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祥寶
如今的商業社會變化太快,過去幾十年才引發的變革,而今只在三五年,乃至一兩年時間。互聯網下的新零售的風口更是如此。
互聯網的本質是什么?是分享?交互?合作?都是也都不完全是。比如滴滴改造了出行是基于分享、交互、合作。對于零售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結合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來改造它,并基于分享和合作,充分喚醒沉睡的數據、資源,重構了人、貨、場這三大要素。
那么延伸到居住領域,革命者貝殼找房(創立于2018年年初,從鏈家網升級而來,繼承了其核心技術、品控和成熟運營經驗)的出現,也同樣是基于分享和合作,走出了一條互聯網與居住服務產業深度結合的新路。
現實中,居住服務平臺眾多,要想突破必須有自己的殺手锏。而貝殼找房就是基于分享和合作,打出了“居住領域ACN”這一張王牌。
所謂的ACN就是在強大的數據、技術和規則的支撐下的一套完整、有效且可復用的房產經紀人的合作網絡——“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 )”。
貝殼找房通過ACN合作網絡,可以有效解決“房”“客”和“人”(經紀人)之間聯動的難題,打破傳統經紀人間的界限,促進服務者乃至不同品牌公司之間的彼此協同合作,提升行業效率,在合作中為從業者賦能,改變其作業習慣,從而倒逼整個居住服務行業進入“新大陸”。
要知道,一直以來,在行業中,甚至是絕大多數的公司里,經紀人之間的業務關系是競爭而非合作。只關注成交不在乎手段,這是房產經紀行業舊大陸的潛規則,對用戶和行業而言,無疑都是一大弊端。
而貝殼找房,就是要成為房產經紀行業的 “革命者”。貝殼找房秉承了兩個理念:服務者是否愿意對用戶好?是否愿意彼此間進行深入合作?正是這兩個理念構建了經紀行業的新大陸。畢竟在新大陸中,只有真正對用戶好,彼此合作共贏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則。
具體而言,ACN合作網絡是以房源流通聯賣為核心的“房”的合作網絡、以跨店成交比管理為核心的“客”的合作網絡和以信用分管理為核心的“人”的合作網絡,這三大網絡的彼此交融,形成了以“合作”為核心的連接房、客、人三大主體的ACN合作網絡。
值得關注的是,貝殼找房是開放賦能的平臺,將聚合和賦能全行業的優質服務者,為消費者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賃和家裝等全方位的居住服務。除了鏈家、德佑外,其他品牌、經紀公司和從業者也可以入駐貝殼平臺,一起通過ACN合作網絡,創造更多價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在平臺內部各品牌、商家和從業者彼此合作的基礎上,貝殼找房將通過信用評價體系,為消費者甄選優質服務商和從業者。
貝殼找房本質是打破現有的信息孤島,將房源和客源有效打通,盤活所有的資源進行更加有效的匹配。最終可利用IT技術真正解決住房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這或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因為,當信息的隔板被打開,在合作網絡促發下,商機線索會以幾何倍數增長。
有數據為證:在ACN網絡下,交易所有環節的服務者都將基于角色的不同而分享該筆交易不同比例的業績,2017年,北京鏈家平均每一筆交易有6個經紀人參與服務,人效幾乎達到了市場第二名的4倍。而在跨品牌合作方面,加盟品牌德佑在成都、南京、武漢、大連、青島等10座城市共完成55單交易,其中39單是與鏈家通過ACN網絡協同合作完成,跨品牌成交比例高達69%。
在貝殼找房這個開放的新大陸中,鏈家和德佑是首先登陸的兩個重量級選手。據了解,貝殼找房的下一步將不斷拓展合作空間,進入全中國超過300個城市,賦能超過100個品牌,連接10萬家門店和100萬職業經紀人,服務超過2億社區家庭。
隨著其開放平臺的步步挺進,將更多的合作者引進來,形成一種勢能。這才是貝殼找房的大謀局。
在我看來,貝殼找房瞄準用戶體驗和主打開放合作,看似道理簡單,但卻是行業內用戶的痛點。現實中,今天房產的互聯網,是所有的行業里面真的比較差的一個行業,虛假房源等的吐槽到處可見。
只要真正找到了用戶的痛點,就能迅速崛起。短期內可能沒有立馬得到回饋,但只要堅持走下去,必定有大回響。集涓成流,就能轟然成勢。
正如前不久,貝殼找房CEO彭永東給伙伴們的一封信中說道:“對用戶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看我們究竟投入了多少資源去改善用戶體驗。合作也不是嘴上說說,是我們多年來建立ACN經紀人合作網絡的踐行。”
而且,從長遠來看, ACN能串聯起線上和線下,最終實現線上交易流程的可視化、線下的閉環服務。比如對接線下的愛回收、公益捐獻、代收快遞等等。這就相當于構建起圍繞社區和家庭的全場景居住服務,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可想象空間。
從整個居住行業角度來看,貝殼找房此舉也有望最終樹立行業新標準。制定出標準后,必然推動整個行業提升用戶體驗。貝殼作為一種行業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一旦這一規則被證明了具有生命力,就會擋也擋不住,迅速蔓延普及,并引發別的玩家跟進。若果真如此,整個居住領域將是一番新景象。
不過,貝殼也并非如外界所擔憂的“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它制定的規則可行,是需要品牌商等一起參與。
貝殼找房有貝殼基本法,其設置了一個規則委員會,是一個聯盟的機制。在貝殼找房看來,未來是讓品牌主一塊來參與規則委員會,不是誰的個人利益。比如,在如今的商圈里面,貝殼來推動商圈委員會,具體是在這個商圈里面讓店東一起成立店東委員會。誰有理誰沒理,不是貝殼說了算,是貝殼建立一套規則,組織大家一塊來說。如果這個店東不合作,甚至你惡意侵犯別人的利益,大家是可以把你驅逐出去的。
有業內評論人士表示:貝殼找房是想打造一個中國版MLS平臺(美國房地產中介共用的買賣數據庫)。某種層面上,貝殼就像是天貓。馬云是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左暉和彭永東做貝殼是為了讓房屋交易不再困難。貝殼能成為居住領域的天貓嗎?唯有拭目以待。
總之,目前,貝殼找房包含二手房、新房、租房、旅居、海外等板塊,囊括了居住領域所有業態。其也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那個鏈家線下中介公司,而是一家以技術和數據驅動的互聯網平臺公司。
住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貝殼找房全力去打造一種品質居住服務生態當點贊。當然,這個服務生態非一蹴而就,但不管如何,如今貝殼找房開始以一種開放的革命者的姿態亮相,雖然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但前景可期。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接下來,就看其開放平臺路線能否走得徹底和走到什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