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自由、公正、民主是黨的十八大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國家通過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營造出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聞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在當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勢下,更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大力傳播和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在信息傳達、公民價值觀的構建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新媒體快速發展,以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在社會傳播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尤其一些黨媒、黨刊的公眾號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取得了傳統媒體很難獲得的傳播效果。從媒體特性上看,新媒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傳播速度更快、傳播效率更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容需要準確、及時、生動地傳播給受眾,以便于人們可以更方便地接收新信息。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尤其直播的出現,幾乎可以做到實時傳達。另外,新媒體傳播信息更加便捷,只要有個手機,受眾幾乎隨時隨地都能接收信息而很少受外界的影響,這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紙媒傳播形式單一,只能傳播文字和圖片,尤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建設方面,傳播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就容易影響到傳播效果。新媒體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同時調動人們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將文字、視頻、音樂、動態圖等信息更加豐富地傳遞給受眾,解決了人們閱讀長篇文章的枯燥乏味感,能夠寓教于樂。另外,在傳播手段方面,新媒體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多種表現形式設置公眾號、發表微博小故事、制作網絡節目等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覆蓋到各個平臺的頁面,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多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增強了輿論環境,也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效傳播。
新興的媒體形式豐富多樣,可以將文字形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教以各種生動有趣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傳遞給受眾。這樣的形式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大家在閑暇之余,輕松愉快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并且比起文字,圖片和影像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媒體的親民性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傳播。
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互動性更強,也是受眾樂意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可以設置議題讓受眾一起討論,也可以設置留言區,呼吁網友留言。這種互動性能夠使網友不自覺地參與進來,一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增強傳播效果。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網民的數量也在急速上升,與此同時,手機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移動媒體終端。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地接收信息和知識。“兩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戶端)為廣大受眾提供了更多的閱讀機會和閱讀平臺,同時也幫助人們更加方便快捷地知曉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用戶通過網絡可以隨時更新動態,同步獲取消息,實現無障礙的溝通交流。新媒體的出現拓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渠道,消除了傳播的不確定性,其成本低、效率高、互動性強成為新媒體獨有的標志,為人們分享、共同討論提供了途徑。新媒體的出現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有助于實現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方位發展。
和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可以實現全方位、個性化、多維度的傳播,這極大地激發了受眾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組織者發布的素材,圖文并茂的語境更有利于受眾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信息,受眾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視覺和聽覺得到了愉悅和放松,也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新媒體環境下,不僅文化生產、發行和傳播載體發生了變化,文化信息的接收和反饋形式以及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受眾不僅是新媒體環境下文化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傳播者和創造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的精神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創新力。宣傳它的目的不是讓人們刻意追求,而是自發參與,形成共同的文化價值觀,積極主動傳播。公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各種文化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實現了信息共享和交互融合。但是,一些西方國家借助自身的信息輸入和文化傳播的“信息位勢差”優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文化侵略。西方的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監管難度大的劣勢來傳遞信息,對我國進行軟文化的侵蝕。越來越多體現西方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的信息流入我國,大肆渲染并且潛移默化地植入人們的觀念中。由于新媒體傳播信息的速度快,傳播范圍又極其廣泛,這就使得某些信息的發布變得不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似乎人們正在進入“離開手機就沒辦法正常生活”的狀態。享樂主義、實用主義、個人主義等逐漸被人們認可,這些觀念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漸漸被人們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這使國家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受到了沖擊。網絡上謠言、發泄不滿等一些不正當的言論變得司空見慣,社會大眾的理想信念、道德意識、社會責任和政治追求在負面信息的影響下日益被侵蝕,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認同逐漸被淡化。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必須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網絡文化發展的價值標準。應建立更加靈活的傳媒機制,以自信、無畏的態度建立更加開放的信息傳輸格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準確性、完整性、科學性與表達的通俗性、簡潔性統一起來,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據意識形態的主陣地。
充分利用新媒體廣域性和跨界性的特點,傳播中國的主流文化思想和優秀的民族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覆蓋網絡的每一個角落,使人們在不經意間就能共享和掌握主流思想文化的內容。另外,要積極提高公民的素質,減少網絡謠言和情緒宣泄等負面信息,優化網絡空間,讓人們做到安全上網、綠色上網。
利用新媒體制作新產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媒體融合,采取新思維和新方法,大力提倡雙方互動分享,將枯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字說教轉變為自主的接受和欣賞。采取有創意的傳播形式,適應網民的知識結構和審美心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國民教育的全過程中。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無處不在,很容易形成“蝴蝶效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適應這種傳播機制,實現互動轉化,讓民眾發言。這就需要建立暢通的交流平臺,實現自律與他律的完美結合。解決廣大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反饋機制,根據受眾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改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內容和方式,回應民眾的疑惑和質疑,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中的影響力。
新媒體對人們的價值觀念、日常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教育。由此可見,我們需要依靠新媒體的力量,借助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方式多樣、傳播內容親民等優勢,大力宣傳國家的主流思想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容。與此同時,我們在面對西方文化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敵對勢力的侵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更好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開辟新的傳播路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不同的人群中能更具感染力和號召力。
[1]胡志超.新媒體環境下中小城市形象傳播的困境與體系重塑[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153-156.
[2]朱小妮.地方“雙微”政務傳播體系的構建——基于遼寧省五個主要職能領域的觀察[J].傳媒,2017(24):58-62.
[3]劉林利.構筑以“慢速傳播”為導向的對日傳播體系[J].對外傳播,2016(12):73-75.
[4]張寧芬.打造5n現代傳播體系 構建新聞宣傳平臺[J].中國地市報人,2016(09):89-90.
[5]劉明洋.“內”與“外”:城市品牌傳播體系的視點選擇[J].青年記者,2012(28):61-62.
[6]郭劍,崔宏宇.論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建設的基本途徑[J].中國報業,2011(22):11-12.
[7]翟杰全.構建面向知識經濟的國家科技傳播體系[J].科研管理,2001(01):8-13.
[8]田本相,崔文華.論電視、報紙、廣播的關系[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88(04):32-38.
[9]李天龍,閆欣.基于“要素-結構-功能”的農業信息傳播體系研究[J].理論導刊,2017(12):56-61.
[10]胡泓媛,伍慶.廣州城市形象對外傳播體系整合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整合營銷的視角[J].新聞知識,2017(04):6-9.
[11]高建華.新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話語體系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72-76.
[12]陳成春.新媒體環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探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5(2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