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麗
(濱海新區塘沽廣播電視臺,天津 300450)
不同視域下的新聞傳播具有不同的特征,新媒體視域下新聞傳播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新聞傳播主體更加普遍。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擴大了新聞傳播的范圍,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傳統新聞媒體主要依托具有專業素養的新聞工作者完成信息收集、編輯及傳播工作,受眾扮演被動接收信息的角色。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種局面逐漸被顛覆,新聞傳播主體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而是廣大群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新聞信息的主體,這使新聞傳播主體具有普遍性。第二,新聞傳播內容增多。新媒體不僅加快了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新聞的數量。傳統媒體以報道國家重大事件或傳播相關政策為主,并配有簡單的圖片,但新媒體在豐富大眾生活的同時,也為人們了解各方面的新聞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時,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得新聞內容更具感染力與畫面感。第三,新聞傳播途徑多樣化。新媒體不僅為大眾帶來了大量的新聞信息,還為人們提供了獲取新聞信息的多種渠道。例如,受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與電腦等移動終端搜索信息、傳播信息,并且移動終端上的新聞信息時效性更強。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行業只能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突破自我發展困境,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有機統一,爭取達到高度融合的程度。相比新媒體,雖然傳統媒體傳播新聞信息的速度與途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傳統媒體傳播的新聞信息不僅更具嚴密性而且還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為了助力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新聞工作者要以時代發展的前沿趨勢為參照標準,在保留傳統媒體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長處,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統一,不斷為新聞傳播行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拓展其生存與發展空間。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內容進一步豐富,新聞傳播途徑更廣,難免摻雜一些不良信息或無價值的信息。隨著新聞信息數量劇增,同質化新聞不斷涌現,大眾對此類新聞逐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情緒。面對這種現象,一些新聞機構采取“標題黨”、夸大新聞事實、堆砌華麗辭藻等手段達到持續引起大眾注意,提高新聞點擊率的目的,傳播的信息可信度極低,容易誤導受眾。為了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新聞傳播應更重視新聞的傳播內容,提高信息質量。此外,新媒體技術為創新新聞傳播內容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聞工作人員要有效地篩選新聞信息,新聞報道應確保內容的真實性與時效性,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價值,不僅要充分傳遞人民群眾的心聲,還要對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發揮現實作用,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社會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的提高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讓新聞信息呈爆炸式增長態勢,大量信息充斥于人們的生活,受眾面臨巨大的信息篩選壓力,難以從海量信息中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新聞信息。這說明大量的新聞信息并沒有很好地滿足大眾的需求,反而對受眾獲取精準定位的信息造成了阻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新聞機構在傳播新聞時沒有充分考慮受眾的需求、兼顧讀者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新聞發布前期,新聞工作者要合理分類與優化新聞內容,提取信息的關鍵詞,形成標題索引,以便幫助受眾節省尋找信息的時間,為受眾爭取更多的時間精讀新聞內容。此外,還可以在新聞底部有序地列出各類新聞的標題,標題要充分體現出新聞的核心,將標題做成鏈接的形式,擴大讀者自主選擇閱讀新聞信息的空間,實現有效閱讀。傳播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信息不僅可以實現信息價值的最大化,還能培養大眾的閱讀興趣,為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幫助。
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統一,不僅是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實現媒體融合的有效路徑。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只有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秉持服務大眾與服務社會的基本理念,并結合新媒體的優勢不斷完善與創新自身的發展模式,才能提升新聞內容的價值與質量,促進新聞傳播行業的有效發展。
[1]周越輝,劉佳玉.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的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04):225.
[2]張雪芬.淺析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4(07):274.
[3]黃敏儀.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分析[J].新聞傳播,2016(09):35-37.
[4]劉如晴.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途徑[J].新媒體研究,2016(14):13-15.
[5]丁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沖擊及應對措施[J].新聞研究導刊,2017(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