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蕾
(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前,高校后勤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搞好后勤服務,固定資產由高校統一購置,高校后勤部門無償使用,后勤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這是計劃體制決定的。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各高校后勤集團內部相繼成立各種實體,這些實體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實行全成本核算。這種具有法人資格的后勤實體具有營利性,它們在經營過程中用自有資金購入大量經營用固定資產,同時上級部門又無償撥入部分非經營用固定資產。兩類不同性質的固定資產應如何計提折舊,是擺在廣大后勤部門財務工作者面前的新問題。
隨著高校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后勤創辦了校辦實體,這些校辦實體具有企業的性質,后勤集團對這些實體使用的固定資產實行企業化管理模式,學校將原來無償撥入后勤部門的部分固定資產轉入經營進行創收,并在使用中通過折舊的形式收回。實行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使用權歸后勤部門,所有權仍歸學校,由國資處統一管理,如果仍采用之前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不計提折舊,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就不能有效地得到補償,固定資產有償使用缺乏依據。
隨著高校后勤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經濟活動出現多元化,一些部門如外包餐廳、招待所、幼兒園等,由于其本身經營活動具有營利性,后勤部門對這些部門實行全成本核算,因此應參照權責發生制核算方法計提折舊,如果高校后勤實體仍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核算方法,不計提折舊,導致這些部門的固定資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不能計入成本中,容易導致少計成本,多計收入,不符合收入與支出相配比的原則,容易導致凈利潤數額虛增,甚至 虛盈實虧 ,全成本核算缺乏依據,流于形式。
長期以來高校后勤部門固定資產參照行政事業單位的做法,購入時借記 事業支出后勤服務支出 ,貸記 銀行存款 ,同時借記 固定資產 ,貸記 固定基金 科目。由于固定基金是凈資產類科目,反映的是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即凈值,它隨著使用過程不斷發生增減,但由于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始終以最初的價值體現在賬上,使資產負債表上的凈資產信息不實,既不能真實反映凈資產的實際存量,也不能體現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固定資產的購置缺乏依據,導致資產重復購置,使用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新會計制度對高校后勤部門固定資產的折舊問題沒有過多地提及,而高校后勤部門管理的固定資產內容復雜,種類繁多,既有非經營性的,又有經營性的。鑒于高校后勤集團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應把后勤集團管理的部門分為兩類,一類是經營性的,另一類為服務性的,兩種不同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分類核算,重點是經營性固定資產。對于經營性固定資產應按權責發生制核算方法實提折舊,具體做法有四點。
近年來,由于國內高校間的合并,多數高校合并后重新組建新校區,合并前各校區的固定資產各自管理,合并后,雖然進行了資產清查,但由于搬遷、改擴建、部門重組,改變使用部門等,固定資產數量大、分布廣,再加上有些固定資產年代久,相關人員退休、調離時,沒有及時辦理資產交接手續,導致資產賬實不符。計提折舊前,應徹底做好資產清查工作,確保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在此基礎上區分出經營性固定資產與非經營性固定資產,分類建賬,為下一步分類計提折舊做好準備工作。
按照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專有設備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后勤部門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清查結果,按照新標準進行重新分類。對單位價值達到新標準的固定資產留在固定資產科目下管理,對未達到新標準規定的固定資產從本科目下轉出,列入存貨科目管理,增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來核算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介于固定資產與存貨之間的流動資產。
新會計制度要求高等學校根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清查核準的固定資產原值、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按照一定的標準補提折舊。筆者認為,高校后勤部門具有經營性質的固定資產,應按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法實提折舊,在補提折舊時借鑒企業的做法,按照前期會計差錯更正方法,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調整,通過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調整損益類科目,相應調整年度利潤表。取消 固定基金 科目,增加 累計折舊 科目。正確反映高校后勤集團經營用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為高校后勤實體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積累資金,同時保證高校經營用固定資產的有償使用得以實現。
后勤集團的首要任務是搞好學校各項后勤保障,確保學校各項教學、科研任務有序進行,其次是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合理創收,為高校減輕負擔,服務功能是第一功能。因此作為高校后勤部門要做好這部分資產的管理。對這一部分固定資產,筆者認為應采用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的 虛提折舊 的方法,這是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性決定的。應按新制度規定的折舊方法按月計提折舊,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合理分攤,計入部門經費支出.對于補提的折舊額,一次性充減 非流動性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記入累計折舊科目。這種計提折舊的方法與新《高校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相一致。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養學生的單位固定資產消耗,有利于合理確定學生住宿費及學費,從而使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更加準確。
隨著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頒布,固定資產折舊問題已擺在廣大高校財務工作者的面前,隨著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后勤部門的經濟活動出現了多元化,高校中后勤部門占用固定資產的使用性質發生了變化,對傳統的預算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后勤要立足自身的實際,根據本單位會計核算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會計主體采取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保證會計核算的科學化、合理化,從而使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促進高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劉敏.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新探.會計之友,2011(19).
2.王琳霞.新會計制度下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問題淺析.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