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方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以及國家加大對交通運輸業的投資力度,我國新的綜合運輸體系已經逐步形成,交通運輸開始由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變,而面對未來逐漸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和建設現代化對交通業的要求,土地供給、線位空間布局等問題將是交通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傳統的以規模擴張的粗放式交通發展模式將被高效組合、網絡聯動的集約發展模式所取代。這就要求交通發展要適應保護環境的要求,全面實踐節約型發展模式,合理配置資源,重視生態保護,集約利用土地,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走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同時在此基礎上提出道路客運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思路,并從該產業屬性出發就行業政策和地方監管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道路客運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 經濟需要 “互聯網+”
前 言
眾所周知,道路客運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人們便捷出行的重要保障,隨著國家綜合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民航平民化、高鐵網絡化、城鄉定制班車一體化和私家車普及化”的發展態勢逐步加速道路客運“長、中、短”的發展空間,使得傳統的道路運輸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前情況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傳統的經濟管理方式和經營發展模式面臨調整和轉型,使得傳統道路運輸行業深層次的問題逐漸凸顯,加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興業態迅速界入,給傳統的道路客運行業帶來嚴峻的挑戰,道路客運企業的生存面臨諸多壓力,轉型升級迫在眉睫[1]。努力打造綜合運輸服務升級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運輸服務的更高要求,加快提高運輸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出行做好全面保障,這也是道路客運行業的責任所在。
一:當今客運企業遇到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發展,客運企業的傳統運輸方案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不在站點發車、拉客、倒客、節假日胡亂收費的現象層次不窮,面對這種現象,歸結于傳統運輸方案中企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以及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同時,在企業內部之間財務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也令人頭痛,企業對于員工的考核制度不夠完善,忽略了對道路運輸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已經逐漸被其他道路行業所取代。
二:客運企業的發展思路及發展趨勢
在當下的綜合運輸體系之下,客運企業應該轉變只通過中長途方案來實現經營利潤的思維,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利用“互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手段,促使客運行業的轉變,在自己的優勢方面照準定位,尋找商機,實現與其它交通運輸業的有效對接,從而實現轉型升級[2]。
(一)大力發展城際定制定制班車
在綜合運輸體系下,每一種運輸方案都有自己的優勢及不足,相對于民航、高鐵等運輸業速度快、客運大、能耗量低的特點,道路客運也有自己的立足之處,在一定短距離范圍內,道路客運具有班次多、便捷靈活度大等其它運輸業不具有的特點。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鄉一體化的結構逐漸清晰完成,城市骨架不斷擴大,但是受到地區和地形等經濟發展因素的限制,道路客運依舊是實現城際連接、城鄉結合的主要運輸方式[3]。因此,大力發展城際定制班車,以低價格、大容量、高密度的運行方式為城鎮居民提供出行服務將成為道路客運行業在新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實現功能定位的主要方向。
(二)站點與商業的結合
隨著客運班線的固定運營,運輸的距離從中長途到中短途的發展,客運站點人員的停留時間相對而言逐漸縮短,站點的集散功能得到了提高,來來往往的人流量給客運站點提供了豐富的商業價值,客運站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結合旅客的流動性、客運站的中轉和集散特點、客運車輛行李廂的搭載功能等合理在建筑物內設置商業區域,引進便利店、熟食快餐店、快遞服務、旅游服務、汽車展廳以及快捷酒店等業態,既方便了旅客的吃行,又深入挖掘了旅客流量的潛在價值,提升客運站場自身的盈利能力。
(三)運行與景點的結合
道路客運具有速度快、靈活度強、班次多、受地勢限制較小的優勢,可以適當的將部分道路運輸線路與當地的景區相結合,為游客節約了出行的時間,又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道路客運企業發展旅游業可以通過與當地旅游業協商合作,并借助“互聯網+”等方法為旅客提供方便的出行條件,從而提高客運行業的客流量,更好的實現盈余。
(四)“智慧交通”,“互聯網+”無處不在
人類的腳步早已邁入21世紀,隨著網絡這幾年的飛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多的感受到網絡對生活的影響。當我們靜下來仔細的一想的時候,會猛然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生活在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與網絡密切相關的網絡生活中。我們已經算的上是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人類。也許我們能夠拒絕網絡,但我們不能改變網絡對生活的影響。因此,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客運行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一方面,道路客運企業間要借助“互聯網+”破除傳統經營模式下的區域間信息交互壁壘,以通暢的信息鏈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信息共享和供需匹配;同時,道路客運企業要從服務全鏈條的各個環節強化互聯網思維,在現階段已經實現的掌上購票、掃碼上車等技術性手段應用的基礎上建立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細分等一系列現代服務業的管理模式[4]。
(五)道路客運行業向信息化升級
在新時代發展的潮流當中,道路運輸行業不僅僅受到其它行業方式的挑戰,同時在手機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APP類的打車軟件已經成為新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出行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以及柔性化的服務將成為影響旅客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道路客運行業必須推進信息技術與行業管理和柔性服務的深度融合,通過大力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深化政府與企業間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務產業新生態,以智慧客運實現道路客運行業向信息化升級。可以深入實施“互聯網+交通運輸”系列行動。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推進全國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安全生產監管工程等一批信息工程,加快構建面向社會的統一信用信息平臺,建成交通運輸部綜合應急指揮中心。
三、對行業監管和地方政策的相關建議
首先,在行業治理方面,要把傳統的線路行政審批逐步放開,對道路客運企業的資質評定要引入社會群眾和第三方的意見,對優質服務、運輸安全的道路客運企業要開放線路資源,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道路客運企業的優勝劣汰。在發展智慧交通方面,行業管理部門要制訂完善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交換與共享的標準,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網絡平臺,提升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為實現企業資源和旅客需求的精準匹配建立大數據系統支持[5]。深化綜合交通運輸改革,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協同發展。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綜合交通運輸改革試驗區,研究制定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一攬子工作方案,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立法統籌,制定完善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等建設、服務標準。同時不斷完善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按照國家要求推進實行國家制度。推進競爭性領域環節價格改革,繼續加強對客運企業的管理。
結 論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消費理念的不斷發展,道路客運面臨著一場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的問題。在新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道路客運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變革,通過調整轉型、揚長避短,主動調整經營理念和發展思路,構建適應新的交通綜合運輸體系的盈利模式,才能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傳統道路客運應該緊貼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利用行業數據信息,改革創新傳統客運業務,積極開拓新興客運業務,勇于探索運輸衍生服務,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高品質、定制化出行需求,努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參考文獻】
[1] 孫振鋒. 發揮門對門優勢? 發力中短途市場[N]. 中國交通報,2018-08-08(007).
[2] 吳淑娟.客運行業發展趨勢分析[J].知識經濟,2018(12):73-74.
[3] 許琦.道路客運集團在供給側改革中全面深化改革探討[J].公路與汽運,2017(06):57-59+63.
[4] 楚峰.2016道路客運:轉型升級中穩步前行[J].運輸經理世界,2016(01):54-57.
[5] 熊燕舞,祁娟.長途接駁運輸? “轉型突破”謀發展[J].運輸經理世界,2015(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