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第二附屬小學 廣東深圳 518000)
人的積極性是人們對追求預期目標所產生的一種內在力量。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主要指人在心理能動狀態下的行為表現,表現為認知的活躍、情感的強烈、意志的堅定及行為的高效率。
激勵,顧名思義就是激發和鼓勵,積極性的激勵就是我們常說的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亦根據個體的心理特點,運用適當的管理手段,以激發組織成員動機和行為的過程。
(1)社會需要激勵模式
只有對全體教職工進行系統的政治思想教育,形成崇高的人生觀和理想,才能自覺地認識時代、歷史、社會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運用這種模式應以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為榜樣,使全體教師爭取成為先進分子,努力向先進分子學習,重視社會實踐在教育人和改造人的作用,鼓勵教師投身到教學實踐中去。
(2)人的需要激勵模式
人的行為往往是由情感、理智、欲望、需要支配的,當一個人對所追求的目標越明確,動機越強烈,干勁也就越足。這種模式強調關心人、尊重人和理解人,使管理工作帶有人情味。因此,在運用這種模式時,學校管理者要經常了解教師都有哪些需要,其中哪些是合理的,應該得到滿足。如果合理需要長期得不到解決或沒人關心,就可能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甚至不安心本職工作。
由于每個教師都是群體中的一員,他們希望在群體中心情舒暢,工作愉快。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要搞好教師之間、上下級之間、校內外人員之間的關系。如果彼此之間相互尊重、關心、信任、支持、諒解,工作的積極性就能發揮出來。若人心渙散或人情淡化,甚至勾心斗角,相互拆臺,就會壓抑人的積極性和產生離心離德傾向。
教師積極性的激勵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只有遵循積極性產生的規律,根據教師工作特點和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實效。
(1)理想激勵增強自豪感
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勵教師積極性的主攻方向,只有教師對社會應盡責任、義務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心和事業心,這種穩定的個性積極性一旦形成,就會長期發揮作用。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形成一種追求高層次的氛圍。通過宣傳、獎勵等手段,激發教師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欲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并用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盡善盡美地做好教育工作。
(2)目標激勵增強責任感
目標具有始發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目標一旦實現,就能使教師心理得到滿足。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善于把集體目標與教師的個人目標結合起來。當教師明確了目標實現與個人效益一致時,就會感到事業有奔頭,目標有盼頭,工作有干頭,從而增強責任感,使自己的行為朝著目標的方向奮進。
(3)信息激勵增強緊迫感
信息的激勵就是通過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使教師明確自己本職工作的效果。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利用信息資源,及時通報國內外教育發展趨勢、動態及本校教師的工作進展情況,從而引發教師的危機感,增強其緊迫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跟上時代步伐。
(4)榮譽激勵增強成就感
對榮譽的關切和成就欲望的強烈是教師需要的特點,是由教師工作性質和地位決定的。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能否為國家造就和培養高質量人才既是教師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教師個人價值能否被社會所承認的標志,而榮譽高低則表明了教師成就的大小。可見,渴望榮譽、追求成就是教師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動力,所以學校管理者要以很高的熱情來愛護、激發和培養教師的成就感,并通過授予榮譽、提供機遇來鼓勵和激發教師的這種積極性。
(5)情感激勵增強溫暖感
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師,是學校管理者情感投資的主要體現,沒有或缺少對教師的熱愛和尊重,管理工作就失去活力和生機。因此,學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摒棄官僚主義和隨意發號施令,應多商量、勤協調、懂得情感的感召力,增加人情味。如果每項工作都能三分含情,七分含理,就會使教師產生溫暖感。這樣工作效果就會更好。
(6)物質激勵增強實惠感
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物質激勵是必不可少的動力。學校管理者要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工資、獎金,特別是住房、醫療等方面福利待遇,使教師感到實惠。正如一位學校管理者所說的,“教師為提高教學質量負責,校長就要為教師奔小康負責”。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有力保證。
學校管理者在運用上述激勵方法時,需要把握以下三點:
第一、得法。在運用激勵方法、調動教師積極性時,要因人、因事、因地靈活運用,不能墨守成規。如:在學校管理中,老教師一般工作熟練,認真負責,但在住房、子女就業、醫療保健上要求迫切,學校管理者就應在這方面多給予關照,為其辦實事,同時應更加尊重老教師,以消除其因臨近退休而產生的失落感,使其更好地發揮余熱,做好傳幫帶;而中年教師一般年富力強,工作扎實有效,成就動機強烈,求知欲旺盛,有較高的創造熱情和改革精神,為此,應更多地提供條件,積極任用,同時要看到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較重,要給予提職獎薪;青年教師是學校的生力軍,他們社會知覺敏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樂于進取,但情緒易波動,缺乏毅力,為此,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工作,從各個方面去關心和照顧青年教師,形成認同感,滿足其歸屬的需要,使其安心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多支持,業務上嚴格要求,成績上多給予肯定,戀愛婚姻多加關心,以激發其獻身教育事業的熱情。
第二、適時。激勵要講究時機,恰到好處,不能雨后送傘。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善于掌握教師心理活動,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激勵。
第三、適量。即正確掌握“激勵量”。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都要適“度”,過高或過低的“激發”都不能發揮激勵效能。過高了,使人感到高不可攀,過低了,使人感到垂手可得。所以,激勵要適量。
總之,激勵教師積極性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學校管理者要根據教師的不同,采用恰當的激勵手段,才能更好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