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 琦 趙 苗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0)
新世紀以來,全球不少報紙日漸式微,一些百年大報也紛紛停刊轉網,“報紙消亡論”一時甚囂塵上。自2014年起,我國傳統媒體廣告刊例已持續4年負增長,報紙讀者的流失導致報業發行的低迷,帶來報紙廣告的下滑。
據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6.3%。新媒體時代,在手機、電腦的沖擊下,報業如遇寒冬,如何過冬,已成發展難題。
且不論報紙未來是否真會消亡,單看報紙自身發展而言,不得不承認,曾經的“第一媒體”如今早已風光不再,新媒體大軍使傳播從介質到特性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經只有精英階層才享有的話語權成功下放,新媒體的到來使傳播“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個簡單的“點贊”使草根階層也能隨時參與傳播互動。新媒體帶來了個體的存在感,實現了個體的滿足感,哪怕只是鼠標左鍵的輕輕一點。這種快感是紙質媒體所不具備的,是一封讀者來信、一個讀者來電永遠都無法逾越的高度。新媒體的互動性真正實現了傳播的全民參與,而這恰是紙媒的短板。
為彌補傳播短板,增強互動性,紙質媒介不斷結合新媒體,試圖揚長避短,進行媒介融合??刹还苁鞘謾C報還是電子報,紙質媒體似乎都未實現真正的互動。
報紙的符號特點,使其在傳播中局限于文字和圖像。另外,報紙傳播受時空限制。融合新媒體形態,報紙通過二維碼拓展其媒介符號和空間。通過掃碼,報紙補充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媒介符號,報紙內容也不局限于固定版面。
但報紙二維碼的掃碼頻率到底如何,無從統計。傳統媒體的受眾是否有新媒體思維,愿意掃一掃二維碼也很難保證。而且掃碼還有可能會中斷讀者的報紙閱讀,轉移閱讀視線。因此,融媒體時代,紙媒的互動并不是簡單地在報紙上放二維碼,而是由內而外的真正融合互動。
在紙質媒體向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電子報是諸多報紙的不二選擇。但大多數報紙的電子報只是紙質報的完全照搬,并未與紙質媒體進行差異化傳播,內容同質化嚴重。不少報紙的電子報點擊量仍然不高,更不要奢求與讀者的高頻互動。
另外,電子報的新聞社區也未搭建成型,BBS新聞專區只是簡單地進行跟帖、灌水,專業記者、編輯并未進行議程設置,引導輿論。
融媒體背景下,紙媒與讀者的互動性必然不能停留在以往的單一低效互動模式中,應該與新媒體融合,進行深度融合。
傳統媒介時代,信息的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鴻溝巨大,傳播者負責信息傳播,接收者負責接收信息,傳受雙方身份標簽鮮明。新媒體時代,從傳播介質到傳播形態發生巨大變化。2005年“倫敦地鐵七七爆炸案”發生后僅3分鐘,事故現場的親歷者亞當·斯泰西通過手機發出了第一張現場照片,隨后世界各大新聞網站轉載了這張圖片,進行相關新聞報道。“倫敦地鐵七七爆炸案”是新聞傳播史上的一次轉折,至此新媒體顛覆了傳統受眾身份,傳受身份開始轉移。
新媒體時代,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新媒體客戶端,充分發揮受眾的參與性,依托以提倡個性化為特點的Web2.0技術,讓用戶充分參與信息生產,形成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由用戶生產內容。如此一來,既解決了媒體的“內容荒”,又滿足了受眾的參與感。
傳統媒體媒介組織復雜、結構龐大,信息生成成本高,在廣告收益下滑的情況下,勢必阻力重重。但若傳統媒體能效仿新媒體利用UGC,通過用戶生產內容,既可以解決自身內容生產成本高昂的難題,還能增強傳統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性。但傳統媒體采用UGC必須在內容質量上做好把關,否則可能使傳統媒體喪失權威性。
如果說新聞報道具有專業性,那么副刊無疑是報紙與讀者互動的最佳區域。從我國報紙有副刊以來,副刊就多作為文學園地,刊載讀者來信和文學作品。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當代人對報紙副刊的期許已經超過簡單的“文學樂園”,受眾希望報紙副刊像個大熔爐,能讓他們得到不同層面的收獲。一張報紙要想得到受眾的長期關注,投稿讀者源源不斷,就得苦鉆研,下大功夫。
傳統報紙副刊上的文章需要編輯校對審稿,發表流程復雜,要求較高。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微博、微信,圖片一拍、文字一敲,所感所想就能立刻通過網絡發表,信息渠道的便捷化、多樣化使受眾盡享其便,這就對報紙副刊造成了強烈沖擊。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報紙副刊不僅要在時效性上下功夫,而且必須有明確的受眾定位。
另外,報紙副刊還應結合新媒體特長,通過二維碼、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將有限的傳播空間進行拓展,利用新媒體與讀者進行即時互動。
廣告一直是報紙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傳統報紙廣告目標明確,文本生硬,一直是讀者的繞行地帶。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經濟低迷,但在全國紙媒迎來廣告寒冬時,《深圳晚報》卻備受廣告主青睞,營收同比上升。從“不懂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個廣告”到“松哥買個整版給你墊蝦殼”,《深圳晚報》的創意廣告一次又一次成為受眾的討論焦點,引爆朋友圈。
傳統媒體時期,報紙的一個版面要塞下幾十個廣告,可能連版面中縫都不放過,但讀者幾無。如今,報紙用整版做一個廣告,可能一個字也不寫,只放一個二維碼,但讀者眾多。可見,新媒體時代,報紙廣告的特點已發生改變,再也不停留在信息的傳遞,更多的是引發讀者的互動。
報紙頭版這個曾經只放重磅新聞,最能體現媒體價值的地方,現在用來做“開屏廣告”。不管是廣告還是新聞,只要能實現與讀者的互動,就能實現媒介價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媒體競爭激烈異常的情形下,報紙不能單憑內容取勝。新媒體時代,報紙要成功博取受眾眼球,還得在營銷策劃上下功夫。市場經濟下,作為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報紙可利用營銷策劃,塑造自身品牌,提升影響力,進而逐漸喚起人們對紙質媒體的重視,增強報紙的存在感。
2017年開年,《濟南時報》和《齊魯晚報》兩張報紙就引爆朋友圈,原來《濟南時報》的頭版赫然寫著“歡迎訂閱2017年《齊魯晚報》”,而《齊魯晚報》的頭版也赫然寫著“歡迎訂閱2017年《濟南時報》”。通過營銷策劃,《濟南時報》和《齊魯晚報》成功地引起網友互動。同為2017年開年,《廣州日報》的營銷策劃更是放大招,攜手國內8大城市的主流報紙,首次打破了時空界限,每張報紙的頭版僅放一字,合體組成一封全國邀請函:廣州過年,花城看花。這次營銷策劃大獲全勝,“廣州過年”邀請函剛剛上線,就瞬間成為網紅,點燃社交媒體,引來無數官微、大V轉載點贊,沖上微博熱搜榜。
成功的報紙營銷策劃能起到整合營銷的作用,將報紙變成全民參與的話題,提升報道品牌力,讓報紙成功實現與讀者的互動。
新媒體時代,報紙雖然遭遇寒冬,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傳統的“傳者中心”、傳播者“一言堂”的時代已經過去,報紙要生存必須在互動性上下大力氣,做好與讀者的互動,融合新媒體,創新傳播模式。
[1]陳波,張雷.全媒體時代報紙如何留住年輕讀者[J].新聞世界,2013(04):37.
[2]張欣.全媒體時代報紙與讀者的互動[J].青年記者,2011(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