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書慶
隨著企業轉型改革以及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社區已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因此,社區黨建作為新時期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和改進社區黨的建設,必須著眼于構建和諧社區的需要,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在構建和諧社區中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
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構建和諧社區的理念。隨著企業轉型改革發展,有了專門的為職工居民提供后勤保障的社區機構。因此,社區便成了群眾生活的家園,解決民生問題的前沿。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還將面臨環境、條件、服務、經營等方面的變化,承擔的社會職能越來越繁重。這些都迫切需要社區在和諧發展中更新思想,轉變觀念,不斷加強和改進社區黨的建設,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領導、協調、服務功能,在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中體現和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以構建“六型”和諧社區為目標,強化服務觀念、大黨建觀念、制度觀念和創新觀念,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在運行機制上,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鞏固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在工作內容上,要以服務職工居民為重點,按照職工居民的需求研究工作方向,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進社區的和諧穩定發展。
健全組織體系,提升構建和諧社區的能力。不斷擴大社區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是構建和諧社區的組織基礎。只有提升社區黨組織構建和諧社區的能力,增強黨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才能切實做到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組織生活和強大的戰斗力,使黨的先進性建設在和諧社區建設中不斷加強。要圍繞鞏固社區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推進組織設置的網絡化。如在基層黨支部建設方面,要本著“有利于加強教育,有利于開展活動,有利于發揮作用”的原則,根據黨員的構成和分布情況,適時設立基層支部,教育引導大家在參與社區和諧創建中起到模范帶頭和典型示范作用。同時,要圍繞建設一支適應和諧社區建設需要的黨員便民服務團隊,通過建立學習臺賬、組織崗位技能大練兵、服務標準化知識競賽、對參與繼續教育員工的兌現獎勵等,多形式激勵黨員學技術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進了社區各項工作的扎實開展。
改進工作機制,激發構建和諧社區的活力。健全制度,創新機制,形成有利于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的社區黨建工作運行機制,是增強社區黨組織活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保證。要理順社區黨建協調機制,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體、由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格局。如:可以嘗試“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服務聯抓,環境聯創,文化聯誼”為主要內容的“五聯”活動,通過健全黨建協調會和聯誼會,完善活動推進機制,明確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在社區共建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調動了駐轄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營造了“共駐社區、共建家園”的良好氛圍。要健全黨內關懷機制,在服務黨員中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堅持把關心愛護黨員作為促進基層黨員發揮作用的基礎,牢固樹立“以服務促管理”的理念,健全完善單位、社區、支部三級黨員服務網絡,開設了組織關系接轉、政策咨詢、就業推介、扶貧幫困、教育培訓等服務項目,搭建起了教育黨員、服務黨員、凝聚黨員的平臺。要完善黨員作用發揮機制,讓社區黨員成為和諧社區建設的主力軍。如在社保、收費、物業服務等窗口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競賽活動,黨員便民服務團隊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等,讓黨員在建設和諧社區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黨性實踐中接受鍛煉和熏陶,以實際行動體現和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實施惠民工程,凝聚構建和諧社區的合力。堅持以人為本,真心實意地為職工居民服務,特別是把職工居民最現實、最關心、最急需的問題解決好,使黨的先進性建設真正體現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具體實踐中,才能密切黨群關系,凝聚各方合力。要從關注民生問題抓起,采取8小時工作制,24小時責任制,開通24小時便民服務電話等舉措,從單一的便民利民服務向多樣化服務轉變,既側重弱勢群體,又面向全體社區職工居民,既抓好物質扶持,又豐富精神生活,做到了“生活上解憂、經濟上解困、精神上解悶”,較好地滿足了轄區職工居民多層次、全方位的需求。另外,積極探索社區文化品牌的確立,實施服務質量標準化,從低層次向專業化、品牌化轉變,努力打造講信譽、重質量、有特色的服務品牌,帶動提升全區社區服務的檔次和水平,在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中推進社區黨的先進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