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外貿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亮點,跨境電商人才尤其是小語種背景的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巨大。不少高校日語專業為適應新形勢要求增設了跨境電商內容,但在課程設置和融合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實踐證明以亞馬遜日本站為平臺,將跨境電商元素與原有課程有機融合,進行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改革是一種高效實用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跨境電商;日語教學;亞馬遜日本站;任務驅動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8-0131-03
Abstract: Cross-border E-commerce pushes forward China's foreign trad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hich becomes a new bright spo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is a huge talent gap i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specially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with minority languages background. Many Japa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dded cross-border e-commer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iculu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aking Amazon Japan Station as a platform, integra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elements with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and carrying out task-drive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Japanese study; Amazon Japan Station; task-driven classroom
[作者簡介]林煒莉(1984-),女,漢族,福建莆田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跨文化交際與跨境電子商務研究。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就業創業一體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FBJG20170196)。
近幾年,跨境出口電商在我國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以亞馬遜速賣通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都加大招商力度,越來越多的中小賣家入駐平臺,希望借此提升銷量。但許多賣家都共同面臨小語種跨境電商人才匱乏的問題。其中,運營跨境電商的日語專業人才尤為緊俏。在應用轉型背景下,許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日語專業在謀求變革的道路上就和跨境電商不期而遇,并碰撞出火花。培養日語水平較高且具有一定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實操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既是企業的強烈訴求,同時也是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應有的題中之義。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發出“課堂革命”的改革號角。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當前跨境電商企業人才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脫節
目前,許多學校的日語專業為迎合跨商熱點,紛紛增設了一些跨境電商課程,如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跨境電商物流等,但在課程設置中存在諸多問題:日語課程中不涉及跨電知識,跨境電商課程和日語不沾邊,兩類課程之間的鏈接點少,學生們的直觀感受是上日語課時是日語專業學生,上跨境電商課程時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簡言之,日語專業課和跨境電商課只是簡單的堆砌疊加,在課程融合上依然停留在較低水平,這種低效的培養方案早已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也無法解決跨商企業用人的燃眉之急。
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已呈井噴之勢,相關企業存在嚴重的跨境電商人才缺口,招到的人往往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在深入調研相關對日出口跨境電商企業人才需求和技能崗位特點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整理跨境電商實操環節中的日語技能要求,打通橫亙在跨境電商實務與日語專業技能之間的壁壘,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課程設置中產教融合的思路與案例
(一)選品分析中的日語知識應用與能力提升
選品,即選擇銷售的產品。在跨境電商業界流傳著一句話:產品為王。這從側面反映出選品在跨境電商中的重要性。除了工貿一體和具有供應鏈優勢的跨境電商企業以外,許多中間商貿易商類的跨境電商企業都面臨著選品問題。選品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跨境電商企業的生死。講授日本概況日本社會等課程時,可以將一些具有季節性特別是日本特色的節日的選品技巧結合進來。如在介紹日本的盂蘭盆節時,除常規講授盂蘭盆節的由來、歷史和現代日本人的主要過節形式以外,將盂蘭盆節的主要消費品,特別是在電商平臺上的熱銷品進行展示和講解。譬如,在日本國內盂蘭盆節是僅次于元旦的重要節日,人們紛紛利用假期返鄉祭祖掃墓,各個地方也會舉辦盛大的煙火大會,因此可以考慮在盂蘭盆節時銷售旅行用品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盂蘭盆節前夕的7月1日前后,是日本各企事業單位發放年中獎金的一個時間節點,抓住日本人手頭較為寬裕的時機進行銷售策略的調整也十分明智。上述這些內容可以在日本概況或日本社會等課程中提前植入,并結合跨境電商營銷思維進行深度擴展。例如可以提示學生查閱日本各地不同的盂蘭盆節慶祝儀式和相關活動的時間區間,進而根據各地的情況制定出富有針對性的選品,并在產品標題和關鍵詞等部分提前加入相關的描述詞句以獲得較為可觀的自然搜索流量。同時在研判日本人盂蘭盆節行為習慣的基礎上,更加科學合理地配置海外倉、亞馬遜FBA倉的入倉時間和備貨數量。這樣由盂蘭盆節這個關鍵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切入,有機地將日本民俗、日本文化、日本商業社會等不同的知識點用跨境電商思維這條線串聯起來,打造一個立體生動豐富的“日語+跨境電商”課堂。
(二)綜合運用日譯技巧進行產品標題和關鍵詞翻譯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活動中線上商品交易區別于傳統線下交易最大的特點是,買家搜索購買商品,大部分是通過各大電商平臺的搜索框和如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來進行搜索的。因此產品的標題和關鍵詞等要素決定著你的產品能否被買家搜索到,直接影響產品在電商平臺和搜索引擎中的曝光和排名。由此觀之,精準清晰且覆蓋面廣的日語關鍵詞與準確流暢的日語標題對買家作出最后的購買決策至關重要。產品標題、關鍵詞乃至產品詳情頁的翻譯從某種意義上也可看作是科技翻譯的一種。在實踐訓練中要提醒學生遵守科技翻譯標準,注意首條標準是準確,既忠實于原文,又不拘泥于詞句,明白無誤,流暢通順,保持科技文體的風格。在指導學生進行標題和關鍵詞翻譯時,除了常規的日譯規則外,還應著重講解產品信息翻譯的特點和常用技巧,特別是人機協同翻譯的運用。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語言服務業與機器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計算機輔助翻譯能有效提高翻譯效率和質量。下面簡要介紹基于電商平臺搜索引擎技術的輔助翻譯技巧:首先將品牌名、核心詞、產品名稱、屬性、材質、型號、尺碼、顏色等基本信息進行日譯處理。之后根據產品主詞日用谷歌日本、雅虎日本等進行搜索,挖掘盡可能多的相似或相近用詞,要注意剔除搜索結果中出現的品牌名。將得到的語料進行準確度和關聯度分析,根據情況替換或增減原標題譯文,在此過程中同時積累了較多的核心關鍵詞和長尾關鍵詞,這樣便得到初步優化后的產品標題及關鍵詞。當然產品標題和關鍵詞優化非一日之功,是通過長期的跨境電商營銷實踐磨礪形成的。而且跨境電商的特點決定了優化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應根據賣家后臺實時數據進行不斷優化更新,久久為功。
(三)在日語商務寫作與禮儀等課程中設置跨境電商專題
跨境電商是電子商務的一個分支,而電子商務的本質仍然是商務活動,因此日本社會的許多商務規則也同樣適用于亞馬遜日本站的營銷行為。但許多高校日語專業所開設的《日語商務寫作》《日本商務禮儀》等課程,針對的主要是線下的商務活動或者傳統的中日貿易間的郵件往來,許多內容已不適用于跨境電商。增加跨境電商客戶郵件撰寫規范與技巧部分的講授十分必要。跨境電子商務語言服務的重復性從本質上來講是由其專業性決定的,無需經常改動的內容和形式占比很大。因此在寫作課程中,將亞馬遜日本站與客戶的往來郵件加以整理歸檔,制作出各種回復模板,讓學生熟悉寫作要點和敬語的使用規范。這種有的放矢的特訓,一般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熟練應對諸如詢盤和催單等類型的客戶郵件。受過特訓的學生進入跨境電商職場后,幾乎可以做到課中所學即是企業所需。
(四)具體教學案例解析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采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式,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閉環。下面以亞馬遜日本站教學和工作平臺為例,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
1.教師給定任務。選擇一款帶有盂蘭盆節特點的產品在亞馬遜日本站上售賣。同時學生自由組隊,以3-5人為一組進行各項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的所有動作都圍繞主任務開展。
2.選品前準備。教師提供給學生參考閱讀材料,學生帶著選品意識進行文本閱讀尋求選品靈感后,每個團隊提交一份初級選品報告,應至少包含3個產品。在這一子任務中,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日語快速閱讀和高效抓取目的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大量有關盂蘭盆節的相關知識,體會日本語言與文化。這一跨界組合的教學法摒棄了傳統的為讀而讀,為學而學的陳舊泛讀課堂。
3.確定選品。教師介紹利用日本電商網站和社交媒體等手段進行選品篩選的方法,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一般以2個星期為宜)追蹤競品的銷售情況,在初期選品的基礎上結合對各項數據的分析,最終確定1個選品并提交正式選品報告。報告中應包含選品依據、數據支撐及供貨商信息等內容。
4.撰寫產品“listing”。由教師講解亞馬遜日本站“listing”撰寫所需的五大核心點:產品圖片、產品標題、產品關鍵詞、五點描述、圖文詳情頁面(A+頁面),并輔以亞馬遜日本站的爆品“listing”示范,由學生團隊設計撰寫產品“listing”。為了保證“listing”的完整和規范,各個團隊學生們展開互評,教師對不足之處進行點評后形成最終“listing”的刊登方案。
5.刊登產品。目前在亞馬遜平臺上傳產品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跟賣;另一種是自建“listing”。跟賣是亞馬遜平臺的特色之一,即多個賣家共用一條“listing”銷售同款產品,共同占用一個黃金購物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著重訓練的是學生自建“listing”的操作技能。在亞馬遜平臺上有兩種建立新“listing”的方式,即在線編輯上傳和通過批量表工具上傳。一般而言,在線編輯上傳適合無變體或變體數量較少的產品,如果需要上傳大批量產品或擁有眾多變體的產品,則適合使用批量表工具上傳。學生可根據所選產品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上傳方式進行刊登。
三、實施“日語+跨境電商”課程融合的措施
依托校內跨境電商實驗室、跨境電商實訓中心和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基地等,為教學提供極佳的實踐平臺。通過課程的訓練,把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訓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從而突破畢業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瓶頸,為學生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按照“以應用為原則,以行業為依托,以專業為基礎,整合資源,形成團隊,產學協作,項目推動”的學科建設思路,借鑒學院已有的在跨境電商人才養成方面的成功方法和經驗,探索基于典型項目和工作任務的全真教學實訓模式,實現“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實訓設計。
加強對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研討,加強課程的教學力量,并積極聘請行業一線專家進課堂,使學生的實戰水平有較大提高。同時,教學團隊加強對與跨境電商基礎相關課程的教學研究,不斷充實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檔案。優化完善跨境電商課程矩陣。包括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課程評價體系等,強化對學生跨境電商平臺實操能力的培養和考查。
四、總結
日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講授內容與實訓內容的比例分配以及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要與跨境電商平臺的實踐相對接。其中,專業基礎課要體現兩個服務,一是服務于學生日語語言能力的提升,二是服務于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專業課則要體現兩個對接,一是對接專業基礎課,夯實日語基本功;二是對接產業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體現產教融合、校政企合作理念,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證明,實施工作任務課程化的課程建設方法在跨境電商與日語融合教學中是高效務實的。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EB/OL].(2017-12-1)[2018- 09-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李亞舒.再論科技翻譯特點及其組織作用[J].中國科技翻譯,1993(2):43-48.
[3]顧俊玲.外語+科技:復合專業打造科技翻譯人才[J].中國科技翻譯,2018(3):36-38.
[4]白秀敏.跨境電子商務語言服務體系建設的微觀探討[J].對外經貿,2018(3):93-95.
(責任編輯:顧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