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第二小學校 哈爾濱南崗 15000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通過有效的提問,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除此之外,課堂提問也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梁。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老師對于課堂提問的理解程度還不夠,對于課堂提問也不夠重視,因此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深入分析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對于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全新的課程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小學教育實踐中,這對于改變傳統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學質量的整體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1]。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來看,還有部分教師存在教育素質差的問題,一些學校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對于師資力量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校部分教師的水平不足,因此在接受和理解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這些教師未能真正把握課堂提問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較多的問題,不能進行有效提問,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將會對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影響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制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始不斷涌現出來,這些教學理念如果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而且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老師為了緊跟時代發展形式,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也將這些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由于部分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理解程度不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之上,沒有領會其實質,因此在進行運用的過程中也只是簡單的提問幾個問題,從而導致課堂提問流于表面形式,并未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任何作用,有時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降低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小學語文同樣也不例外,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來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導致理論與實踐相互割裂,并且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提問環節[2]。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只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方面,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樣是至關重要的,而實踐能力就需要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進行鍛煉和培養,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生可以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同時對于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難以理解的問題,實踐中也會找到相應的答案,經常進行實際應用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得到有效鍛煉,對于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所以老師的課堂提問也應該圍繞知識的實際應用展開,但是當前許多語文教師都不注重提問的實踐性。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都是教育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啟發性,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長此以往,將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使學生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3]。因此,在新的教育發展趨勢下,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注重問題的啟發性和引導性。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機會啟發和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擺脫對于教師的依賴,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知識的趣味性是影響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關鍵因素,課堂提問同樣也不例外。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課堂問題的有效性,注重提升課堂問題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4]。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的課程壓力較重,并且面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的不利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知識的講解和灌輸之上,對于課堂問題趣味性的關注普遍較少,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要想提升教學質量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該對問題的趣味性給予重點關注,并且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課堂問題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發揮課堂提問的預期作用,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和理解語文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對課堂問題給予足夠重視,提升課堂問題的啟發性,引導學生思維,提升課堂問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