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米揚
(新華社 《新華每日電訊》報,北京 100803)
近日,不少網民發現,一些新媒體短視頻平臺推薦的內容和往常不一樣了。這源于管理部門對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旗下“問題視頻”的批評和勒令整改。針對社會輿論強烈關注的“快手、今日頭條播出有違社會道德節目”等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會同屬地管理部門嚴肅約談了今日頭條、快手兩家網站主要負責人,隨后發布的公告措辭嚴厲。
有關管理部門對新媒體發展的重視可見一斑。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程度的沖擊,但同時也激發了“鯰魚效應”,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創造了新機遇。人們的生活被微博、微信、媒體客戶端及數字電視等包圍著??陀^地講,這些新媒體的出現增加了百姓的信息發布和獲取渠道,信息獲取更加立體化、更便捷。與此同時,新媒體編輯作為媒體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想要進一步提升新媒體工作的綜合質量,需要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對傳統編輯工作有所創新與堅守。
在這個過程中,新媒體編輯要認清應該堅守什么,創新什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更加合格、成熟的新媒體編輯。本文總結新媒體編輯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以下幾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元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思想的多元帶來了觀念的改變。人們不時看到一些新媒體公眾號、客戶端為了吸引受眾眼球和獲得更高的關注度,推出一些聳人聽聞、敏感甚至虛假的內容。一些新媒體內部管理松懈,編輯人員政策理論水平良莠不齊。
新媒體編輯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認清自身的角色,雖然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新聞報道形式更自由,但身在編輯崗位,就要端正自身的態度,堅守編輯的職業道德,保證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新媒體編輯要在工作中增強辨別能力,切實增強自身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認真辨別每一條信息并進行篩選,確保信息的高質量,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新媒體編輯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發展無形中增加了新媒體編輯的工作量。但傳統媒體的編輯工作首先是對新聞信息進行閱讀和篩選,從而匯總成新聞素材為其他工作環節服務,傳統媒體編輯的工作鏈條正在延長。
與此同時,新媒體編輯的價值已不再僅通過記者或主持人的身份來體現,在工作中,新媒體編輯應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新媒體編輯工作需要充分發揮搜集線索和加工素材的能力,積極從個人的思想力、經營力、創造力、編輯力四個方面轉型,從傳統的單純性編輯身份轉型為新媒體時代的全媒體編輯,成為一名合格的信息搜集者和加工者。
在某些新聞場合,一些編輯會為了增強稿件的關注度而傳播虛假的信息。這樣做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一些人的需求,但長此以往會造成受眾價值觀偏離。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越來越多的受眾對傳統形式的陳舊內容產生了審美疲勞,因此新媒體編輯需要在端正自身工作態度、傳播正面內容的前提下,尋找最有價值的新視角,運用多種手段增強吸引力,從而為新聞增添色彩。
新視角能夠極大地促進新聞的有效報道和傳播,因此發現新視角是新聞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采編分析過程中,要能夠采用多角度的方式考慮問題。除了傳統的正向思維之外,創新性的新聞采編思維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側向思維。側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相反,主張結合其他方面的思考范圍,并從中得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靈感,新媒體編輯要能夠使用所有的外源性信息,廣泛涉獵其他交叉知識領域,從而找到更具突破性的新聞視角。
二是逆向思維。簡單地說,就是當受眾在肯定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從否定的角度來比較。以受眾的角度提出問題,如果不能充分地反饋,那么就說明問題還需要推敲。
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傳播途徑也越發多樣。只要有興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
微博、微信成為當下許多受眾每天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這些信息都是新媒體編輯篩選過的,較報紙、廣播以及電視上的信息更能夠引起受眾的興趣。因此,新媒體時代的編輯工作面臨著一個新的要求,就是在編輯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對報道對象的關心、關注及尊重。
第一,關心。新媒體編輯要結合身邊百姓的鮮活例子,關心和報道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讓人們覺得受到了關心與重視。
第二,關注。新媒體編輯應在維護百姓權利的基礎上對新聞進行采集、加工,涉及和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通常更能引發人們的興趣及重視。
第三,尊重。在報道過程中,新媒體編輯要尊重人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勞動成果,只有足夠尊重報道對象,才會得到受眾真正的尊重。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選擇更加多元,這就給新媒體編輯人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機會。新媒體編輯人員除了在這一過程中抓住機會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堅守與創新。
新媒體編輯需要堅守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底線,在編輯過程中做到關心、關注以及尊重。與此同時,新媒體編輯還需要在發展過程中創新工作方法,除了增強報道的趣味性,還要加強創新,激發主觀能動性。新媒體編輯還應強調政治責任和把關能力,并且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從而更好地提升新媒體編輯水平,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及新時代的需要。
[1]王昱.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及后期編輯技術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6(2):90-91.
[2]黃建芳.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下的創新思維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7(1):131-132.
[3]陳鋒,李建偉.新媒體編輯應對網絡造假策略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7(11):66-69.
[4]楊江科杰,熊志華.關于新媒體編輯的創新機制研究[J].新聞傳播,2017(24):55-56.
[5]嚴三九.中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創新路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89-101.
[6]吳延麗.新媒體編輯應具備的能力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