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瑩
(《江淮》雜志社,安徽 合肥 230001)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新媒體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傳統媒體技術,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同時,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通過不斷地嘗試和改善,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并且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傳統媒體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與運營方式,但是卻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適應市場的體制。傳統媒體缺乏競爭意識,墨守成規,與市場競爭模式慢慢脫節。以電視為例,在節目播出方面,其創新能力不足,播出的各種“口水劇”“雷人劇”或者是各種相似的綜藝節目,存在抄襲的現象。此外,傳統媒體在應用方面受到時間、空間以及制作的限制,具有局限性。
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在現代傳媒產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新媒體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媒體在報道之前需要對信息進行選取和采集、加工、審核,這個過程是繁復的。所以,整個事件從發生再到被公眾知道,是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的。新媒體的出現有效地突破了這種信息發布的局限和約束。新媒體發布流程短,因此信息傳播快速、便捷、靈活,即時性強。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媒體具有比較強的交互性,不僅是公眾接收信息的平臺,也是受眾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傳統媒體在發布消息的時候,受眾只能被動地接收,不能發表自己的言論。在傳統媒體新聞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傳播主體通常都是專業新聞機構,而且發布信息的主體都比較單一。新媒體的出現使傳播主體更具有多元化,人人都可以參與到網絡傳播中,誰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的發布者。新媒體領的交互性特征給受眾帶來了更多權利,受眾不再只是信息接收者,還能成為信息的反饋者甚至是發布者,并且他們的態度對某件事態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決定性。
傳統媒體信息的發布需要通過層層把關,因此傳播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新媒體的內容包括各式各樣的信息,從時事政治到休閑娛樂再到日常生活等,這種開放性使受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時間、空間和范圍都沒有限制,但受眾在信息選擇上面更加苛刻。
如今受眾接收信息更傾向個性化,可以通過手機報紙、網絡搜索引擎等個性化訂閱業務接收信息。這種個性化方式讓信息的定位更加準確與明確。隨著新媒體的個性化發展,通過哪種營銷方式進一步增強個性化功能,這也是需要不斷思索的問題。
傳統媒體向數字化發展,主要可以通過兩種形式:開發新產品和收購新媒體。傳統媒體需要往深層次的方向發展,并且需要做到多元化的信息生產與傳播。傳統媒體的技術和市場運營,有三方面需要注意:第一,隨時關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動態;第二,傳統媒體需要大膽研究與嘗試多種方式的信息處理形式,嘗試新的傳播方式,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合與適應;第三,傳統媒體可以通過研究新媒體的商業模式,進而研究更加專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可以向經濟和文化兩個方面進行探析和發展,從而逐漸往新媒體方向靠近。
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正在不斷尋找新的發展轉型機會,我國無論是政策方面的支持,還是投資的力度、新技術的引進,都是為了能夠讓傳統媒體獲得更好的發展。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之下,要想實現長久持續性的發展,是需要建立互聯網思維的,并且需要尋找跨界的發展渠道,實現平臺、內容、渠道的更新,這也成為傳統媒體未來轉型的關鍵。
傳統媒體并不會因為新媒體的出現就消失,就如電視的出現并不會讓報紙停產。同時,新媒體的出現為傳統媒體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關鍵是傳統媒體需要清楚自身的定位,從而才能形成深層次的影響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能力大幅度持續增長的關鍵取決于人們對內容的需求。內容是媒體產業生產的源頭與核心部分,一旦內容不夠有吸引力,那么數字化產業也就無法持續發展。從分工的角度分析,傳統媒體需要往更加專業的領域發展,推進產業定位走向專業化和具體化。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堅持“內容為王”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媒體能夠為社會提供核心價值內容,并且能夠展現出一定的差異性與專業性,這也是傳統媒體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
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催生了各種新媒體。數字技術的出現,雖然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帶來許多的機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需要樹立一種合作觀念,積極利用彼此的資源,建立融合的契機,不斷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形成更豐富、更專業的媒體發展道路。
[1]湯宇時.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轉型[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下篇)[C].2010:58-60.
[2]繆軍.論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何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5(22):245.
[3]王重琪.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如何擺脫困境實現轉型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6(13):279+339.
[4]李夢瑋.淺析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7(5):76-77.
[5]李佳倫.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及其發展之勢[J].神州,2017(17):194.
[6]秦子寧.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轉型前路[J].視聽,2018(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