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經》闞麗麗
油價再次迎來上調的概率較小,十一長假的出行成本有望不再增加。
國內油價9月17日24時調價窗口再次開啟,至此國內油價“兩連漲”坐實,且迎來年內第11次上調。
據發改委網站信息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9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145元。折算之后,即92號汽油每升上調0.11元;95號汽油每升上調0.12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12元。對于消費者而言,加滿一箱50升的92號汽油將多花5.5元。
經過本輪調價,2018年以來,國內成品油調價共經歷19輪調價窗口,已呈現“十一漲七跌一擱淺”的格局。據測算,漲跌相抵之后,汽油每噸累漲幅度為1025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累計上調0.8元/升;柴油每噸累漲幅度為995元,折合升價0號柴油累計上調0.85元/升。也就是說,目前92號汽油和柴油與年初相比每升漲幅超過8毛錢。
下輪調價窗口將于9月30日24時開啟。卓創分析認為,利空消息籠罩市場,9月下旬油價或呈現寬幅震蕩下行的走勢,成品油零售限價“三連漲”概率較小。
究其原因,現階段國內市場和國際格局多空博弈,致使成品油價格窄幅波動為主。
國內方面,卓創分析師徐娜認為,目前成品油價格偏高,市場操作風險較大,業者大單操作偏少,市場整體需求表現一般。綜合考慮下,本輪油價落實或令主營單位短期內漲勢延續,漲幅或在140-200元/噸左右;臨近月末,為刺激消費價格或有穩中下滑可能,汽柴油批零價差或呈現先縮窄后小幅擴大走勢,然擴大區間有限;山東獨立煉廠企業汽柴油價格或呈現先跌后漲,觸底反彈走勢,月末貿易商補庫需求或刺激油價上漲,汽柴油批零價差或呈現先擴大,后縮窄走勢。
反觀國際,上周國際油價震蕩上行,9月14日收盤,美國WTI原油10月期貨市場價格報68.99美元/桶,上漲0.4美元,一周來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同比上漲1.6%。此外,布倫特油價上周盤中價格也一度突破80美元,距離4年來的高點只有一步之遙。
國際油價緣何連漲?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董秀成強調了中東地緣政治因素是油價上漲主因,加上即將到來的11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委內瑞拉的產量在下降等,皆促成了國際油價震蕩上行。
后續油價走勢如何?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認為,油價上一輪大幅度上漲伴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突飛猛進,如今我們也在轉型升級,對于石油新的消費需求在逐步放緩,而且還有其他新的非化石能源加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長時間里石油市場會保持相對均衡的狀態。
由此來看,國際原油受美國需求下降以及中美貿易戰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加之國內市場目前暫無大方向指引,下個調價周期期間變化率預計將窄幅波動為主,零售價再次迎來上調的概率較小,十一長假的出行成本有望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