、出口和就業指標
引進外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來衡量;外資對資本積累的貢獻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收資本中港澳臺地區資本與外商資本的和占實收資本的比量來衡量;外資對稅收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主營業務稅收及附加和增值稅的和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稅收及附加和增值稅的和的比重來衡量;外資對出口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出口額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額的比重來衡量,以上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外資對就業的貢獻用外資經濟單位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來衡量,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2. 技術創新、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產業結構、經濟質量指標
外資對技術創新的貢獻用外資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部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的比重來衡量,數據來自《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外資對技術水平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比重來衡量,數據來自《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外資對管理水平的貢獻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管理費用與外資工業企業管理費用的比例來衡量,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外資對產業結構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中高技術產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外資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除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技術產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得到,數據來自《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外資對經濟質量的貢獻用外資工業企業實收資本與外資銷售產值的比除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收資本與銷售產值的比得到,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3. 技術溢出效應指標
參照傅元海、史言信(2011)的研究方法,我們采用1999—2015年全國30個省市區②的面板數據來估計我國各地區外資對生產率的貢獻率。估計方程為tfpit=α+β1fdiit+εit,其中,tfpit為地區i在年份t的生產率值,fdiit為地區i在年份t的實際利用外資額與生產總值的比重。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用β1fdiit與tfpit的比重表示,β1是系數估計值。各地區逐年全要素生產率數據來自陶坤濤(2017),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法測算得到。實際利用外資額數據來自各省市統計年鑒。
4. 環境污染效應指標
由于2011年后,我國分地區的工業廢棄物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廢氣中不再單獨統計煙塵、粉塵的排放量,且個別省份的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數據存在缺失,因此,本文借鑒呂曉紅(2016)的方法,選取數據最完備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為環境污染的代理變量。采用2006—2015年全國30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來估計我國各地區外資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根據上文對技術溢出效應指標的構造方法,估計方程為polluit=α+β1fdiit+εit,其中,polluit為地區i在年份t的二氧化硫排放量,fdiit為地區i在年份t的實際利用外資額與生產總值的比例。外資的環境污染效應用polluit與β1fdiit的比重表示③,β1是系數估計值。各地區實際利用外資額數據來自各省市統計年鑒,二氧化硫排放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除上述指標外,本文還考慮了地區引進外資對市場化、對外開放方面的貢獻。指標構建與國內相關文獻做法如傅元海、史言信(2011)、葉勇(2011)等相同,此處不再重復。
(二)貴州引進外資質量的評估與比較
1. 主成分分析
在多指標綜合評價過程中,指標的賦權相當重要。層次分析法、環比賦權法等方法需要人為對權重進行賦權,人為因素較多,客觀性不足。與此相反,主成分分析法采用的是客觀賦權方式,即依據數據本身的離散程度進行賦權,從而對一組數據中包含的主要信息進行提取,客觀性較強,存在很好的實用價值。鑒于此,本文以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為研究樣本,對上述西南4省市引進外資質量進行評估與比較。評估過程遵循林海明(2014)列明的主成分分析法評估步驟,解決了以往類似研究中存在的主成分得分與結構分析分析方法不一致的問題。表1給出了各主成分對原始變量總方差的解釋情況。
由表1可知,按照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則,選取主成分數目為4,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668%。此外,Bartlett 球形檢驗結果卡方值為656.540,p值為0.000,KMO檢驗結果為0.779,說明各原始變量間相關性較強,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
表2報告了4個主成分中各原始變量系數值。可以看出,在主成分Comp1中,經濟增長、市場化、 就業、稅收、資本積累以及對外開放指標系數較大,說明Comp1綜合反映了引進外資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在主成分Comp2中,產業結構和管理水平指標系數較大,說明Comp2綜合反映了引進外資在地區產業優化與發展方面的貢獻。在主成分Comp3中,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技術溢出指標系數較大,代表了引進外資自身科技水平對引進外資質量的重要影響。在主成分Comp4中,技術溢出、技術水平指標系數遠大于其他指標系數值,說明Comp4主要代表了引進外資對地區技術溢出方面的影響。
以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權數構造主成分綜合得分,用標準化原始變量表示為:
Comp=02047emp+01933ecgrw+01926exp+01838market+01799open+0168tax+01639capit+01581ecqlty+01366mang+01278tfp+01236innov+00566indstr-00001spillo-0199pollu
可以看出,對西南地區4省市引進外資質量綜合得分產生顯著正向影響的變量包括就業、經濟增長、出口、市場化、對外開放、稅收、資本積累、經濟增長質量、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對引進外資質量綜合得分產生顯著負向影響的變量包括技術溢出和環境污染,即西南地區4省市引進外資的技術溢出不足、環境污染影響較大,從而對引進外資質量綜合得分產生負面效應。根據上式,測算出西南地區4省市各主成分得分與綜合得分值,具體結果見表3。
2. 主成分得分分析與比較
(1)Comp1:經濟發展效應主成分
圖1報告了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的Comp1值,即在2008—2015年間引進外資對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的影響情況。從整體上看,重慶、四川引進外資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較強,但在2013年后該作用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貴州、云南引進外資的經濟發展帶動效用較弱,但在2013年后呈現出上升趨勢。2013年,貴州引進外資的經濟發展效應排名超越了云南,上漲態勢更為明顯,這說明貴州引進外資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強,與重慶、四川的差距呈現出縮小趨勢。2015年,我國西南地區4省市引進外資在經濟發展效應方面得分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
(2)Comp2:產業優化與發展主成分
圖2報告了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的Comp2值,即在2008—2015年間引進外資對地區產業優化與發展方面的影響情況。整體上看,四川、云南的引進外資對地區產業優化與發展的促進效應較強,貴州、重慶引進外資的促進效應較弱。對比貴州與其他3省市曲線走勢可見,貴州引進外資對產業優化與發展方面的促進作用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而其他3省市引進外資的產業優化與發展效應則在逐年增長后,于2013年起呈現出較大程度的下降。2015年,貴州引進外資對產業優化與發展的促進作用超過重慶,排名第3,四川、云南和重慶分列第1、2和4位。
(3)Comp3:技術發展效應主成分
圖3報告了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的Comp3值,即在2008—2015年間上述各省市引進外資的總體科技水平。總體來看,2008年以來,4省市引進外資的科技水平均呈現出下降的態勢,說明4省市引進外資的技術發展水平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國內外經濟形勢低迷,發達國家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吸引本國資金回流,從而對西南地區招商引資產生巨大壓力,為保持引進外資的數量增長,地方政府被迫降低了對引進外資技術水平的要求。貴州引進外資的技術發展在2009年后經歷了逐年的增長,但2015年該值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我國西南地區4省市引進外資在技術發展效應得分上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云南、重慶、四川和貴州。
(4)Comp4:技術溢出效應主成分
圖4報告了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的Comp4值,即在2008—2015年間引進外資對地區技術溢出方面的貢獻情況。可以看出,重慶、四川和云南的引進外資對地區技術溢出方面的影響一直處于振蕩變化狀態,而貴州引進外資對地區技術溢出的影響呈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上升態勢。特別是2012年以來,貴州的該項得分不斷上漲,說明引進外資對全省技術水平的帶動作用十分強勁和顯著。2015年,我國西南地區4省市引進外資在技術溢出效應得分上從高到低排名依次是貴州、重慶、四川和云南。
(5)Comp: 引進外資質量綜合得分
圖5報告了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的Comp值,即2008—2015年間引進外資的質量綜合得分情況。可以看出,重慶、四川引進外資的質量較高,貴州、云南引進外資的質量較低,這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主成分在引進外資質量綜合得分中所占權重最大導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重慶、四川、云南3省市的引進外資質量呈現出明顯下降態勢,與之相反,2010年以來,貴州引進外資的質量則呈現出穩步提升的態勢,于2014年超越云南,位列西南地區第3,并且和重慶、四川的差距呈現出逐漸縮小、收斂的態勢。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和西南地區其他3省市相比,貴州引進外資的綜合質量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勢頭,與重慶、四川的差距逐漸縮小,排名第3。從各主成分得分來看,貴州引進外資對地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的貢獻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且在2013—2014年間分別超越云南和重慶,排名第3;而同時期其他3省市引進外資的相同效應則呈現出先增長后下降的態勢。進一步的,在技術溢出效應上,貴州引進外資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位列西南4省市第1,其他3省市引進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則呈現出波動不定的態勢。研究結論說明,貴州在引進外資質量上實現了后發趕超、增比進位的發展歷程。近年來,貴州不斷擴大內陸開放規模,加深開放程度,在引進和利用外資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利用外資總量快速增長,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質量顯著提升,外商投資企業社會貢獻逐年增加,社會成效明顯。這樣的成績對于“三不沿”的西南內陸省份貴州而言是難能可貴的。但是,上文的評估也顯示,西南地區各省市引進外資的自身科技水平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這會在未來削弱引進外資在科技進步、技術溢出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因此,貴州省相關部門應盡早出臺相關辦法,積極地引導和促進外資進入高技術行業,從而使其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三、提升貴州引進外資質量的對策建議
從上文的實證結果可知,貴州引進外資的質量主要受外資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自身科技發展和技術溢出等方面效應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效應所占比重最高,是引進外資質量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外資的自身科技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互為促進、互相補充,同時又是提升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前提和關鍵。從上述視角出發,提出促進貴州引進外資質量提升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發揮外資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用好“對外開放”關鍵一招,促進外資增長,用開放促發展。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制定財稅支持政策,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黔投資,支持引資平臺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省內各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抓緊完善外資法律體系,提升外商投資服務水平,深化外商投資企業管理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保持外資政策穩定性連續性。著力引進一批成長性好、附加值高、就業帶動力強的外商投資,使之更好地帶動貴州經濟發展。
(二)優化引進外資產業結構
圍繞貴州省“三大戰略”,鼓勵外資進入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和高附加值行業,如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養生產業、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文化旅游業、新型建筑建材業等。大力扶持外商投資大型骨干企業,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和促進新領域利用外資,重點推進融資租賃、金融、教育、文化、醫療、公路、航空等領域的投資。
(三)提高引進外資的技術含量
給予高技術外商投資特殊優惠待遇,著力吸引國外技術水平高的外資企業在貴州設立總部、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為研發中心運營創造便利條件,依法簡化具備條件的研發中心研發用樣本樣品、試劑等進口手續,促進外資研發投入。鼓勵引進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專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注重傳統產業外資的技術改造,有效提升貴州引進外資的科技水平。
(四)提高引進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
發展配套產業,結合工業強省和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緊緊盯住境外企業投資意向,開展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集群式招商。通過產業鏈前后向關聯效應,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生態,鼓勵外資企業為其上下游關聯企業提供技術和人才培訓,提高引進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加強外資企業與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之間的合作,為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更好發揮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本儲備。
[注釋]
①西藏地區由于多年數據存在缺失情況,不納入比較范圍。
②西藏數據不全,不納入面板回歸。
③由于外資的環境污染效應對外資質量產生負向影響,與其他原始變量對主成分的影響方向相反,為便于后文分析,此處取該值倒數為衡量指標,倒數值越大,說明該地區外資的環境污染效應越小,外資質量越高。
[參考文獻]
[1] 陳自芳.提升FDI外溢效應及引進外資質量的定量化探索[J].學術研究,2005(10):48-54.
[2] 傅元海.中國利用FDI質量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
[3] 傅元海,史言信.我國各地區利用FDI質量的評估與比較:1999—2008[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0):21-31.
[4] 龔曉鶯.提高貴州省利用外資的途徑[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7-10.
[5] 龔曉鶯,成家蔚,陳成.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目標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問題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6):131-139.
[6] 龔曉鶯.利用外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海派經濟學,2015(2):131-149.
[7] 林海明.我國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質量的評估[J].統計與決策,2014(4):89-91.
[8] 呂曉紅.FDI質量對中國環境污染的影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9] 江小涓.中國的外資經濟對增長、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貢獻[J].中國社會科學,2002(6):4-14.
[10] 江小涓,李蕊.FDI對中國工業增長和技術進步的貢獻[J].中國工業經濟,2002(7):5-16.
[11] 宋肖娜.北京市利用外資質量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12] 閆曦,康燦華.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質量的評價標準研究[J].當代經濟,2009(23):52-54.
[13] 楊曉航.從招商引資形勢看貴州招商引資政策[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1(5):15-18.
[14] 葉勇.廣東利用外資質量的評估及對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15] 王紅領,李稻葵,馮俊新.FDI與自主研發:基于行業數據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06(2):44-56.
[16] 王明.我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研究[D].貴州大學,2008.
[17] 張建勤.我國利用外資質量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當代亞太,2000(5):.
[18] 趙德俊.貴州省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研究[D].云南大學,2016.
[19] 朱曉菁,韓福榮.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26-30.
[20] Asheghian,P.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Spring 2004, Vol.XVIII(1): 63-83.
[21] Blomstrom,M. , A.Kokk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July 1998,12(2):1-31.
[22] David,W. Explaining Employment Changes in Foreign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K[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Aug 2003, 12(4): 479-497.
[23] Fujita, M.,D.Hu.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1985-1994: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1(35):3-37.
[24] Hall,D.,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test, and Haven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Evidence from Asia[J]. Derek Hall,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May 2002, 2(2):20-28.
[25] Kumar,N. Globaliz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6] Kumar,N. Quality of Flows as Important as Magnitude[EB/OL]: http:// fecolumnists. expressindia.com/full_column.php?content_id=107501. Thursday , Nov 03, 2005.
[27] Lipsey, R. E. Trade and Production Networks of U.S. MNCs and Exports by Their Asian Affiliates[D]. NBER Working Paper No. 5255, Sep 1995.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