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阿克蘇地區廣播電視臺,新疆 阿克蘇 843000)
現代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新聞事業的騰飛,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迅速崛起,既為新聞傳播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也給傳統新聞業帶來了挑戰。互聯網的普及使新聞資訊不再掌握在少數新聞媒體的手中,每個人都變成了新聞的發現者與傳播者,這使得新聞的采編必須另辟蹊徑、不斷創新,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新媒體”這個詞是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講的,新媒體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型媒體形式,它獨立于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而存在,是當下最為流行的媒體形式。
新媒體的本質在于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是傳播者。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雜志、廣播等,其大部分都需要專業的認識,比如專業的編輯、制片人與主播等等,而大眾所扮演的角色僅是受眾,是消費者。新媒體出現后,其最大的改變在于人們不再只是受體,每個人都可能是生產者,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每個人都可以發聲,每個人都對內容具有編輯、傳播的權利,而這個編輯與傳播還具有實時性。
第一,信息質量。由于互聯網的時效性,新媒體的信息量會暴增,這種爆炸式的增長必然造成信息的虛假問題,如某些網絡媒體為了增加其新聞的點擊量,必然會利用標題來吸引眼球,通過廣告與低俗、虛假的內容提高點擊量與瀏覽量。
第二,相關法律不健全。從目前來看,我國還沒有針對互聯網與新媒體的相關立法,這就導致了很多網站與運營商鉆法律的空子,利用法律漏洞牟取不法利益。
第三,網絡暴力。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網絡上卻是網絡暴力的參與者,是“鍵盤俠”。在網絡上發言相對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卻成為網絡暴力的“共謀”,強大的輿論攻擊使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喪失了其自身的權益。
事實上,傳統媒體至今仍保持著自身的優勢,具有更高的社會知名度和信用背書。因此,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要盡量揚長避短,運用好紙媒的優勢拓展新領域。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連接已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了解信息的渠道也變得多種多樣,因而,新聞工作者要從更新的角度采編新聞,如果新聞媒體發布的信息是受眾已經知道的,那么受眾對于該信息的關注度自然也就會下降。因此,注重對新聞的深層次把握,對新聞采編的創新就顯得極為重要。現代社會永遠不缺乏新聞事件,缺乏的是具有深度、相關見解與思想,能夠讓受眾產生共鳴的新聞報道。因而,新聞工作者在采編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對素材的選擇,利用傳統媒體內容生產方面的核心優勢與公信力,為受眾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并最終通過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的方式實現傳播的真正價值。
在新聞編輯的過程當中,應當避免發布與當前大行其道的快餐式的新聞,應當推出具有一定深度與文字水平的新聞,或者貼近受眾群體的生活,或者對新聞事件進行追蹤,進行深度剖析。新聞工作者的文字功力與新聞思維決定了新聞未來發展的道路,對新聞采編工作來講,在低俗新聞與快餐新聞大行其道的當下,利用新媒體的基礎,創作出走在時代前沿的新聞內容才是更為重要的。比如,利用新媒體設計、視頻等多媒體方式,通過對大數據的整合,了解受眾的偏好,提升新聞采編創作的針對性,創新新聞視角,深度發掘新聞內容。
新媒體作為新聞信息的收集、推出及交流平臺,應該靈活運用求同存異的思想策略,帶動受眾對新聞作出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建立一個長久有效的互動環境,各種思想與見解在新媒體的新聞信息平臺的社區碰撞,不僅為新媒體平臺積累了受眾群體,也調動了受眾的積極性,這對采編工作既是一大便利,也是一個長久有效的策略與方向。
在新聞媒體業競爭激烈的今天,新聞媒體想要提升自身影響力與社會關注度,就要不斷增強新聞采編工作能力,擴大思想格局,在自身職業素養的基礎上,利用自身優勢了解新聞受眾群體的偏好,進而采取合理的采編技巧與策略。
[1]王璐.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J].新聞傳播,2014(18):103.
[2]王漪.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J].視聽,2017(10):171-172.
[3]汪祥.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J].新媒體研究,2017,3(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