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思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 惠州電視臺,廣東 惠州 516000)
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作用下,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網絡觀看新聞,并進行新聞互動,對電視新聞傳播效果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電視新聞傳播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在短時間內無法被取代。對于電視新聞傳播來說,掌握受眾的心理和信息需求是首要任務,也是電視新聞能否發揮良好效果的主要因素。[1]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視新聞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因此,電視新聞應該創新傳播方式,結合實際情況以及新聞媒體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本文從網絡通信角度出發,分析電視新聞傳播的特點和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電視新聞傳播要將文字、聲音、圖像融合在一起,突破不同元素之間的界限,使新聞傳播呈現多樣化、多元化的趨勢。另外,電視新聞改變了報紙、雜志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讓人們獲得了更多的新聞感受。[2]
電視新聞可以讓用戶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突破時空限制,而且可以在電視新聞網站上進行對話、視頻播放,或者小組討論。由于電視新聞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所以可以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與報紙、廣播媒體相比,可以實現在線報道。
媒體中充斥著各種垃圾信息,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誤導了社會輿論,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各種虛假信息的出現,危害人們的身心,[3]也是一種對人們的侵犯和騷擾。電視新聞作為主流媒體,需要對事件進行調查和核實,保證新聞的權威性。
網絡技術的出現,使得信息海量,并且信息源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使得原本的新聞傳播格局被打破,人們可以多渠道地發布信息。在眾多信息源中,虛假信息泛濫成災,人們需要在眾多信息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電視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可以讓人們獲得真實的信息,幫助人們辨別信息的真偽。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電視媒體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同時,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聞傳播媒介,如騰訊新聞、百度新聞等,[4]分流了電視新聞的受眾,使其被邊緣化。另外,5G通信技術的出現,以及無線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手機數量的大幅增加,也使得電視傳媒的優勢被削弱。移動通信具有便攜式、快捷性等特點,而電視媒體的時間性、空間性不足,導致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網絡獲取新聞。網絡通信技術可以增強用戶之間的互動,提升新聞傳播的體驗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從而強化新聞傳播效果。而電視傳播的單向性,容易使觀眾產生乏味的感覺。因此,電視新聞傳播要不斷改進,創新傳播方式,實現更好的發展。
網絡通信技術的出現,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可以選擇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接收和傳播形式。在網絡通信技術條件下,人們接觸到的信息更多,但人們的信息甄別能力不足,需要借助權威的新聞媒體的分析,幫助其更好地識別信息的真假。電視新聞作為國家信息傳播的重要機構,[5]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識別信息,發現和甄別信息,在魚龍混雜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另外,網絡通信技術讓更多人參與到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視聽的現象。鑒別信息真偽,傳播權威、有價值、有內涵的新聞內容,是電視媒體的責任,也是電視新聞發展的機遇。
相對于其他傳播媒介來說,電視新聞最明顯的優勢是權威性。電視新聞媒體要努力保持自身的權威性優勢,增強人們對電視新聞媒體的信任感。如何吸引觀眾的眼球,是電視媒體關心的主要問題;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是電視媒體努力的方向。電視媒體應該以人們真正關心的新聞為基礎,[6]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提高新聞節目對人們的影響力,讓人們更加信賴電視媒體。同時,電視媒體受各方面限制,報道難免顯得枯燥、乏味。電視新聞要做一個將宣傳與受眾融為一體的“魅力媒體”,用自身實踐營造健康、有序的傳媒環境。
目前,單純依賴電視媒介很難吸引公眾的注意力。電視工作者應該借助數字渠道,或者與網絡技術相融合,創新新聞傳播方式,同時這也是電視新聞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電視新聞傳播應該注重互動性,由于受眾傾向于主動尋找新聞、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因此,電視媒體應該多渠道進行新聞策劃,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強化新聞傳播的透明度。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討論人們關心的話題,鼓勵人們參與到電視新聞策劃中去,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新聞體驗。另外,電視媒體要借助媒體理論,加強與觀眾的互動,關注民生,提升人們的參與度,凝聚更多的社會力量。即使網絡技術對人們的聽覺、視覺乃至所有感官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電視新聞依然要在多元化的媒體背景下謀求發展,緊抓時代潮流,豐富新聞內涵,讓受眾真正感受到新聞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同時,電視新聞媒體還要不斷創新,不僅要增強新聞的時效性,而且要拓展自身的宣傳范圍,獲得更高的收視率。
相對于其他傳播媒介來說,電視新聞傳播最大的不足是單向傳播,不能及時獲得用戶的反饋和評價,不能很好地開展互動。電視媒體應認清這一不足,保持自身的權威性,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傳播方式,改變電視的單向傳播理念,與網絡、通信聯合,[7]及時獲得用戶的信息反饋,完善和豐富自己的渠道和內容,強化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從現行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來看,很多電視臺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這樣不僅可以與電視新聞同步,擴大受眾范圍,而且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反饋,發現和彌補自身的不足。另外,移動終端的普及,各類應用市場的廣泛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開始開發自己的應用,積極與網絡運營商合作,在電視新聞的基礎上,與觀眾開展新聞互動,以此強化新聞的傳播效果。
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這要求電視新聞必須以真實可靠的信息獲得人們的支持。所以,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在發布新聞前,進行縝密的調查和取證,并進行公開拍照和后期核對,才能獲得準確的新聞信息。但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出現,人們對新聞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多樣信息、娛樂學習、軍事信息等。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新聞傳播模式創新,以在內容、質量和傳播方式上滿足受眾需求。同時,電視新聞媒體要在現有受眾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渠道、內容創新,增強電視新聞的專業性和視聽體驗,實現新聞媒體與網絡通信技術的有效融合。
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綜合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既應給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聽感受,也要促進自身變革。網絡通信技術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變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使人們能夠主動地了解和獲取所需信息。然而,網絡通信技術導致新聞源的增加,更多雜亂無章、無價值的垃圾信息充斥網絡。電視媒體作為官方媒體,應對自身所發布的信息負責,發布的信息不僅要具有權威性,而且要具有指導性作用。但是,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擠壓了電視媒體的生存空間,分流了電視媒體的受眾,使電視媒體陷入了發展困境。電視媒體應該利用自身的權威性優勢,與網絡媒體融合,形成互動反饋的傳播渠道,以便為人們提供更多有價值、高質量的信息。
[1]原琳.自媒體對主流媒體新聞傳播影響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4(14):54-55.
[2]時宇石.論自媒體時代的公民新聞[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19-122.
[3]王晨.競合——自媒體時代的電視媒體之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01-22(006).
[4]劉意嵩.淺談自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的轉型[J].新聞傳播,2013(2):93.
[5]高婷雅.淺析在網絡新媒體沖擊下電視媒體新聞類節目發展現狀[J].文教資料,2014(07):71-72.
[6]榮瀅.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策略[J].新聞傳播,2014(02):208.
[7]張伊炯.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報道怎樣做到異彩紛呈[J].西部廣播電視,2014(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