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猛
(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電視民生類新聞直接關系著社會大眾的生活,是社會大眾重要的信息來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民生類新聞面臨著時效性增強、受眾互動、題材廣泛等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技術缺陷、傳播模式不完善、運營模式滯后等挑戰。針對這種情況,我國相關部門積極探索電視民生類新聞的發展趨勢和創新發展方法。研究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創新發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電視民生類新聞質量,而且對電視民生類新聞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有著直接意義。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的選題來源更加廣泛,電視民生類新聞不僅可以從傳統民生角度選題,還可以從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具體方面來選題。不過,民生新聞要具備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從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為觀眾展示真實的生活和故事。并且,民生新聞要讓百姓發聲,報道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和故事。另外,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利用微信、手機、微博等平臺中的民生信息,拓寬了民生新聞的選題范圍。
媒介融合視域下的電視民生類新聞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傳統的電視傳播已經不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具體來講,人們的信息來源不再局限于電視新聞,人們可以從手機、電腦等終端獲取新聞。因此,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貼吧、電視等多種方式傳播。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的時效性極大地增強,這是因為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使人們可以將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并發送到網絡平臺中,人們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及時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民生新聞可以引入人們發布到網絡中的信息來展示民生百態,進而有效增強民生新聞的時效性。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從業者已經從信息宣傳的角色轉變為信息供給的角色,受眾可以對民生新聞進行共享傳播,也可以通過網絡討論民生新聞。并且,新聞受眾還可以就新聞內容與新聞發布者互動交流,發表自己對民生新聞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受眾不僅是民生新聞的接收者,同時也扮演著民生新聞的傳播者和反饋者。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存在較大的技術缺陷。電視民生類新聞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具體來講,電視新聞需要經過生產、傳播、信息傳輸、新聞接收這四個環節。而這四個環節需要模擬技術和數字轉換,對技術的依賴性較強,需要相關單位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優化信息傳播技術。然而,現階段,有些電視民生類新聞缺乏對技術的重視,忽視了技術創新,信息傳播技術水平滯后,不適應媒介融合視域下民生類新聞發展的技術要求。
在傳統新聞傳播過程中,國家話語權對電視新聞內容起著主導作用。而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每個人都可以在電視民生新聞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在網絡中宣傳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電視新聞改變傳統的傳播模式,積極適應網絡的發展,采用網絡化的傳播模式。然而,有些電視新聞一味迎合受眾的信息需求導致民生類新聞過度娛樂化,違背了民生類新聞的原則,大大降低了民生類新聞的可信度。針對這種情況,電視民生類新聞需要根據媒介融合的發展積極完善傳播模式,將傳統傳播模式與網絡傳播模式相結合,優化電視民生類新聞的傳播。
傳統的運營模式難以為電視民生類新聞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媒介融合能夠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擴大電視民生類新聞的發展空間。媒介融合需要電視臺不斷更新運營模式和運營理念。具體來講,新媒體的發展給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電視媒體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減弱。而新媒體不斷爭奪電視媒體的廣告資源,傳統的電視媒體運營已經無法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然而,很多電視民生類新聞仍采用傳統的運營模式,忽視了媒介融合與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運營模式滯后。
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內容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電視臺都選擇生活化、本土化的民生信息來制作民生類新聞,希望解決人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而,由于電視民生類新聞的惡性競爭,很多電視民生類新聞內容呈現出同質化、淺表化和碎片化的問題。有些電視臺為了迎合受眾需求而延長新聞時間,為受眾展示民生問題的瑣碎細節,忽視了民生新聞的質量。針對這些問題,電視民生類新聞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應積極完善電視民生類新聞內容,積極從網絡平臺挖掘民生信息資源,展示真實的民生新聞,深入分析民生問題,為百姓解決問題。并且,民生類新聞可以利用網絡提高網民的參與程度,在民生新聞制作過程中收集網民的態度和意見,將網民態度和網民意見融入民生類新聞中,豐富民生類新聞素材,使民生類新聞能夠真正傳達百姓的心聲。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影響,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媒介競爭十分激烈。具體來講,媒介競爭不僅包括同質媒介競爭和異質媒介競爭。電視臺之間的競爭、報紙之間的競爭屬于同質媒介競爭,電視與網絡、電視與廣播之間的競爭屬于異質媒介競爭。而從地域方面來講,媒介市場競爭包括全國性競爭、地域性競爭和全球性競爭。電視民生類新聞的發展需要適應媒介競爭,并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探索生存與發展方法,不斷增強民生類新聞的競爭力。另外,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媒體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強勢傳播地位面臨著巨大威脅,新媒體傳播極大地動搖了電視媒體的地位。并且,在新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媒體在人們生活中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視,電視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而在媒介融合視域下,人們可以通過電話、手機、電腦等獲取信息,電視已經成為人們的娛樂休閑工具。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在媒介中的競爭力大大下降。最后,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的定位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的“受眾本位”已經無法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用戶本位”成為電視民生類新聞的重要指導思想,電視民生新聞需要從用戶需求入手,根據用戶需求和用戶的生活,為用戶提供真實的新聞,使用戶成為電視民生新聞的參與者與反饋者。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的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功能大大增強。具體來講,電視民生類新聞的政治功能十分突出,民生類新聞可以通過百姓生活展示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并監督糾正不良的社會風氣,為民主監督和民主參與提供了平臺,人們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對國家政治的監督,促進政治民主化發展。并且,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民生類新聞的經濟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民生類新聞成為一種營利性產品,具有一定的經濟功能。例如,民生類新聞可以宣傳百姓的實用物品,促進相關產品的銷售。另外,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還具有本地服務功能、娛樂消遣功能、聚焦功能、協調公眾功能等,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創新發展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打造多媒體矩陣,改變傳統的新聞發展理念。為此,電視民生類新聞應大力發展新媒體,重視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拓寬新媒體新聞傳播渠道,開設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通過新媒體途徑傳播民生類新聞。具體來講,可以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預告電視民生類新聞,引起受眾的好奇心。并且,新媒體傳播渠道可以接收來自受眾的新聞線索,豐富民生新聞內容。同時,新媒體傳播渠道能夠實現與新聞受眾的互動,了解新聞受眾的信息需求,獲取新聞受眾的信息反饋。另外,電視民生類新聞應重視本地人民的生活,從本地生活入手,做好本土化的電視民生類新聞,使電視民生類新聞能夠更好地為本地人民服務。最后,電視民生類新聞傳播需要強化不同媒介之間的合作與互動,通過多種媒介渠道進行新聞傳播。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創新發展要重視互聯網市場對新聞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市場競爭力,搶占網絡市場。為此,電視民生類新聞單位應重視手機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優勢,充分認識到手機媒體在民生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便攜性、互動性等優勢,積極為用戶提供碎片化的民生新聞,使手機用戶能夠利用零碎時間獲取最新的民生新聞。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用戶黏性決定于用戶的服務體驗。因此,電視民生類新聞應積極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用戶服務體驗。為此,電視民生類新聞應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開展網絡互動和網絡服務,及時回復用戶的留言,與用戶互動,了解用戶對民生新聞的需求。電視民生類新聞應積極優化用戶體驗,使用戶參與到民生新聞中,在新聞中表達用戶的意愿和用戶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同時,電視民生類新聞應重視與用戶的溝通,強調用戶本位,將用戶需求作為行動指導,積極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服務。另外,電視民生類新聞應積極優化新聞傳播評估體系,將新聞的點擊量、新聞熱門度、新聞影響力納入新聞傳播評估系統,增強民生類新聞評估的全面性與合理性。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的發展離不開倫理和法規的制約。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完善電視民生類新聞倫理與法規,增強電視民生類新聞傳播的規范性。具體來講,在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民生類新聞傳播應遵循大眾傳媒新聞評價標準,確保正確的新聞價值觀、真實權威的新聞內容,增強電視類新聞的公信力。并且,電視民生類新聞應重視對正確價值觀的宣傳,向社會大眾傳遞正能量,引導人們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同時,電視民生類新聞應積極打造健康的媒介生態環境,堅持傳播綠色的新聞內容,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造假或夸大事實,保證真實健康的民生新聞。另外,我國應積極響應媒介融合視域下的關于信息傳播的法律規定,嚴厲制裁電視民生類新聞中的違法現象,確保電視民生新聞在媒介融合視域下的合法性。
[1]孫云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民生新聞的轉型分析[J].記者搖籃,2017(07):30-31.
[2]薛崝.電視民生新聞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創新方式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20):83.
[3]史竹君.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民生新聞傳播策略探析——以福州電視臺《新聞110晚報》為例[J].東南傳播,2015(0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