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陽子
(西北民族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甘南地區的民間劇團的生存狀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與民間信仰相結合的形式存在,而另一種以娛樂活動的形式存在。
與民間信仰相結合的劇團在民眾的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當初傳播者告訴民眾演一部“南木特”戲具有念一部《大藏經》的功用,如果在演出過程中有褻瀆的行為,那么將會有惡報等等,目的在于使南木特戲在民間得以傳播,并能夠世代傳承下去。民眾認為南木特戲有消災祈福的功用,正是這種信仰的力量讓南木特戲的表演存活這么多年。然而這種劇團在演出形式上是比較保守的,他們除了在每年規定的時間演出以外,一般不以盈利為目的進行演出或者純娛樂性的演出,他們認為這樣的演出是一種褻瀆行為。
演員在表演時普遍非常嚴肅,沒有絲毫的懈怠,他們不注重在演出中表現自己,自己擔任了什么角色,而是很虔誠、很嚴肅地去完成演出。觀看演出的受眾也會保持一顆虔誠的心,很多老人在觀看時會當場跪拜,即使演出當天下著大雨,民眾也會堅持看完藏戲再離開。
我們通過采訪了解甘南鄉村以及城市青年人對于藏戲的熱衷程度,發現較為落后的地區許多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水平較低,信仰約束較強,則對藏戲藝術的熱衷程度越高,多是在家人的影響下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然而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城市大部分青年對于藏戲藝術的熱衷程度并不高,藏戲的信仰功能減弱,轉化為一種文化遺產和娛樂消費。僅僅依靠信仰的力量已經很難吸引青年人,這時候必須有新的理由讓這些青年人積極參與演出。
民間劇團的演出基本沒有傳播文化的意義,只是單純的民間娛樂活動。為了劇團的生存問題,他們時常也進行商業性的演出活動,因為他們是民間業余劇團,受眾大多數是普通的農牧民,所以演出的票價也不高,所以這些收入一般用來維持劇團的日常開支,參加演出的演員基本是沒有報酬的。這也是這些劇團在組織演出時遇到的主要困難。
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劇院是由原甘南自治州藏戲團與歌舞劇院合并而成,據院長介紹,如若不合并,歌舞團的演出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而藏戲團的演出較為冷淡。從該團目前的創作人員和表演人員的年齡結構來看,如今正處于一個新老接替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甘南藏劇團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演員的綜合素質比原來有很大的提高,然而隨著現代多媒體的發展,演員對藏戲的喜愛度和興趣度并不高。據訪談了解到,劇團演員是多來自當地或者附近藝校的學生,為了得到一份安穩或者得體的工作而進入劇團,他們在初進劇團之時對于南木特藏戲并不了解。他們接觸的東西單一,實際上沒有真正掌握藏戲的實質性內容,更多的是在劇團中學習和練習,劇團中的南木特藏戲導演會在排練之前將排演的故事內容講給演員聽,便于演員理解,使其對排練產生興趣并且更好地融入角色。從受眾方面來講,演出時觀眾是非常多的,據介紹,每次演出的過程中,受眾數量非常多,但這些受眾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南木特藏戲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支持,如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南木特藏戲的受眾方面來說,受眾以中老年為主,他們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傳統媒體,因此利用傳統媒體對藏戲進行傳播和保護是必不可少的途徑。傳統媒體又以電視最具代表性。電視特有的聲畫結合為受眾帶來了視聽享受,制作藏戲相關的電視綜藝節目,結合現代元素,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多的藏戲藝術并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讓更多的民眾耳濡目染,并且為喜歡藏戲的人提供一個學習藏戲的平臺,節目于每周固定時間播出。并且在節日期間對藏戲演出加強宣傳,使藏戲文化滲透進百姓生活中,吸引游客的關注。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大部分家庭都購買了私家車,交通廣播的傳播效果日漸顯著,可以添加專門的藏戲頻道廣播,讓人們在上下班途中、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途中、旅途中都能夠輕松接受藝術的熏陶。報紙媒介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對藏戲的研究者、藏戲的傳承者進行專訪,傳播南木特藏戲,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藏戲的傳承和保護中。雜志媒介可以多發表關于藏戲的論文,集眾家之意見,對藏戲藝術進行傳播。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南木特藏戲的傳播與繁榮需要與新媒體深入結合,如制作南木特藏戲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南木特藏戲藝術的相關知識,拍攝相關紀錄片及微電影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藏戲藝術。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當地的青年受眾應該有一定的責任感,盡自己的力量,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演出藏戲,利用手機、電腦、相機等媒介記錄并傳播出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藏戲,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加深自己對藏戲的理解。
由夏河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主辦,拉撲楞藝術團承辦的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戲《唐東杰布》于正月十二日晚在夏河縣大劇院上演,演員主要來自甘南州藏族歌舞劇院,舞美、道具、音響、燈光、服飾、化裝都運用了現代元素,原生態藏戲結合現代視聽效果,思想性、藝術性均達到了較高的水準,除了大量中老年受眾外,也吸引了不少青年受眾。該團還曾在蘭州、北京等多地演出,甚至在國外演出,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在甘南州地區,人們傍晚在廣場集合跳鍋莊舞,可以在廣場附近設立多個大屏幕,在播放廣告拉取贊助之余,直播或錄播南木特藏戲的經典劇目,使人們在休閑娛樂之時也能感受到藏戲的藝術魅力。
建立藏戲傳承示范點,培養和引進專業的藏戲編導、舞蹈編導及藏戲研究者,傳統藏戲的基礎上共同改編和創造民族特色與現代舞美相結合的藏戲。如今,在鄉間仍有許多村民及民間藝人在固定的時間會自發組合南木特藏戲的劇團,這里的人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若能夠組織專業的藏戲編導定期下鄉傳播藏戲知識,想必可以為許多正在學習南木特藏戲的青年人答疑解惑。
戲曲藝術普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想要傳承下去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專業藏戲研究者可以適當地在藏戲藝術中融入一些舞蹈表演,注重視覺效果的呈現,背景與音樂相結合,節奏適當加快,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被深深地吸引。藏戲全本演出,時間較長,耗資巨大,在排演的過程中可以挑選經典的段落,改編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也可以錄制成視頻,于公眾微信號、各大視頻網站等廣泛傳播。
新媒體環境下,也許目前南木特藏戲的發展較為低迷,年輕人對其的關注度不高,但相信經過藏戲傳承者、藏戲專家、政府、媒體人的共同努力,以南木特藏戲悠久的歷史及獨特的藝術性一定會使它走向國際,走進每個國民心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它的文化感染,進而喜愛它、保護它、傳承它。
[1]買桂英,李躍光.從“南木特”藏戲的發展看中國民間文化產業的發展道路[J].才智,2013(11):286-288.
[2]楊勇,劉巍文.甘肅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調查研究[J].中國藏學,2015(04):12-19.
[3]郭志合.傳承與創新:南木特藏戲變遷與發展[J].青藏高原論壇,2013(04):72-79.
[4]李娜.變易與恪守:南木特藏戲傳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