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超
【摘 要】 時代飛速發展與變化,各種事務在歷史長河中必須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企業管理也是如此,在不同歷史背景下,不同政策環境下、市場環境下,為了企業的進步與發展,企業管理也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進行改革與創新。近年來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供給側改革正在關鍵階段,中小型企業如何發展,如何管理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企業發展當中,管理模式的科學與合理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步,本文以中小型企業的管理模式為研究對象,從如何創新管理模式,推進中小型企業的科學發展出發,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 企業管理 中小企業 企業管理創新
由于現今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與以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新的經濟形勢,我們稱之為經濟的新常態,而經濟新常態的重點,就是供給側改革的實行與深入,使得供給與需求相匹配,從而推進經濟的發展。想要實現供給側改革,就要實現技術創新與科技創新,將經濟產業結構從產量規模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依靠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資本投入,依靠資本運作,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難以吸引大量的資本進入企業,推進企業發展,所以更加不能依靠資本,資本作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不是長久之計,通過創新,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基礎上推進企業的發展。從現代化的角度來說,只有一個企業的管理模式是現代化的,企業才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立足。企業管理具體來說就是為了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日常事務,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管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企業的運作能力也在不斷擴大,而如何合理的調動與安排企業的生產活動,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推進企業發展,就是管理模式創新的核心問題。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發展并不是很完善,所以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問題。
一、中小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中小型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
許多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時間不長,在發展過程中并不重視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沒有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體系。許多企業面對新的法律、新的政策和新的時代要求,往往只是提出單獨的一個條款,往往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有些由于制定水平較低,出現互相矛盾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企業在實際的運行中還是采取許多年前的管理體制,以領導作為企業運轉的中心點,忽視員工對于企業的作用,員工本身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得到激發,甚至受到打壓,一些員工抱著混吃等死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運行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提升,自然也就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進步。
(二)中小型企業管理落實不規范
企業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企業對外活動的管理,二是企業對于內部的管理,這一管理又分為各個企業部門之間的管理,部門內部的管理。這些管理活動都需要遵循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按照企業管理體系,以統一的管理方法對于企業活動進行管理。但是在現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愿與想法,并沒有按照企業的管理規章與制度,企業運行混亂缺乏章法,分工不明確。
(三)中小型企業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投資戰略
中小型企業相對于大型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較低,不像現代化的大型企業,沒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沒有合理的人才吸納渠道。在現代化企業當中,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首要推動力,而培養人才與吸納人才是人才引進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小型企業規模較小,跟大型企業相比,沒有工資待遇上的優勢,在這一方面對人才是缺乏吸引力的。許多中小型企業對于人才的戰略重視程度也不足,許多管理者為了減少時間,可降低成本,往往依靠外部的咨詢機構來制定人才相關戰略,而這些咨詢機構往往自稱專業,但是對與中小型的企業的特點了解不足,錯誤估計了中小型企業的實力,簡單的將大型企業的運行模式套用于中小型企業發展當中。這些運行模式往往與中小型企業的世紀往往是不相符合的,許多規章制度冗雜多余,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運行,企業難以實現科學的發展與進步。
(四)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缺乏條件具有風險
在企業發展的進程當中,要實現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就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和資源條件。中小型企業進行管理創新需要一定的創新環境,只有合理的環境推進企業的管理模式創新,推進企業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引進人才,促進中小型的企業的發展進步。
企業管理創新具有風險則是說,創新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思維活動,即可能對企業發展造成積極的影響,也可能造成消極的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大致企業的退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經濟理念的互相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企業管理方面有許多先進的理念進入我國,但是并沒有很好的與我國實際相結合。企業管理缺乏專業性的人才,企業的創新難以繼續進行。
二、經濟新常態下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路徑分析
(一)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
要想實現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首先要實現管理理念的創新,實現管理模式創新,首先要突破原來固有的思維模式,避免思維的簡化與固定。在現今企業進行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仍然采用原來的競爭模式,在競爭中簡單的采用降低產品價格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降低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利潤,這種方式從長遠來講,對于企業的發展并不是非常有利的,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想要實現企業管理的理念創新,企業的管理負責人應當充分學習現今的科學現今的管理理念,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分析市場的現狀與特點。這樣才能轉變過往的經營理念,提高企業的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現在信息時代,企業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質量,還要注意企業的知名度,建立企業的市場聲譽,形成企業品牌價值。這才能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管理體制的創新
企業管理創新除了理念創新之外,就是制度的創新。企業管理創新要對以往的企業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發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與進步。制度上的創新對于企業管理創新有著重要的先決作用。企業的管理體制創新首先要從企業本身的特點出發,企業管理者必須先要對中小型企業的特點進行研究,使得管理體制創新符合企業的實際,盡力保障企業創新過程中對于風險的規避。以往的傳統體制中,企業的管理模式是由企業的上層領導決定一切企業的運行活動的,企業的管理者才對企業的運行具有發言權,一般企業的員工對于企業的發展并沒有發言權,員工對于工作缺乏積極性。而這種由上到下的體制決定了企業運行效率較低,一般的信息從上級傳遞到下級需要一個較長的反應過程,而信息時代,這種現象就可能會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失去機遇,產生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差距,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將會改變這種傳統的從上到下的管理體制,提高信息傳遞等企業事務的運行效率,拉近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距離,管理體制的扁平化也有利于對于外部風險的應對,從而整體上降低企業的運行與管理所需要的成本,存進企業的發展與運行。
(三)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就是將科學技術與實際相結合,加以運用的第一要素,所以企業要想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與引進體制,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對于人才的待遇要適當性的提高,以人才為企業發展運行的核心推動力。在平常的企業運行中,更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整個企業運行沖入活力,為企業的競爭提供優勢。
三、我國未來中小型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小型企業管理呈現系統化
企業管理是為了維持企業的管理模式運行,為了企業各個部門的高效工作,將企業的工作明確到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同時也包括完善的企業監督體系、制約體系,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管理體系也必然向著逐漸完善的趨勢發展,是中小型企業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二)企業管理方法呈現“兩化”趨勢
現在的經濟新常態下,中小型企業發展必然會以“最優化”和“制度化”為發展方向,這是歷史的必然要求。管理的最優化,就是在企業運行中對于去偶也的各種資源實現合理的配置與利用,減少企業的運行成本,最大化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制度化則是企業管理制度中的運行制度與監管制度,企業各部門各成員各司其職,完成自己工作。中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由于規模與資金的限制,制度發展也必然有所不同,但是總體方向與目標相同,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經濟的進步。
四、關于探究經濟新常態下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路徑的總結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管理制度的變革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發展的必然。中小型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企業的發展,中小型企業要更多的從企業本身的特點出發,從管理的相關模式制度與方法等多角度進行創新,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的方向進行推進,為企業的發展創新制定一個合理科學的方案,促進企業的發展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對于各種市場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依靠,最終實現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妍.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之路淺析[J].時代金融,2018(2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